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俄烏刻赤海峽衝突,默克爾建議減少“北溪2號”天然氣流量,俄羅斯會妥協嗎?

神祟者


自從敘利亞戰爭爆發時,德國就一直持謹慎態度,在4月,美英法借化武事件對敘利亞實施打擊時,德國就是按兵不動,這讓特朗普感到非常不滿。



其實,德國雖然是北約成員國,還是歐盟老大,理應承擔比“先鋒”土耳其更大的責任,但我感覺,德國是一個很理智的國家(也是權衡利弊),特別是特朗普上臺後,對歐盟,北約橫加指責,尤其對德國非常不滿,但現實是,德國離不開俄羅斯的能源,不可能和美國“同步”,在俄烏關係緊張後,德國更是擔心自己的能源安全,繞開烏克蘭,“北溪2號”,就是德國的首選。
這次俄烏刻赤海峽事件,俄烏可以說拔劍弩張,這讓德國感到了很大壓力,於是,在與同普京的通話中,默克爾一直要求普京“息事寧人”,這是因為,德國雖然嚴重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但也不可能在一顆樹上吊死,而波羅申科在明知德國的難處後,也一直敦促德國更積極的參與刻赤海峽事件中,所以,德國的態度普京不可能不做考慮。

還有就是,這次刻赤海峽事件,美國雖然在“觀敵瞭陣”
,但仍然是左右烏克蘭局勢的主導,在事件發生後,北約已決定派艦艇進入黑海,普京也感到了西方的壓力,在壓制波羅申科的“銳氣”的同時,給德國的面子是必須的,畢竟幾條破船,對於俄羅斯並沒有分毫價值,在美國和歐盟的分歧還沒解決時,拉攏歐洲應該是普京的首選……


海之波濤3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G20與普京舉行了會晤,兩人談論的主要內容就是俄烏之間的緊張局勢。根據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通報的內容看來,默克爾向普京提出釋放烏克蘭船員和船隻的要求,而普京則稱這是“法庭的問題”。從這可見俄羅斯方面態度十分堅決,其不但沒有妥協意思,而且克里米亞地方法院對這21名船員做出拘留兩個月的決定,並且準備將他們轉移至莫斯科候審。這默克爾與普京會晤的結果,也就意味著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根本無法解決這次俄烏海上衝突。儘管雙方同意就俄烏爭端舉行會談,然而會談僅僅“顧問層級”而並非部長以上級別。

(普京與默克爾在阿根廷會晤,法新社)

由於歐盟內部就是否對俄羅斯施加新的制裁分歧很大。波蘭、愛沙尼亞等蘇東國家傾向於歐盟通過更為嚴厲的制裁,而法德等國對此態度相對謹慎。上個月30日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表示:“由於俄羅斯對烏克蘭海軍在刻赤海峽行動的回應,他確信歐盟領導人將會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圖斯克的表態更帶著母國波蘭的立場,並不完全代表歐盟。本月歐盟延長對俄製裁,這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新的制裁措施是否出臺依然存在懸念。所以政治和外交手段無法短期讓俄羅斯妥協,那麼只能在經濟層面想出解決辦法。

(歐盟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

北溪2號管道線是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新通道。這條天然氣管道線從其一開始決定修建就爭議不斷。烏克蘭、東歐國家紛紛表示反對,因為這不但會減少這些國家的天然氣國境收入,而且俄羅斯還會無所顧忌地隨意使用“能源大棒”對他們進行訛詐。美國也堅決反對“北溪2號”管線,認為這將加劇德國對於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迫使德國在政治上對俄做出妥協。不過默克爾所領導德國大聯合政府為何顧忌本國的能源安全和政治穩定,還是頂著壓力繼續與俄羅斯合作。這次決定減少“北溪2號”天然氣流量的決定德國內部本身也存在巨大爭議。基民盟內部的強硬派認為,應該停止與俄羅斯合作,停用北溪2號,而溫和派認為這樣的決定“過於激進”,而社民黨方面(執政聯盟成員,偏向德俄合作)更是表示反對。所以“減少流量”是各方妥協的結果,但是這個決定暫時只是一個建議,並未真正落實。

