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了,除了退燒藥,還有哪些可以快速退燒的方法?

鐵樹媽媽


寶寶生病,用藥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當你不能確定是否該給寶寶吃藥和該給多少劑量時,一定要問醫生。當你覺得寶寶病情嚴重,請第一時間去醫院就醫。

寶寶發熱是很常見的。而且大部分發熱都是病毒性的,其實無需去醫院,完全可以自愈。發熱時關鍵是看寶寶的表現,比如是否哭鬧,有沒有食慾不佳,睡眠如何等等,如果寶寶吃喝、睡覺都照常,醒著的時候精神也很好,那麼即使燒到39度以上也不需要過於擔心;相反,即使寶寶只燒到38.5度,但顯得精神不佳、不願吃奶,總是昏昏沉沉的,這就需要引起重視,應該馬上就醫。記住,應對發熱的關鍵不是如何退燒,而是不影響寶寶正常的生活作息。寶寶的精神狀態是判斷病情的重要指標。

正確的物理降溫指的是:

1、開空調,減少衣物。升高環境溫度,減少衣物,促進身體散熱。同時,多喝水,喝奶,從而多出汗多拉多排,達到降溫退熱的效果。

2、溫水洗澡

洗澡可以幫助散熱,如果寶寶在發熱期間,精神狀態還可以,可以給寶寶洗澡,水溫調節在30~37度,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

3、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不適。將盆裡倒入三分之二水,水溫在40度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標準,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小腳丫,既能血管擴張,又能緩解症狀。

4、生薑紅糖水

大部分寶寶是著涼感冒引起的發熱,可以用生薑紅糖煮水驅寒,如果在紅糖水裡加上一些蔥白,效果會更好。煮開後去掉姜、蔥,給孩子喝,能驅寒,發汗,退熱效果不錯。

你家孩子都是怎麼退燒的呢?


暖暖育兒經


發燒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用退燒藥主要目的不在於降體溫,而是讓孩子感覺舒服。身體的許多免疫反應只有通過發燒才會被啟動,這對嬰兒以後的健康成長尤為重要,很多家長在寶寶第一次發燒的時候就特別緊張,其實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寶寶開始第一次啟動免疫系統了。研究顯示,幼兒期發燒可以預防過敏(1歲之前沒發過燒的長大後更容易過敏),癌症風險也隨之降低,特別是出過麻疹、德國麻疹及水痘以後。發燒是身體對抗疾病,也是奠定健康基礎的高效反應。在發燒時,立即以藥物退燒或服用抗生素可以說是幫倒忙,反而阻斷了生命體本身在發燒時所啟動的防禦機制。因此只有在身體自己無法對抗病菌併產生不良症狀時,才需要採用藥物。而且對於常見的病毒引起的發燒而言,抗生素並沒有用。另外發燒也不會燒壞腦,這是一種誤解,燒壞腦子的真正原因是腦炎,發燒是腦炎的一個症狀。

理論上38.5以上建議用退燒藥,其實發燒時候只要寶寶吃好睡好精神好,沒有其它疾病症狀,也沒有不舒服,就不需要管,發燒原因很多,有些小朋友打完疫苗會發燒、長牙的時候會發燒、穿太多捂熱了也會發燒,這些發燒都不需要擔心。真正需要擔心的是下面幾種情況,需要立即就醫:

1. 三個月內嬰兒發熱;

2. 發熱持續超過5天;

3. 發熱體溫>40°;

4. 兒童精神狀況明顯惡化,嘔吐或腹瀉、沒有食慾不愛玩耍沒有精神有尿不溼少於三塊或者 8-12小時沒有大便有脫水症狀;

5. 注射疫苗後體溫>39°且持續超過24小時;

6. 出現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特殊症狀;


家庭護理注意事項:

