70年代時,有20萬難民逃往中國,中國崛起後他們再也不願離開

中國一直是一個兼容幷蓄,能夠容納各個民族的國家。從古代以來,中國的各個民族之間互相交流融合,各個民族大雜居小聚居,共同形成了如今56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局面。雖然各個民族的文化之間存在差異,但是通過民族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這些問題都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得到解決。70年代,我國也曾收容過一批從其他國家來的“難民”,這其中就包括一些越南人和緬甸人。

70年代時,有20萬難民逃往中國,中國崛起後他們再也不願離開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很多有頭腦,敢於實幹的一批人投身到了“下南洋”的運動中,而就在這一時期,在先苦後難的這段日子中,不少人憑藉自己敏銳的商業嗅覺,在南洋賺到了一筆大錢,而很多人也選擇定居在越南、緬甸等一些東南亞國家中,成為東南亞的第一批華裔。

70年代時,有20萬難民逃往中國,中國崛起後他們再也不願離開

但是遊子思鄉,雖然很多人已經將自己的家安定在國外,但是他們知道自己的祖籍,自己的根永遠是在中國的這片熱土上的,他們無法忘記自己的祖國,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一些華裔商人主動的將自己的財產無私的捐贈出去,幫助中國受苦受難的兄弟。

70年代時,有20萬難民逃往中國,中國崛起後他們再也不願離開

這些定居在外的華裔,很多都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繁,為很多當地人提供了工作崗位。但是好景不長,中國在六七十年代面對的國際環境複雜多變,一直不動聲色的越南此刻選擇站到中國的對立面。這就讓一些定居在越南的華裔叫苦連天,一些越南當地人不但不感激他們為當地發展做出的貢獻,反而是恩將仇報,打砸華裔的工廠。

70年代時,有20萬難民逃往中國,中國崛起後他們再也不願離開

當地不僅僅煽動當地人,還將談起所謂的“淨化邊境”,大批的華裔連同他們的家人全部受到了生命威脅,除了當地人的仇視之外,大批的華裔被驅逐出越南,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回到自己的祖國。而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其他國籍的人,如緬甸、老撾等等,回到國內的這一幫人大概有二十萬人之多。

70年代時,有20萬難民逃往中國,中國崛起後他們再也不願離開

看到這一情況,中國不惜動用大批的物資、撥款大量的資金來安置這些人,雖然當時中國的情況也不是很好,但是給他們飯吃,給他們衣穿,這已經讓無家可歸的人深深地感動了。

70年代時,有20萬難民逃往中國,中國崛起後他們再也不願離開

兩國之間的關係雖然後期有所改善,這20萬人卻選擇留在中國。這些定居在中國的人們已經習慣了中國的生活方式,逐漸地與當地人融入到一起去了,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他們更加感念中國的恩情,於是,再也沒人願意再離開這片土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