(北溪2號線)

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核心所在,是一塊可以挑動俄羅斯民族主義情緒的土地。普京當前面臨著嚴重的執政壓力,主要問題是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境,西方的經濟制裁、人口的老齡化都是無法從短期之內解決的問題。國內反對派納瓦爾尼也沒有閒著,天天在抓普京及俄羅斯黨的小辮子,並且號召民眾遊行抗議。養老金制度改革導致普京的支持率重挫,至今未能恢復。所以充分利用俄烏爭端轉移矛盾,緩解執政壓力,勢在必行。因為俄烏海上衝突之時,其剛好坐鎮克里米亞,召開俄聯邦全國委員會擴大會議。

(普京在俄羅斯希望論壇上講話)

然而總是通過俄烏衝突來維護維持支持率,這個無異於“飲鴆止渴”。默克爾政府提議減少“北溪2號”管道天然氣流量的決定,無疑給普京提了個醒。然而作為執掌俄羅斯近20年當權者,其首先考慮的無疑是本人以及其支持實力的執政地位,後面的才是其他問題。從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俄羅斯不會妥協。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加大批評、指正、留言、點贊、關注!


古姿


普京沒給默克爾面子,“小默克爾”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第二天就替默克爾出頭,對普京揮出一記“重拳”:提議德國減少“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輸氣量(建成後),且美名其曰為聲援烏克蘭。

“小默克爾”的這個提議反應了德國(西方)對於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中的俄羅斯政治、外交手段失效後,開始給打擊俄羅斯的軟肋,對俄羅斯上經濟手段。但克里米亞及其問題是普京的權勢堡壘、支持率的基石,即使面對德國的這個狠招短期內也不會妥協,但從長期來看,德國重點政治人物對俄羅斯的立場轉向強硬,對俄羅斯絕對是難受承受的壞消息,因為德國是俄羅斯與歐洲關係的閥門。

俄烏刻赤海峽衝突後,西方一致指責俄羅斯,並強烈要求俄羅斯立即釋放被扣押的烏克蘭船員與船隻,這其中德國表現得異常活躍,與特朗普的冷淡形成強烈的反差。同時,德國也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爭相拉攏的對象,都希望德國在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事件中偏向自己,因此,一時間德國在俄烏間炙手可熱。

德國總理在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中的立場,主要有三點,一個是要求俄羅斯立即釋放被扣押的烏克蘭船員與船隻;一個是以批評的口吻要求俄羅斯今後不要在衝突中使用武力;另一個是俄烏衝突與德俄合建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無關,這是兩回事,不能攪在一起。11月29日,默克爾在柏林舉行的烏克蘭商業峰會上表示,她並不想因為俄烏刻赤海峽衝突而放棄與俄羅斯合作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

德國經濟能源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11月29日也強調,俄烏刻赤海峽衝突與德俄“北溪2號”天然氣項目無關,外界不應把這兩個問題掛鉤。

但是,12月1日默克爾在阿根廷G20峰會期間與普京舉行會晤後,德國方面對俄羅斯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原因是普京不給面子,沒有答應默克爾關於俄羅斯立即釋放被扣押的烏克蘭船員與船隻的要求,使默克爾的斡旋失敗了。

12月2日,默克爾的潛在接班人,被譽為“小默克爾”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黨秘書長、主席候選人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2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俄烏刻赤海峽衝突引發了外界對德國參與“北溪-2”項目的質疑,德國必須回應,聲援烏克蘭,德國應該減少“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輸氣量(建成後)。

現年55歲的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理性、務實、幹練,在黨內的民望很高,不僅是默克爾的親密盟友,更是默克爾所屬意的黨內繼承人。她將是後默克爾時代的德國的主要政治人物,相當有分量。

