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211、985名校的高材生,回到老家四五線城市的,都過得怎麼樣了?

自古紅藍出差


以我和周圍的小夥伴為例。

一、

當年高考,我考了600+,在武漢某重點大學。畢業後,周圍好多同學要麼去了北上廣,要麼回老家進了體制內。作為貴州出來的學子,我還是有深深的家鄉情節,所以,稍加考慮,回了貴州。

我的老家在貴州遵義下面的一個縣城,算是七八線城市吧!老家叫仁懷,估計外面的很多人不是很瞭解。但是說到這裡的特產,那就舉世聞名了。仁懷有一個茅臺鎮,出產國酒茅臺。所以,我的家鄉是國酒之都。我為我的家鄉驕傲。

但是,作為從家鄉出來的學子,見識了外面的世界後,我更瞭解了家鄉的一些不足。這裡教育落後,學生的見識欠缺,即使苦讀出來,和外省的考生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這裡醫療條件也不行,家裡條件好的,有點頭疼腦熱都朝外面的大醫院跑。當地的娛樂休閒除了喝酒打牌洗浴唱歌之外,幾乎為零。

所以,我選擇留在省城貴陽。

2013年畢業,因為拿著重點大學的文憑,很容易在貴陽找了一份不算差的工作。一年後,工資收入首付一套110平的房子。後來認識了女朋友,水到渠成,結婚。到目前為止,基本穩定在貴陽了。

說說這幾年對貴陽的感受。

首先,貴陽的氣候真的是非常舒服。當年在武漢讀書的時候,夏天最高溫可達四十度,貴陽夏天平均溫度不過二十七八。兩廂對比,高下立判。

其次,貴陽這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高鐵開通,貴陽到昆明、廣州、重慶、長沙只要幾個小時,成為了西南交通樞紐,便利極了。貴陽成為大數據中心,全國文明城市等等,可以預見其未來的發展。

貴陽的房價在全國省會中算低的了,壓力不大。在全省來看,又是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各種便利。對於北上廣的生活節奏,望而卻步,選擇省城算是一個折中之選吧!

二、

我一個高中同班同學,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名校啊,當年是多少人羨慕的對象。在首都這樣的地方接受教育,想必以後也不會是一般人。

但是我這同學,大學畢業後沒有留在北京,沒有去北上廣深,而是一張火車票,直接回了老家仁懷,進了茅臺酒廠。

我不是說茅酒廠不好。好,在茅酒廠上班,一年收入十幾萬,在這個七八線城市,可以活得很滋潤。但是,我認為不值。況且,他告訴我,他在裡面也只是一個普通工作人員,所學專長毫無用武之地。可惜可惜!

如今畢業快五年了。過年同學聚會,他明顯胖了很多,抽菸喝酒大賽吹牛逼樣樣在行。場合上看似風生水起,實則落寞不已。班上在外面的一群同學,這幾年都獲得了不錯的成長,也有了不錯的前景。

見識和談吐有明顯的差別。

總結:

作為農村出來的學子,我認為,只要有機會,就要往外面走,儘可能地跳出以前的圈子,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奮鬥屬於年青人,不要貪圖安逸逃避現實,回到老家,回到起點,下一代要出來怕是就要更難了。


穿越怪談


拿我身邊的人來說,211、985的高材生回到四五線城市工作無非2種原因:逃離壓力與父母期待。

我有一個表姐,武漢大學法學專業畢業。大家都知道,武大的法學專業可以在全國排得上前三了,而且當時她是有機會保研的。最後還是離開了武大回家做了一名普通的社區裡的公務員。原因是因為表姐從小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母親從小拉扯她和弟弟長大受了很多苦,現在弟弟馬上上大學,家裡沒有辦法支撐兩個孩子讀書,所以她放棄了保研的機會,選擇了母親眼中的“鐵飯碗”。現在月收入3000左右,一年的收入大部分都給了弟弟,現在已經28歲了,還沒有顧著談婚論嫁,而且這樣的高學歷在小城市基本沒有用武之地,反而大家還會以一種“這麼高的學歷回小城市工作,不是能力不行就是性格上有缺陷”的心態揣摩她,過的並不是很好。

另外一種就是家裡在小城市有錢有關係,自己不願意吃苦的媽寶。我有很多同學都是這樣,不是回去“繼承家業”就是家裡已經安排了不錯的“康莊大道”,選擇了回家,這種人現在過的都還不錯,因為家裡奠定了不可忽視的基礎,所以每天朝九晚五、養貓逗狗日子都過的悠然自得,沒有什麼壓力,收入也足以供他們一年出國旅遊2-3次。