1、發燒時別“捂”孩子,這樣會阻止身體散熱,並可導致體溫上升。確保孩子的臥室溫度適中。

2、禁止使用酒精或冰袋/冷水澡(會導致冷戰,反而讓體溫上升),其實最新指南也不再推薦使用物理降溫,物理降溫的確有助於體溫下降,但會增大孩子的不適感,會讓其他身體部位感到不暢。比方說給孩子枕冰枕、貼冰毛巾,不僅不能降溫,甚至會引起孩子寒顫,所以物理降溫已經被逐漸淘汰了。

3、提供大量的液體以免脫水,因為發燒讓小朋友比平時容易丟失液體。白開水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孩子有嘔吐或腹瀉,請諮詢醫生是否需要補充兒童專用的電解質飲料。


兒科醫生鮑秀蘭


家長首先要明確,如果寶寶體溫超過38.5℃,就需要先吃退熱藥,同時進行護理幫助退燒。而物理降溫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適當提高室溫的基礎上,給寶寶少穿衣服,多喝水,促進皮膚散熱。

不建議家長採用捂汗的方式。捂汗會使寶寶排出很多汗液,隨著汗液的蒸發,雖然可以達到短時間降溫的效果,但是在單位時間內,丟失大量的汗液,極有可能會使寶寶出現脫水症狀,而這給寶寶帶來的身體損傷可能比發燒還要嚴重。

另外,泡澡是可以幫助寶寶退燒的,但是水的溫度一定要把握好。很多家長會覺得寶寶發燒體溫高,那麼一定要用低於體溫的水泡澡才會有效。事實上完全相反,使用比體溫稍高的水泡澡才會更好地幫助皮膚散熱,從而達到降溫的效果。我們人體的皮膚不是簡單的傳導介質,它是有一個主動散熱的過程的。簡單來講,如果我們在皮膚上放一塊冰塊,冰塊的低溫會導致這部分皮膚的血管收縮,看似皮膚表面溫度降低,實際上熱量卻被積存在體內;如果我們用熱毛巾敷的話,會刺激血管擴張,從而促進熱量發散出來。而這,也是我們不建議給寶寶採用冷敷降溫的原因。


崔玉濤育學園


不推薦對退燒這麼執著焦慮。(排除特殊病症啊,咱們就說說日常的感冒發燒)

發燒本身就是身體對於疾病病原體的一種反應。高溫會殺死病毒,幫助免疫系統工作。而且孩子的植物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善(我覺得這可能是進化的需要),所以發燒的體溫會比成年人高,孩子發燒到39-40度很常見。到目前為止,我沒聽說過哪個孩子真的是發燒把腦子燒傻了的好吧?真的是智力出現障礙的,那是腦膜炎等其他損害大腦組織的炎症所致。

普通情況下,醫生的說法是,孩子38.5度以下的發燒不必做任何處理。物理降溫的話,涼毛巾敷額頭,洗個溫水澡,貼退燒貼等等有一定的效果。超過38.5度,可以吃一點兒美林,或布洛芬等。

孩子發燒比較忌諱的處理方法是捂汗。更忌諱給孩子注射啥中藥注射液!可能會致死!

本來身體就在高燒,還要捂著嚴嚴實實,不給散熱,能不出問題嗎?

如果孩子只是普通發燒,而且看起來精神很好,很活潑,愛玩愛笑,就不要太焦慮。多給喝溫水,溫水浸泡洗個澡,如果胃口不佳(排除腸胃炎)的情況下,孩子想吃啥就吃啥,我們家經常會獎勵一隻小冰淇淋給孩子。


陳嵐的女拳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燒藥品。3個月以上的嬰幼兒,也要慎用藥物退熱,多用物理方法退熱。

當孩子發燒之後,首先可以使用溫水擦拭的方法來退燒,用毛巾蘸溫水,在孩子的脖子、腋窩、大腿根部等部位擦拭,同時,可以用冰袋放在孩子前額部位散熱、降溫,

同時,要注意家裡的通風散熱,給孩子的穿著也要舒適透氣,當孩子全身出汗的時候,就說明需要散熱了,要適當的減去一些衣物。千萬不要信奉“捂被子出汗”的說法,在孩子感冒發燒的時候,捂被子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熱量無法散發出去,有可能導致體溫持續上升,短時間內大量的出汗,還可能導致孩子脫水、休克。