二天前,也就是11月30日,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在俄烏衝突中就亮明自己的立場:歐盟和美國應當考慮禁止來自亞速海的俄羅斯船隻停靠各自的港口。她的這番話的意思就是歐盟與美國得封殺俄羅斯的船運與船隻。

除了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德國執政黨基民盟主席選舉的另一個主要候選人、聯盟黨前議會黨團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也是對俄強硬派,他認為,俄烏衝突升級,致使德國參與建設“北溪—2”的“正當性”存疑。

德國對俄羅斯的態度比較友好,是被西方嚴重孤立的俄羅斯的西方對話者、合作者,也是俄羅斯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更是俄羅斯融入歐洲的閥門,對俄羅斯而言,德國的重要性不亞於美國。但在已經開啟的後默克爾時代,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弗里德里希·默茨等等的德國主要政治人物(也是德國未來的主要高官)對俄羅斯的態度日趨強硬,對於普京與俄羅斯都是壞消息。在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中,俄羅斯贏了現在,卻可能失掉未來,所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過烏克蘭。


飛狼


烏克蘭與俄羅斯矛盾激化,把原本就爭議多多的“北流-2”俄氣輸歐項目再次捲入政治漩渦。除了對俄非常仇視的波羅的海國家、烏克蘭以及波蘭等國,就連一直強力支持這一項目的德國,也出現了反對聲音。不過分析認為,德國放棄“北流-2”的可能微乎其微,而即便面臨凍結項目的威脅,俄羅斯也不在相關問題上服軟妥協。

1. 美國一直極力反對“北流-2”項目,並希望取代俄羅斯成為歐洲天然氣的供應者。特朗普向全球發起貿易戰過程中,曾毫不掩飾地就該項目公開點名批評默克爾政府;刻赤海峽事件發生後,部分沿線國家、甚至歐盟再次傳出停建或者限量的聲音。

不過,德國政府始終堅持力挺“北流-2”工程。

德國政府發言人斯特芬·賽貝特日前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強調:德國不會因為刻赤海峽事件而拒絕支持修建“北流-2”管道。“我方對相關行為提出批評,但原則上對該項目的立場不會發生任何改變,因為這是一個經濟項目。”賽貝特說。

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也表示,德國政府將繼續支持“北流-2”項目,而這不會對為緩和刻赤海峽局勢所做努力造成負面影響。按照他的話說,“這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問題”。

2. 當然,德國政壇對待“北流-2”項目的態度也不統一,這種分歧也攪動了執政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的黨首選舉。

基民盟12月7日將在漢堡召開代表大會,屆時將選舉出現任領導人默克爾的接班人,而這個新黨首隨後很可能接替默克爾的總理職位。

分析認為,默克爾的接班人很可能從基民盟秘書長安內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和延斯·施潘(Jens Spahn)三人中產生。

德國之聲(DW)指出,無論是安內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還是弗里德里希·默茨和延斯·施潘,都支持就刻赤海峽事件嚴厲制裁俄羅斯,後兩者的提議中就包括重新考慮修建“北流-2”項目是否合適問題,稱“衝突越是激化,這一問題就越緊迫”,“必須向普京發出明確信號,如果他什麼都不做,這個項目就不會繼續”。

但是德媒指出,這三位政治家都認識到,要想在12月7日的黨內選舉中勝出,就必須要考慮長期與俄有著密切經貿往來的德國東部企業的立場。安內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就在對俄發表“強硬”表態的同時,強調放棄修建“北流-2”輸氣管道的建議“過於激進”。她還提醒說,即便是在冷戰時期,德國也向蘇聯購買天然氣。

3. 俄羅斯與德國的關係非常奇特。歷史上,兩個民族曾多次交戰,兩次世界大戰都是敵對方,希特勒背信棄義的瘋狂進攻給蘇聯造成巨大損失、蘇聯的軍事佔領又導致兩德分裂近半個世紀……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兩國近年友好相處。蘇聯解體之後的德國領導人——科爾、施羅德、默克爾,都對俄羅斯態度友好。