其實,大部分211、985的畢業生還是選擇了留在大城市,雖然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高額的房價、消費,激烈的競爭對手等,月底可能也沒有多少存款,但是依舊願意為了目標和夢想努力。

總的來說,我們不能憑藉一個211的畢業生在什麼樣的城市來評價他未來的好壞,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對未來的期望也不一樣,只要工作勤勤懇懇,保持初心,無論在異鄉還是老家都會有所作為。


——END——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家繼承“魚塘”?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說說我身邊一個朋友吧。

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之後沒有留在北京上海,也沒有去廣州深圳,甚至都沒有留在二線城市比如武漢、成都、杭州。

而是跑去了四五線城市。

在當地一個國有企業人事部門工作,一個月還是有個五六千塊錢的工資,各種福利待遇也不錯,其實相對於當地人來說,還勉強算得上是“高收入”了。

本身也是女孩子,沒有多少所謂的理想和抱負,當初就是因為奔著男朋友才去的。

可惜,後來和男朋友分手了。

於是她傷心之下,裸辭了,離開了這個城市。

離開之後跑到二線省會城市去,但是,在傳統國企呆了這麼多年之後,不太適應市場上激烈的競爭了,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不久之後,又回到了老家,一開始在一個教育培訓機構裡頭工作,沒有所謂的五險一金,工資收入也不是很高,曾經有一段時間其實還是生活狀況很不理想。

後來又去應聘了當地的某獨立院校,也是呆了一年多就跑了。

最後,因為有北大的文憑,加上家裡人的一點點關係,進了體制內某單位。

一個月也是五六千塊錢的樣子,工作穩定、輕鬆,福利也還算不錯,過著平淡的生活吧。

沒有出任CEO,出嫁高富帥。

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了。

現在她心態也調整過來了,我覺得也還是不錯。

不過,從個人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畢業之處,還是儘可能選擇留在大城市,即便不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要上成都、杭州、武漢等二線城市,或者至少也是省會城市吧。

因為你會家鄉了,機會立馬就大大減少了,你學的很多東西也變得無用武之地了。

誇張一點的說法,大學都可能白上了。


當然,也是我個人觀點而已,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我們也不必對別人的生活肆意評判或是指手畫腳。


馮起升


211和985區別還是挺大的,我感覺211和許多非211沒啥區別,比如貴州大學,雲南大學,山西大學,河北大學,河南大學,他們孰強孰弱。

至於985,我就以我所在的東部某985來談下。

1,985有很少有四五線城市的,這是客觀事實。不用反駁

我本科時候班級29個人。

本直轄市11個

北京3個

山西兩個(地級市一個)

黑龍江倆(省會),四川三(倆省會),湖南倆(一個省會)

河北三(一個唐山),安徽三(一個省會)

裡面不是直轄市省體的只有9個,扣了唐山這樣的城市,只有八個了。這八個一多半來自地級市,中產家庭。



是不是感覺很詫異?不要詫異,劉強東說人大沒人領助學金的更應該你學習一下。

2絕大多數人就業不會低於戶籍所在城市,這就決定了去四五線的基本沒有

本科畢業後,到現在有的研究生也畢業了。29個同學,除了還在讀書或繼續讀博的五個以外。工作了的24個

六個在北京,四個在上海,十個個在天津。兩個在成都,一個在太原,一個在長沙。

不用想了,我就是去太原那個,確實屬我去的城市最接近三線。

不過也要淡定,從本科開始,我就是班裡混的最差的。

(一線城市是主力軍)

985來自四五線城市的學生很少,來自農村的太太少了。去四五線城市工作的基本沒有。我目前還沒見到。

有人說清華,人大博士來我們這當縣長,當副市長。他們走的選調途徑,走的士途,為人民服務,本身就不可能那麼自由的選地。

我的專業相對冷門,學金融的專業,基本都是北京,上海,深圳的不錯的工作,有個學財務的朋友剛去上海就落戶了。

(熱門不是白叫的)