另外,要保證孩子的水分攝入,多喝水,吃流質飲食,可以適當地喝一些鮮榨果汁,以保證機體足夠的能量及水分。

當然,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充分休息,也是退燒的一個法寶。

當孩子發燒超過38.5度時,或者物理措施不明顯時,再考慮口服退燒藥降溫。


壹父母


孩子發燒了,目前相對安全的只有退熱藥物,且只有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沒有第三種藥物,也沒有別的方法比這更安全,如果有那就是耍流氓。



什麼時候服用退熱藥

1 、體溫≥38.5℃ 時可以考慮口服。

2 .因發熱出現不舒適和情緒低落。

3.≥2月齡。

實際上並沒有具體標準超過多少度就服用退熱藥的, 主要根據發熱時的狀態判斷:煩躁不安、十分不適,可考慮服用 ,38度5只是一個參考值。

怎麼選擇退熱藥物

劑型應該選擇為兒童劑型,一般選擇兒童混懸液,也有肛栓型(注意栓劑雖然是直腸給藥,但與灌腸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不推薦灌腸退熱)

對乙酰氨基酚:對於2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選擇口服對乙酰氨基酚,每次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若反覆發燒,應不小於四小時喂一次,每天不超過四次。

布洛芬:大於六個月的孩子,可以選擇口服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為每公斤體重5到10毫克,同樣為最少間隔四小時喂一次,對乙酰氨基酚仍舊為每次每公斤體重10到15毫克。

這兩種藥相對比較安全,一天口服四次以內,每次不超量,連續幾天都不會導致兒童中毒。

特別提醒注意事項

1.兒童不應該用阿司匹林類或激素藥退熱。

2.睡眠時熱高,不建議喊醒服藥。睡眠才能讓孩子很好的休息,適當的休息加充足的營養才能使疾病快速恢復 。

3.不要限制孩子的飲食,平時吃什麼就可以吃什麼。我很尊敬中醫,但是中醫有很多觀念不贊成,比如把眾多疾病原因歸於“積食”。正如第二條所說,孩子生病了(如發熱)會使能量消耗增加,也需要更多的能量來參與免疫作用,只有保證充足的營養才是對孩子有利的,而且孩子自己知道吃的飽不飽。

4.退熱藥不會降低熱性驚厥的復發風險

5.如果服用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3-4小時後,溫度仍較高,且兒童不適無明顯改善,過去推薦交換服用 ,現在已不推薦,很多研究發現交換使用藥物並沒有給孩子帶來多大的益處。

6.孩子生病很正常,一年之內有五六次感冒也可以接受,對於孩子生病,要有一個合理的心態去對待,不要過分著急。避免盲目的過度的用藥,比如不給給孩子用藥物灌腸給孩子退熱,普通感冒避免盲目輸液,或盲目使用抗生素等“消炎藥”

“物理降溫” 可不可行?

過去普遍推薦物理降溫,但是最新的16年《中國0-5歲兒童不明原因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不太推薦物理降溫,理由是大量的證據發現物理降溫並不能讓嬰兒舒適。

但是當高溫無法控制,個人還是推薦物理降溫。體溫大於41°C時即開始產生不良效應 過熱服用退熱藥無用, 需物理降溫 。

物理降溫要用溫水,用溫水擦浴,皮膚可以留一點點小水珠,利用蒸發來散熱,而不要使用酒精或者冰水。

1,年齡小於三個月的嬰兒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必須到醫院就診

2. 患消化道疾病,不易吸收藥物,昏迷或嘔吐不能服藥

3..病情比較嚴重,即使退熱後精神仍然不好、拒食等。如果孩子只是發燒的時候,精神不好,退了之後吃睡都正常,精神也可以那麼不用太擔心。

以下 沒有必要輸液

1 普通感冒發熱沒必要輸液

2 輕、中度脫水沒必要輸液

3 沒有必要使用無證據顯示獲益但卻存在嚴重風險的中成藥輸液。

附兩張循證指南的截圖:




