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逼出了暴躁的中國媽媽?

是什么逼出了暴躁的中国妈妈?

是什么逼出了暴躁的中国妈妈?

前幾天,演員朱丹發佈了這樣一條微博:

是什么逼出了暴躁的中国妈妈?

她對一些動畫片和綜藝,總是將媽媽描繪得特別“易怒”頗有微詞:

“為什麼媽媽的形象不能是溫柔的。包容的,有愛的,充滿鼓勵的?”

上一代人小時候,嘴裡哼著的是“媽媽的吻,甜蜜的吻”的兒歌;

如今,動畫片中媽媽的形象出現了不小的轉變,越來越像“紅太狼”。

網上甚至出現了一款叫做“憤怒的圍裙媽媽”的遊戲,讓人哭笑不得。

其實,這並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日本動畫片中的媽媽們也在“易怒”的路上越走越遠:

蠟筆小新的媽媽野原美伢總是“發飆”。

是什么逼出了暴躁的中国妈妈?

櫻桃小丸子因為成績不好被媽媽批評。

是什么逼出了暴躁的中国妈妈?

所以,為什麼媽媽們不再溫柔了呢?

朱丹其實非常清楚答案是什麼。

是什么逼出了暴躁的中国妈妈?

媽媽不是脾氣不好,她們只是太累了。

1

被逼出暴脾氣的母親

可能只是累了

每個準媽媽在懷孕時,都立志要做一個溫柔的母親。

柔聲細語地教育孩子,哼著搖籃曲哄他入眠……

孩子出生後,很多新手媽媽發現,一切都變了。

寶寶肉嘟嘟的小臉確實可愛,可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大堆煩心瑣事:

總是半夜醒來要奶喝,自己根本睡不了一個整覺,還會被咬得生疼,睡意全無;

抱孩子直到肩膀僵硬手臂痠麻,還極度黏人,自己上個廁所都要跟著,出個門就更是奢望;

剛換好的尿布,轉眼就又留下了“傑作”;剛衝好的奶粉,下一秒就被打翻在了地毯上……

《愛情保衛戰》一期中,丈夫控訴妻子生孩子後性情大變,從溫柔體貼變得暴躁易怒。

妻子的解釋很簡單,也很讓人心疼。

丈夫因為有工作,直接告訴妻子,下半夜起不來,不可能去照顧孩子。

於是妻子經常一直坐到天亮餵奶,哄孩子,一個晚上要起來三四次。

所有的辛苦委屈,只換回丈夫四個字的理由:“我起不來。”

好像妻子熬夜照顧孩子就不缺睡眠,就是理所應當。

是什么逼出了暴躁的中国妈妈?

丈夫抱怨妻子脾氣差,卻沒想到正是自己的不管不顧,逼走了妻子的溫柔。

“無理取鬧”的背後,是媽媽們的身心負荷不了那麼多的工作和家務。

人在疲勞時,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有人說,“病人即壞人。”

即使最善良的人,在身體疲憊不堪、神精衰弱時,都會變得不通情理、脾氣暴躁。

所以這種憤怒,更像一種撒嬌,一種求助:我真的很累,為什麼沒人來幫幫我?孩子他爸去哪了?

雖然有許多負責任的奶爸存在,可一名典型的中國“孩子他爸”,通常要麼天天“忙工作”,要麼回家就坐在電視電腦前。

有網友說“有了孩子的中年男人,屁股彷彿都有千斤重,除非著火,否則根本站不起來。”

於是,“喪偶式育兒”這個名詞應運而生,不少女性直呼找到了共鳴。

有一位爸爸就“喪”到了極致。

他在兒子降生後的三個月裡天天加班,每晚都10點過後才到家,把照顧孩子的活都留給太太。

在妻子表示抗議後,他確實早回家了,但每天一回家就躲書房裡,打遊戲或者看劇。

後來妻子才知道,丈夫單位根本不忙,加班只是他用來逃避照顧孩子的藉口。

一旦不巧遇到了這樣一個丈夫,那就要做好成為“慈父嚴母”式家庭的準備。

2

總是缺席的父親

反而成為贏家

是什么逼出了暴躁的中国妈妈?