一枚明粉


所謂的985和211高校,在一般人心目中就是全國性的重點大學,雖然現在大學畢業生每年動輒就是幾百萬,很難就業,但這些名校學子一般都會在大城市有個比較好的工作。

至於985、211高校畢業生有沒有回老家四五線城市就業的,說實話,肯定有,但不是很多。有個熟人的孩子,高考650分左右,被電子科技大學錄取,熱門專業。四年畢業後保研沒門,考研不中,出國留學外語不過關,就業也不成功,最後在家閒了一年,第二年考到縣裡一個事業單位上班,每天在辦公室幹些零活,給領導跑跑腿,工作倒是很輕鬆,當然收入也不高,據說開始工資不到3000元——這是一個不算成功的例子。

另外兩個算是比較成功的了。兩人都是獨生女,父母是縣城公職人員,在當地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要求女兒回鄉就業。其中一個是西安交大研究生畢業,生物科學專業;另一位是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本科,計算機專業。兩人都是乖乖女,非常聽話,回鄉後一個考了選調生,一個考了公務員,都被分配到鄉鎮機關任職,三四年後都提了副科級,進了黨委班子。

兩人如今都已結婚生子,工資5000元左右,有房有車,在縣城裡算是中產階級吧。有一次遇到其中一人,就是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那位,聊了一會,我問她:“回鄉就業後悔嗎?與同學相比如何?”她沉吟良久,最後搖了搖頭,一聲嘆息。

看來,對於名校出身,並且有一定專業特長的大學畢業生,最好還是幹一些與專業有關的工作。當然,能在大城市工作、生存的,儘量還是不要回小地方去,這樣對自己的發展,對後代的成長和教育,都比較好一些。

這是我的個人看法,與大家商榷。


民國年間那些事


大多數都進了體制內,做了老師、醫生或者公務員,又或者進入銀行系統。

如果從我身邊的例子來看,進銀行和公務員系統的是最多的。

我的高中同學,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和他的老婆一起回到的家鄉。現在一個國家級公務員,一個是省級公務員。

對於當年高考的優勝者而言,想要在一個小城市通過考試的方式獲得一個職位,只要沒有黑幕,那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這兩年來,體制內的待遇還是略漲了一些,拿到大城市算不上什麼,但是小城市消費低,房價低,而且家人朋友都在,經濟壓力並不是很大。大多數人都能在本城比較好的位置買一套還算不錯的三室兩廳的房子,當然,有很多朋友是貸款買。但如果家裡經濟給力,還能買個四室兩廳,而且不必背太多的負擔。

據我觀察,除了成績特別優秀的以外,還有部分985、211的同學是因為家庭背景比較好,在本地吃得開才回來的。

對於這一部分人來說,在北上廣拿一個兩三萬的月薪,不如在本地通過種種資源拿個略少一點然而也不會太差的工資輕鬆。

畢竟剩下來的錢不一樣。

其實,即使你是名校畢業,如果不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闖,而且能忍受畢業好多年還買不起房子,那麼會家鄉四五線城市也不是特別糟糕的選擇。

你的學歷在本地絕對是秒殺級別了,要參加任何考試都很容易,不必擔心沒有報名資格被刷下來。

而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過去了,這些小考試又算什麼?

當然,在外面漂有漂的好處,比如說不必受太多傳統習俗的束縛,也很少有長輩來干涉你的生活。

未來的可能性會更多。

但如果從我的角度出發,我會衡量,這些可能性和家庭、教育、幸福感、壓力、身體健康之間到底呈現出什麼樣的相關性。

每個人的取捨都不同,無論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作為當年高考的優勝者,你最終總會找到一片天。


吹上來的小動物




其實211、985畢業的還真不能都叫高材生,尤其是211院校的畢業生。如果專業不強了,綜合能力沒有突出的表現,未必能夠真正突顯優勢。

那些211、985名校畢業的學生,回到老家四五線城市,大多在高職院校工作或成為公務員。

我有一個朋友,就在家人安排下,考進當地政府部門成為一名公務員。在當地確實擁有一些資源,但大學畢業後,無論是從專業上、個人能力提升上面都看不出來有當年的風采,下了班飯局多,工作穩定,收入穩定。



另外一個朋友,在一所高職院校擔任專業教師,業餘時間相對較多,相對比較清閒。因為工作的原因她業餘時間也很喜歡學習,現在是副教授職稱也經常去企業進行培訓。

實際上我想說,是否從名校畢業可能是你就業的一個基礎,並不完全成為決定性的因素,而在這個時代,即便是在四線五線的小城市裡,真正影響你發展的並非地域的限制。而是你在職業過程當中,養成的習慣,你周圍的人對你的影響,你對自己的要求,你的自律程度等等。