我是兒科醫生孔凱,擅長兒科各種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兒童餵養、兒童生長髮育等問題,歡迎大家與我交流討論,謝謝大家的關注跟支持


兒科醫生孔凱


半個月之前我小兒子因為喉嚨發炎而發燒,剛剛開始只是低燒,摸著額頭比平時熱,早上不會,一到傍晚就會,溫度計一測37.6,持續了3天,他精神挺好的,照吃照睡就沒有管他。

第四天溫度就到了38度,精神也還好,一個晚上都是都是38度多點,不愛喝水就一個晚上一直喝奶喝了4 5次,平常是睡前喝一次早上5-6點喝一次。

第5天早上就一直哭鬧不肯睡,而且要一直抱著,溫度38.7,就帶著他去了醫院,天氣又比較熱,到醫院時都39度了,開了點藥,醫生說回家要先洗了個溫水澡再吃藥,洗完澡之後身上就不會那麼燙了,然後就吃藥,退燒藥是氨酚黃那敏顆粒(有效退燒成分就是對乙酰氨基酚),還有一些其他的中成藥的沖劑。幾個小時之後溫度就降下來了,當晚也沒有再燒起來。

如果寶寶精神狀況好,不哭鬧不嗜睡,發燒是能有效對抗病毒細菌的,能提高抵抗力,不需要特殊處理,只要給寶寶多喝溫開水就好。

但是如果寶寶一直哭鬧,身體不適,即使溫度沒有超過38.5也需要去醫院。

非病毒細菌引起的發燒,小兒推拿能有效退燒。

大部分發燒還是需要口服退燒藥的。

物理降溫對於發燒降溫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有的發燒不是口服退燒藥就有用的,比如手足口病。

去年我侄女手足口病持續發高燒7天,吃藥掛瓶都不管用,我嫂子在醫院就是不停地用溫水擦身幫助降溫。


育兒塗老師


您好!我是健康管理師範英英,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很多新手媽媽在孩子發熱的時候就非常擔心,怕寶寶腦袋燒壞了,會趕緊給孩子吃退燒藥。其實,發燒並不是一種疾病,它是我們身體在跟疾病做鬥爭時呈現出來的一種症狀,也是機體的免疫細胞與細菌、病毒進行抗爭的一種形式。當我們身體體溫升高的時候,可以清除對身體有害的治病因素。


所以,當寶寶發熱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慌張,也不要著急用退燒藥幫助寶寶把體溫快速降下來。寶寶在出生後經歷一到兩次發燒,他的免疫力會有很大的提高。就像一支軍隊,如果你從來不練兵打仗,那麼他的戰鬥力永遠不會提升。如果寶寶發燒時,免疫系統剛剛開始啟動作戰,立馬吃退燒藥把體溫降下來了,那麼致病因素可能還存留在體內,所以有的寶寶就會出現反覆發熱。一定要給寶寶的免疫系統一個獨立作戰的機會。

雖說讓寶寶的免疫系統去跟致病因素進行抗爭,但並不意味著作為家長我們什麼都不做,只是看著寶寶發燒。我們要給寶寶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當我們體溫升高1°C,基礎代謝率就升高13%。寶寶發熱時,隨著皮膚會帶走更多的水分,這時候一定要注意給寶寶補充水分,足量的水分也可以加速代謝物的排洩,縮短病程。發熱時,機體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物質的消耗會增大,所以有的寶寶發熱後會發生體重下降。補充水分時可以給寶寶在水裡添加一些葡萄糖,給寶寶提供營養支持。


其次,寶寶發熱時對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的消耗量也會增加,尤其是VC、VE、VA等。VC還可以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殺菌能力。可以給寶寶補充複合維生素礦物質。家裡有小寶寶的,可以常備複合維生素礦物質。發燒時食用量可以稍微增大一些。

再次,寶寶發熱時,體溫升高殺滅病原體的同時,腸道有益菌也同樣會被殺滅,容易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因此,發熱時可以給寶寶補充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和益生元幫助改善腸道微生態。