近年來,歐洲、特別是德法兩個大國,越來越希望擺脫美國的控制。因此,在2014年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之後,德法兩國雖然迫於國際、特別美國的壓力,參與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做做樣子。在“北流-2”項目問題上,德國更是一直沒有向美國鬆口,積極支持與配合相關建設工作。

根據俄羅斯方面公佈的資料,歐洲很多國家的天然氣進口都依賴於俄羅斯,德國更是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大戶,每年61.9%的天然氣需要從俄羅斯進口。

因此,德國政府不大可能放棄“北流-2”輸氣項目,即便出臺配額限制措施也可能只是暫時性的。因為相比於來自美國和其他地區的能源供應,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更方便、更便宜。

4. 俄羅斯在做相關決定時,肯定會將上述因素考慮在內。從這個角度來說,俄羅斯向美歐妥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在壓力面前屈服也不是戰鬥民族的性格屬性。

此外,必須認為到,美國帶頭制裁、打壓俄羅斯,其根源是不希望俄羅斯重新崛起,而諸如克里米亞、刻赤海峽和亞速海通航等問題,只是藉口而已。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其他大國或者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甚至包括美國的盟友在內,只要具有成為挑戰者的潛在可能,美國就會將其視為打壓目標。

所以,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逃避或者服軟都無濟於事。


Andrei青山碧水共雲天


先來說說題主在描述中的消息:英國路透社12月2日的報道,德國默克爾政府考慮減少“北溪2號”的天然氣流量。這則消息並不準確,有兩種可能性:一、英國路透社的報道有誤。二、在翻譯路透社報道的消息過程中出現了錯誤。三、有人故意歪曲報道。

11月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波蘭,出席第15屆德國—波蘭政府間磋商會議。在聯合新聞發佈會上,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堅持反對“北溪2號”工程,認為該項目將加深歐盟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對歐盟的能源安全不利,如果俄羅斯天然氣繼續過境烏克蘭則能夠保證地區局勢的相對穩定。莫拉維茨基這道理實在是太深奧了,讓我們來理一理:用北溪2號管線輸送就是加深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威脅歐盟能源安全,而選擇過境烏克蘭(利用烏克蘭境內的管線向歐洲輸送天然氣)就能保證地區局勢的相對穩定。



同樣都是俄羅斯的天然氣,量也是一樣的,怎麼從烏克蘭過境之後,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就不見了,就沒有“威脅歐盟的能源安全”了?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世界政壇的一個小丑,莫拉維茨基比波羅申科強點也有限。默克爾應該反問他:你是波羅申科請來的救兵嗎?默克爾在記者會上表示,德國將加快建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拓展能源進口渠道,北溪-2項目建成後,不會影響到烏克蘭(繼續收過境費)。需要說明一點:“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目前尚未完工。



歐盟對此意見不一:德、法等支持,波蘭等反對。烏克蘭是堅決反對,擔心俄羅斯減少從烏克蘭過境的天然氣總量,那就收不到過境費了……回到題主的問題,建議減少“北溪2號”天然氣流量的不是默克爾,而是有“小默克爾”之稱的克蘭普•卡倫鮑爾所說,題主描述中的時間並沒錯:11月2日,德國基民盟黨主席候選人克蘭普•卡倫鮑爾在接受德國公共廣播聯盟記者採訪時表示,外界質疑德國參與“北溪2號”,德國必須回應,但方式並非是撤回對“北溪2號”的政治支持,那樣做“過於激進”,可以考慮減少“北溪2號”天然氣流量。



克蘭普•卡倫鮑爾這番話就一個意思:德國撤回支持“北溪2號”項目,那是不可能的事,但德國可以考量減少一些天然氣的流量。這是明擺著糊弄人,第一,“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尚未完工,現在談減少流量,這是不是太早點了?第二,不知還需要多長時間管道才能建好,到時候誰還記著這番話?即便是記得又能怎樣?第三,一旦建好,不僅能滿足德國需要,還能從中獲利——轉銷它國。這時候再想讓德國減少天然氣流量?第四,克蘭普•卡倫鮑爾目前還只是德國基民盟黨主席候選人,她又不是德國總理,自然是說了不算……