這個問題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許悠然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筆者畢業於西部一所985高校,所學專業為經濟學,本科畢業時有一多半的同學讀研,一小半的同學直接工作,現在讀研讀博的同學也已經步入工作崗位。看大家就業地區的選擇,大多數同學選擇了自己家鄉的省會城市,部分同學到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剩下的一小部分選擇回了自己老家四五線城市。

選擇一二線城市的同學職業發展很好但壓力很大,畢竟一二線城市一套房子少說也要二三百萬,不啃老很難負擔的起。在三四五線工作的同學,基本都去了銀行或做了公務員,對比起來,收入或發展沒有一二線城市的同學好,但是在當地都屬於高收入階層,生活壓力小,多數人早早結婚生育,日子過得非常安穩。

有人認為985大學的畢業生就是高才生,應該去一線城市裡打拼爭當精英,回老家會被人感覺沒追求。但實際上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和畢業的學校並沒有直接的聯繫。985高校畢業的學生也有喜歡安逸生活的,而且985的光環讓他們在高學歷人才缺乏的三四五線城市更具有競爭優勢,只要情商不太低,晉升也會很容易。

而非985、211的畢業生,如果不甘於平淡度過一生,也會選擇到一二線城市奮鬥,並且也有不少人成功,比如許家印、馬雲都不是985、211學校畢業的。

所以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努力去追求什麼樣的生活,哪裡畢業其實並不重要。


首席投資官


不是我潑冷水,是我身邊真實的事,一個朋友,

帝都某985研究生,應屆的,年齡不大,比同屆的研究生都小,畢業之後,沒有留北京,而是回到了南方某省老家。

他考的當地一個地級市的體制內,當時我極力勸他,最不濟也要留在省會城市,而且省會起碼還是二線、三線,人口在增長,今後還是有一定空間,但是,萬萬沒想到,他一考就中,去了五線地級市的體制內,人嘛,是有慣性的,一旦考中了,選擇的成本就更大了,再叫他放棄就難了。

現在的生活,按照他的說法:收入不高,一眼看得見追悼會的那種。

有一次,邀請他到貴陽玩,從他們的省會到貴陽,坐高鐵也就幾個小時,但是從那個五線地級市,開車到他們自己的省會,就需要更長時間,很尷尬。

而且,很要命的是,他還朝家裡借錢,在五線城市貸款買了房,一下就套牢在原地,至少20年內,很難再有其他可能,哪怕往省會走,也還得供著這套五線的房,很多人都說,“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可能是最危險的資產”,五線城市的房產,是什麼?自己想。

現在的他,無比懷念在北京的日子,雖然五線城市體制內的工作,在當地已經算中上收入了,但有些東西,是刻在骨子裡的,你很難憑一己之力改變一座城市的平庸。

其實,我總覺得,人嘛,趁年輕的時候,應該多出去走走,長長見識再決定“擇一城終老”,不要困守在二線以下的小城,有一天真的想穩定安居樂業了,二線三線是最後的底線,因為根據人口的趨勢,將來在三線以下的地方,很難想像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我這個朋友,好在他家在當地有一些產業,工資雖然不低,但他還基本不靠工資生活,家裡也是小百萬級的廠子,就這樣,他還是覺得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沒盼頭,得,現在又迷上炒股了....


貴陽小數據


我老婆是985畢業,我是211畢業。我因為專業很差,很難找到合適工作,無奈之下就進入了無線小城市體制內。已經工作了4年了,沒有一點起色,感覺是溫水煮青蛙,自己已經快被煮的差不多了。我老婆是學計算機的,還是最早算法方向的,她當時回來進了一家國企,現在又做了老師,但,和留在大城市的同學比,用她自己的話就是最差的,最起碼收入是最差的,她同學在阿里騰訊華為的一大堆,現在都是年薪幾十萬的人,有的人一個獎金比她全年收入都高,她舍友畢業後進入了花旗銀行銀行,今年又去了美國工作。所以,我老婆感嘆,以前形影不離的好姐妹,如今已經不是一個緯度的人了。再說我同專業一個同學,畢業後去了深圳,也是因為專業限制找不到高薪企業,從月薪5000幹起,幾經跳槽,現在進了一家大公司,月薪20k了,想想我剛畢業時4700,四年過去了5000,而他已經翻了幾倍。雖然他們在一線城市的壓力也大,但發展明顯比我們在四五線城市的要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