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不能無限鍛鍊?

穆稜傳說


鍛鍊身體好處再多,無限進行(如果可行)也會物極必反的!



鍛鍊身體好處不多說,直說“無限鍛鍊”直接造成訓練過度的結果:

訓練者由於疲勞的連續積累而導致機體出現功能紊亂或病理狀態,按時間積累出現早期晚期症狀。

早期時:一方面對運動沒有訓練慾望甚至恐懼訓練,且在訓練中過早疲勞,訓練後疲勞難以恢復,繼而運動成績身體機能下降。


另一方面:乏力頭昏,記憶力下降,精神不集中,失眠多夢,激動,早醒,盜汗,耳鳴,眼花,食慾不振。

而如果到了晚期,心血管、消化系統、肌肉、骨骼系統都會出現問題,別說無限鍛鍊身體了,想好好活著都難..

健身為了更健康,千萬不要為了任何事情犧牲身體。健身鍛鍊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這樣才可以持之以恆的健康。

瞭解更多健身知識,請關注“大囚自重健身”


大囚自重健身


通常而言,經濟學或許與健身扯不上關係。不過,一個經濟學概念對於個人鍛鍊頗有參考價值,瞭解它有助於確保鍛鍊中的每分每秒都能為實現既定目標做出貢獻,而不是浪費時間。

認真上過《經濟學入門》課的人大概都還記得收益遞減法則。其核心理念為:若一個生產要素(如工人數量)增加而其他要素(工作時間、機器等)不變,由此帶來的利潤、效益等積極成果將緩慢減少。

這便是俗話所說的“費力不討好。”

這一概念同樣適用於運動鍛鍊之中,但幸運的是,我們有方法避免這種收益遞減情況。

運動健身中的收益遞減法則

考慮到HIIT課程在如今健身界中的高人氣,很明顯人人都想用最短的時間練出最多肌肉並消耗掉最多脂肪,而這往往導致鍛鍊時間過長。

以深蹲為例。Cressey Sports Performance的力量教練Miguel Aragoncillo表示:“理論上而言,第一組深蹲的效果最好,因為此時鍛鍊者還充滿新鮮感,中樞神經系統毫無疲勞或負擔,但當你反覆做了100組之後,姿勢便沒那麼標準,動作會變得十分緩慢,需要注意上身背部與關節的協調性。”

姿勢不當註定意味著想要鍛鍊的肌肉沒有得到鍛鍊,此時鍛鍊者便偏離了自己的目標,還有可能遭遇傷病。

更糟的是,若訓練強度過大、訓練時間過長,會對肌肉造成損傷。雖然損傷肌肉、促進其再生是鍛鍊的意義,但持續不斷的鍛鍊將使肌肉無法獲得恢復的機會。

“所以跑者與運動員都會喝點運動飲料,”美國運動協會發言人、“Abs Revealed”作者Jonathan Ross表示,“在強調速度與爆發力的體育活動中,碳水化合物是最主要的能量來源。若在90分鐘至2小時內不補充碳水化合物,身體便會啟動終極預案,將肌肉分解為碳水化合物,確保能量供應。”

若強行堅持鍛鍊,不給身體恢復時間,鍛鍊者在大約二至四周之內便會遭遇心率上升、睡眠紊亂、重複性動作勞損的風險,女性還會面臨經期紊亂的困擾,Ross補充道。

理想的鍛鍊時長

那麼,練多長時間算鍛鍊過度?正如生活中所常見的那樣,這也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健康水平、營養狀態、傷病歷史與睡眠質量,Ross表示。

不過,對於力量鍛鍊的時長安排,現有一些科學依據。“當舉重時間達到1小時或1小時20分鐘時,鍛鍊者的激素分泌量達到最高,這些激素能夠加快身體調整適應,”Aragoncillo解釋道。“因此,若你那時已達到極限,還有什麼必要一定要練滿三小時?到達峰值之後,鍛鍊效果將逐步下降。”

研究還表明,經過一定次數的重複鍛鍊後,繼續訓練的效果也將緩慢下降。一份2009年針對14項研究的元分析報告指出,與單組力量鍛鍊相較,重複做2至3組的訓練效果要高46%,不過,重複做4至6組的訓練效果增幅極其有限。

“做四至六組鍛鍊的人有時會想‘我必須節省體力’,因此在做第一組時便不會盡全力,”Ross表示。“這樣還不如只做兩組,每組都認真盡力,也不用花那麼長時間。”

平板練習中是否存在鍛鍊時間過長的問題?

平板支撐已成為了新一代的扳手腕,一種證明自己比他人更強健的方式。不過,如果你的目標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曾在平板上撐了8小時1分鐘的毛衛東,專家表示,這完全沒必要。

“看看他的視頻,剛開始還挺不錯,”Aragoncillo表示。“但到了最後簡直難以直視——他只能奮力支撐住身體,而那並不是平板支撐。”

他建議,平板支撐的時間不超過60秒,而Ross認為最好撐30至60秒。

“平板支撐的難處在於良好的開頭與收尾姿勢。撐住身體,調動所有肌肉,”Ross表示。“60秒以上的平板支撐只是在浪費時間。這種鍛鍊有助於改善核心力量,但健身需要運動,並且,對許多人而言,靜力鍛鍊只會徒增痛苦,效益微乎其微。由於沒法調動肌肉,熱量消耗極低。此外,這種訓練會阻礙血液流動,使血液無法將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廢料帶走,從而增加鍛鍊者的痛苦感。”

如何避免健身收益遞減?

無論何種鍛鍊,都有比死練幾個小時好得多的方法。“鍛鍊者可在訓練中加入一些變化調整,挑戰自己,避免效果減弱,”Aragoncillo表示。“與其想‘我能不能再練一會兒?’不如思考‘能不能加點難度?’”

試著增加負重,改變分組/重複鍛鍊模式,調整鍛鍊節奏或在力量訓練中將雙手負重改為單手負重,挑戰自身的平衡感。還可在有氧鍛鍊中採用間歇形式,增加器械阻力或在戶外挑戰山地環境。

至於令人又愛又恨的平板,選擇也十分豐富:

抬起一隻胳膊或一條腿

將重量從左側移至右側,從前方移至後方

從左至右,由前至後在平板上“移動”

在上臂之間系一根健身帶,支撐時將它奮力拉開

平板支撐時在前臂下墊一顆抗力球(還可以朝各個方向滾動此球,增加挑戰性)

平板支撐時在腳下墊一顆實心球

無論在鍛鍊中怎樣挑戰自我,一定不要忘記恢復。“健身效果來自恢復,”Ross表示。“經歷了鍛鍊的刺激之後,你的身體需要時間重塑,否則只會引發過勞傷病、疼痛,最後不得不放棄。”此時,鍛鍊效益將降為零。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上傳併發布,百家號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百度立場。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



一管擼到人憔悴


鍛鍊的本質就是先破壞身體!

而人的身體強度是有限的。


恐懼認清自我質疑一切



也咫尺也天涯


要懂得勞逸結合,不能鍛鍊過度,但也不能不鍛鍊


用戶9542194102275


佩服吃爆肚子然後去公園或廣場走大圈和暴走


烏蘭明珠


肌肉會拉傷勞損,適當的鍛鍊是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