默克爾(左)與克蘭普•卡倫鮑爾
(右)

俄羅斯會妥協嗎?如果是默克爾總理的表態,俄總統普京估計會做正面回覆,但絕不會把口頭上一句“考慮減少天然氣流量”當回事,更不會有什麼妥協——人家只是說“可以考慮”,而不是已經“決定”。這種說法外交常用,有底氣的連理都不用理,正常情況下,只是表明一種態度。之前也說到了,北溪2號對德國是極為有利的,這也是德國一直大力支持該項目的原因。不僅是德國政府支持,連默克爾的老對手都支持該項目。這種外交措辭,俄羅斯也熟。7日才開始黨主席選舉,“小默克爾”克蘭普•卡倫鮑爾現在說的話,俄羅斯總統普京絕不會放在心上!



儒道之主


德國不會拿自己的國家利益去為別人做嫁衣裳,俄羅斯也不會為了天然氣閥門的鬆緊而放棄原則。

波羅申科在刻赤海峽搞碰瓷行動,烏克蘭的三條小船被俄羅斯扣押,這件事跟德國有什麼關係?沒有。

但德國人民過冬沒有足夠的天然氣取暖,那就是天大的麻煩!德國超過95%的天然氣需要進口,其中一半以上需要向俄羅斯購買。如果來自俄羅斯的供氣不足,德國政府就將不得不花高價從中東、從非洲甚至從美國採購昂貴的液化石油氣。為烏克蘭

振臂一呼容易,這筆多出來的錢誰付?德國的電費價格已經高居世界前十,並且最近十年間漲了40%。再讓民眾多掏一倍的電費燃氣費他們開心嗎?願意嗎?顯然不願意。

“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還在施工中,這個時候默克爾說未來要減少天然氣流量,那不過就是說說而已,信者輸。

能源安全關乎德國的國家安全和根本利益,在國家利益面前,其它所有的東西都得讓路。

(默克爾的冷暖,普京是懂的,向來如此)

儘管這些年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年年在鬧,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俄羅斯今天依然是歐洲國家最大的能源供應方,俄羅斯的財政收入也大部依賴於它向歐洲出口的能源產品,其中主要就是天然氣。

(在能源領域,俄羅斯與歐洲是相互依存的關係,誰都不能少了誰)

俄德搞“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就是因為烏克蘭搞事。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開始奉行全面倒向西方、與俄羅斯對立的政策。但烏克蘭自己就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它的天然氣幾乎全靠俄羅斯低價供應,同時俄羅斯輸往歐洲多國的天然氣管道要從自己的地盤路過,烏克蘭政府每年可以收一筆不菲的過境費。本來兩家相安無事,普京奉行的是實用主義:有錢大家賺就行,我有肉吃你有湯喝。

烏克蘭人時不時地威脅要掐斷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俄羅斯不僅漲了烏克蘭的氣價、奪回了克里米亞,還要在波羅的海底下新鋪一條輸氣管道,以求繞開烏克蘭把天然氣直接送到歐洲。這就是“北溪2號”項目。

(普京在正在鋪設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上簽名)

“北溪2號”項目總造價近百億歐元,由俄羅斯、德國、法國、荷蘭和奧地利企業共同出資。從俄羅斯西部聖彼得堡附近出發,與原有的“北溪管道”平行,穿過波羅的海海底直達德國東北部的格萊夫斯瓦爾德,總長度1200公里。

(“北溪2號”管道走向圖)

烏克蘭為什麼激烈反對“北溪2號”項目?