再次,給寶媽們推薦兩種營養素紫錐菊和乳鐵蛋白,有寶寶的也可以在家裡常備。紫錐菊能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增強人體免疫力。乳鐵蛋白有抗細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寶寶發熱時補充這兩種營養物質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寶寶發熱時也要做好護理,可以給寶寶洗溫水澡,或溫水擦浴,用毛巾敷額頭,幫助寶寶降溫。這時,不要給寶寶穿的太多,適當減少衣物,也可以用空調適當降低室溫,但不要讓寶寶感到很冷。注意監測寶寶體溫,如果寶寶發熱超過39°C,及時去醫院就醫。



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關注英子聊營養進行諮詢,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謝謝!


英子聊營養


孩子發燒首先要弄清原因,對症治療。如果孩子已經經過診斷,沒有其他的原因,僅僅是感冒引起的發燒,除了服退燒藥外,也可以採用一些物理降溫的方法。

1.除去多餘的衣服,讓孩子儘量穿的清涼一點。可能在一些老人家的觀念裡,孩子發燒要“捂著”,其實這樣不利於散熱,正確的做法是適當少穿和少蓋。

2.溫水擦浴,孩子發燒,可以給孩子泡個溫水澡,注意水溫,並不是用涼水把孩子的溫度降下來。把孩子放在大約10幾cm深的溫水裡,用毛巾沾溫水擦孩子的胳膊腿,水揮發會帶走熱量,這個方法可以比較快的降溫。

3.給孩子多喝水或或礦物質飲料,避免孩子脫水。脫水後體溫更難降下來。


需要提醒一下,降溫不是目的,控制原發病更重要。發燒是我們身體對疾病的反應,有時候降溫過快未必是好事。孩子發燒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和其他症狀,適當控制體溫,不超過38度可以不著急口服退燒藥。如果需要口服退熱藥,注意避免服用阿司匹林。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前面兒科醫生孔凱都說的非常全面了,我家大寶感冒發燒都是按照這個原則應對的,家裡的常備感冒藥就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我分享一下面對寶寶發燒這件事護理的一些心得吧。



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嚴格按照說明書在需要時用藥

前幾日大寶中招了皰疹性咽峽炎,體溫一下飆升到40度,孩子蔫巴了,給了退燒後又特別精神了,這時家裡老人說,“看來這藥挺對症,接著吃,給吃好嘍”。趕緊趁機科普給老人家一下。

“這只是針對症狀的退燒藥,不治病,不燒就不用吃了”



當孩子白天燒的不那麼嚴重時儘量把用藥時間拉長,多監測體溫,最後一次用藥拖到睡前,這是因為夜間發燒溫度更高,睡前在不超過39度,睡著基本還要更高,無論如何得用,那在睡前用,基本能抗5-6小時,大人和孩子都能有個休息。

用藥時我和娃爸兩人對一下用量,養成習慣了用藥前就會想起來,也不覺得麻煩。交代給老人時也要簡潔明瞭,並且核實確保老人理解對了。小孩子體重小,對藥物的代謝能力差,一旦吃多了會對身體損害比較大。

多喝水

為什麼喝水這麼重要?這是因為:

1.發燒時機體代謝率增快,水分消耗多,體內水分丟失過多雖然沒到脫水程度,但是肯定對於機體對抗疾病不利

2.機體缺水時退燒藥的作用會打折,並且對肝腎的毒性增大。



喝水怎麼個喝法效果好呢?

1.對於添加輔食的孩子可以喝米湯,麵湯,水果煮水,因為這些湯水含有一定量電解質都比白開水要好一些。

2.腹瀉的孩子不要喝太甜的水或者果汁,會使腸道滲透壓增加,加重腹瀉。

3.也可以喝專門針對兒童脫水用的補液鹽,裡面的電解質含量更合適。

這就是我的分享,如果覺得有幫助,請動動小手點贊並轉發,你的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噠!


小雨滴媽媽,醫學碩士,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在讀。育有兩娃,老大三歲半,老二5個月,從身體發育、心理發展兩個維度和大家分享育兒實踐心得,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