有研究顯示,在孩子出生第一年裡,大概有67%的女性對婚姻滿意度急劇下降。

雖然女性不滿的原因各種各樣,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妻子感覺自己已經是一個"媽媽"了,但丈夫似乎根本不像"爸爸"。

丈夫越晚承擔其父職,他和孩子親密度建立就越慢。甚至在孩出生頭幾年,丈夫可能感覺不到和孩子有多親密,當孩子漸漸長大能夠和他們互動的時候,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才開始成長。

遺憾的是,如果父親要等到孩子出生幾年後才開始和孩子發展出父子之情,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脫離了家庭,也和妻子有了不小的距離。

他會感覺和妻子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妻子的世界已經被孩子填滿,而他不是這個世界中的一部分。如果妻子還冷落他,指責他,他也會對自己的婚姻失望。

雖然67%的女性在孩子出生後對婚姻關係不滿,但有33%的女性仍然對婚姻關係滿意,甚至有人說感覺自己婚姻從沒像有了孩子之後那麼好。

這些幸福家庭的秘訣是什麼?

秘訣可能只有一個,就是丈夫儘快趕上妻子身份變化的步伐,快快承擔起"父親"的責任。這個身份轉變的關鍵期,就在孩子剛出生那幾年,尤其是孩子出生後第一年。

2014年一篇發表在《美國科學院學報》的腦科學研究也證實了這種身份轉變對男性的影響。研究者發現,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父親的大腦會發生變化。

在親自照顧孩子過程中,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大腦中的"哺育網絡"都會被激活,這個網絡被激活的人會顯示出"母性"。這意味著,"母性"並非女性獨有

有趣的是,當孩子母親在周圍的時候,父親的這個"母性"腦回路似乎就關閉了。

研究者說,丈夫這個大腦回路的活躍程度與丈夫和孩子相處時間成正比,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越長,活躍程度越高。

是什么逼出了暴躁的中国妈妈?

3

總是缺席的父親

如何轉變

關於如何讓丈夫在關鍵期內快快轉變成"父親",這裡有一些建議。

第一,如果正計劃要孩子,妻子和丈夫就要提前建立"父母團隊",最好提前同步。

第二,別把丈夫踢出撫養孩子的團隊。

妻子可能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經開始瞭解育兒知識,當孩子出生後,妻子已經像個"專家",而丈夫還是"門外漢"。

當妻子看見丈夫"不達標"的照顧行為,會忍不住指責和命令丈夫,然後自己接過照顧孩子的任務。

如果看見丈夫做的不好的地方,可以溫和地給與建議,指責只會讓丈夫更不自信,更加不願參與到撫養孩子的任務中。

第三,給丈夫一些時間單獨照顧孩子。這樣做不僅是讓丈夫獨立照顧孩子,也給妻子一些休息時間。

第四,如果有時能有人幫這對夫妻照顧孩子,夫妻要利用這段時間單獨相處,約會也好,聊天也好,繼續維持自己的情感紐帶,他們之間不僅僅只有一個孩子。

如果夫妻已錯過這個關鍵期怎麼辦?

首先,妻子要放棄時時刻刻當孩子撫養"權威"的身份,至少劃分一部分照顧孩子的責任給丈夫。多給丈夫照顧孩子的建議,多和丈夫聊聊孩子的喜好,性格,少指責。

其次,給丈夫和孩子製造單獨相處的機會,不要參與其中。

最後,讓丈夫和孩子學會擁抱彼此,如果孩子還小,讓丈夫多抱抱孩子。疏遠的父子或者父女,往往也缺少身體的接觸,孩子從小肌膚接觸到的都是母親,而肢體接觸是打開情感的重要開關。

如果不改變,丈夫只會離妻兒越來越遠,而妻子只會越來越累。

改變的過程需要耐心,而改變的效果會令一個家庭收益巨大。

審核:菜菜

是什么逼出了暴躁的中国妈妈?

最美半邊天

您的女性家園

官方微信號:fengxianfuli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