目前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有30%通過已有的波羅的海“北溪管道”,24%通過白羅斯,44%通過烏克蘭。

一旦“北溪2號”建成通氣,俄羅斯通過波羅的海向歐洲的輸氣量至少可以擴大一倍,這樣它可以隨時關閉途經烏克蘭向歐洲供氣的閥門,屆時烏克蘭不單自己無氣可用,還從此失去了以掐斷天然氣來要挾歐洲共同對抗俄羅斯的籌碼。這樣烏克蘭將徹底被邊緣化甚至被歐洲遺忘。

所以烏克蘭激烈反對“北溪2號”的建設。

特朗普為什麼也反對“北溪2號”的建設呢?

因為特朗普的一項重要政策是促進傳統能源的開採來帶動美國經濟增長、促進傳統能源產業和製造業的就業,從而為自己增加選票。石油天然氣開採出來了要賣出去才能賺錢才可持續,賣給誰?歐盟。

歐盟國家的能源自給率很低,2017年歐盟共消耗了491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進口3500億立方,俄羅斯佔了其中的43%!特朗普認為擠壓俄羅斯的空間就是擴大自己的市場,美國讓烏克蘭頂在前面鬧事,他就可以持續造成歐洲對能源不足的恐慌,從而迫使歐盟進口更多昂貴的美國液化天然氣。所以特朗普也強烈反對德國建設“北溪2號”項目。

(特朗普與默克爾)

默克爾需要騎在牆頭搞平衡才能坐穩。

對於默克爾來說,以最低的價格獲得最穩定的能源供應才符合德國的國家利益,所以她一直頂住各方壓力,全力推動“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建設。

作為西方國家的重要一員,默克爾又不得不站在西方的一邊指責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佔領,要求俄羅斯妥善處理刻赤海峽事件,儘快放人放船。

為了緩解來自美國的壓力,默克爾以能源來源多元化為藉口修建LNG碼頭、承諾進口更多美國高價液化天然氣,同時她還安慰烏克蘭說即使“北溪2號”建成後,俄羅斯也不會掐斷通過烏克蘭向歐洲供氣。

(德國總理默克爾)

至於說現在停建“北溪2號”項目,那是不可能發生的。說減少“北溪2號”的供氣量也是騙人的鬼話,管子有那麼粗,氣多氣少只是鬆緊閥門的事,等到管道建成的時候刻赤海峽事件早已被世人淡忘,供氣多少還不是德國人自己說了算。


周志宏glee


波羅申科分別向美國、北約以及德國發出了派兵干涉的邀請。不過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沒有表態、北約也在觀望、只有默克爾明確表態說: 沒有軍事幹預的可能性。

沒有軍事幹預,但是其它手段還是有的比如,默克爾就向普京建議,儘快建立“諾曼底模式”(德法俄烏)四方會談機制,協商解決問題。

可是,普京是什麼人? 他也明確表示,如果波羅申科繼續執政,俄羅斯沒有放人放船的任何可能。言外之意,就是——只有波羅申科下臺,俄才會放人放船。

因此,這才有了德國方面提出減少天然氣流量(通過已經部分完工的北溪2管道工程);只有這樣,似乎才能真正觸及到俄羅斯的痛處。

否則,不痛不癢的譴責,對波羅申科廉價的聲援,對俄羅斯追加制裁(繼續經濟制裁),都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只有關閉天然氣供應市場,才是一針見血的措施。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減少天然氣流量”的提法也不是直接來自默克爾。德國方面的真實意圖是什麼?誰也不知道。

另外,叫停“北溪2”也是川普對德國貿易戰的一部分,而減少天然氣流量是不是也在向美國示好,緩和歐盟和美國貿易摩擦的舉動呢?

如果德國方面果真說到做到,那就可以收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一) 回應並且支持了烏克蘭;二) 緩解了與美國的矛盾;三) 對俄羅斯“動了真格”的。


閒看秋風999


德國人要聰明的話,要聯俄聯中抗衡美國,在高科技領域與中國合資融合,與俄羅斯搞好關係,開通溪2天然氣管道。


歪果裂棗請閉眼


先把究竟是誰提議減少北溪流天然氣供氣量搞清楚再來設計提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