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養結合模式能給你帶來哪些好處?

國內大量田間試驗表明,用通過加工處理的畜禽糞汙,可製成優質有機肥料,與傳統單一施用化肥相比,有機肥使用更具有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刺激作物生長、增強作物抗逆性、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等益處。因此,利用畜禽糞汙生產使用有機肥,解決化肥使用過量問題,有利於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而

種養結合模式,是一把開啟資源循環利用的“鑰匙”。

種養結合模式能給你帶來哪些好處?

一、種養結合實現產業快速發展

臭氣熏天、汙水橫流、蚊蠅成群……這是大部分人對畜禽養殖場的印象。潁上縣慶豐農牧發展有限公司五十里鋪村種養基地,卻是另一番景象。這是個年出欄生豬約1.5萬頭的養殖場,卻聞不到普通養殖場特有的異味。企業正積極探索“種養結合、資源循環、生態發展”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新模式。

“傳統的養豬模式對環境最大的汙染就是將未經處理的糞汙直接排放,不僅汙染了生態環境,也是一種資源浪費。”公司負責人者介紹,豬場每天產生的糞汙,都被流轉的1100多畝土地上種植的小麥、玉米、苗木、果樹給“吃”了。在很多人看來臭烘烘、難處理的豬糞,在崔文竹眼中卻成了“香餑餑”。

怎麼“吃”?豬舍的糞汙通過管道排到蓄糞池中,經過乾溼分離併發酵後,沼氣發電用於豬場用電及飲料加工,糞水則在厭氧池中發酵成沼液肥,再與一定比例的水進行搭配稀釋,通過地下管網,為種養基地農田供肥,固體則可直接用於還田或加工成有機肥。


種養結合模式能給你帶來哪些好處?


有著十多年農業種植經驗的公司技術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每年種小麥、玉米兩季作物計算,用化肥等種植的每畝年收益1200元左右;而用沼液肥,農作物抗倒伏、抗病害,且產量高品質好,每畝還可減少化肥支出140元,實際每畝收益在1400多元。還有,通過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直接良性循環,對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保護與提升,價值更大。

“按照種養結合模式,想養豬就得先找好對應的種植區域。五十里鋪村種養基地有5個豬舍,常年存欄5500多頭,按一畝地可消耗6頭豬排洩物的比例,差不多能管近千畝土地的有機肥供應。”崔文竹笑著說,現在環境越好,豬越長越健康,企業經濟效益也明顯提高。下一步將結合潁上縣精準扶貧政策,再佈局20個種養基地,幫助更多的貧困戶脫貧。

二、規模種植滯後糞汙規模化處理難

“十二五”以來,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我省畜禽養殖業迅速發展,規模養殖蓬勃興起,極大地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在保供給、增收入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畜禽養殖總量和養殖場戶規模的不斷擴大,畜禽糞汙的產生量也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我省每年產生2億噸左右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不到60%。

“近幾年來,由於大型養殖場大多由外來工商資本投資建設,除了必要的建設用地外,對飼料用地和糞肥消納用地沒有配置或配置不足,使得種養主體分離矛盾凸顯。加之缺乏專業的運輸還田機械,使用初級有機肥的成本相對較高、施用量大、勞動強度大等問題,導致有機肥出口不暢、還田粗放。”省畜牧獸醫局局長董衛星介紹,由於種養脫節,農藥化肥的無節制使用,畜禽糞汙的非資源化等問題突出,畜禽汙染減排任務相當繁重。

“對規模化養殖場而言,如要完成環保要求,需配套沼氣池、固液分離機、糞便堆放棚、汙水貯存池等設施,至少要100多萬元。對於養殖戶,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為節約成本,一部分能省則省。”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長朱宏斌憂心地告訴記者,禽畜糞便施用需要大量勞動力和資金的投入,從使用成本和操作方便程度綜合考慮,種植戶更願意使用化肥。

“過去的養殖業規模很小,都是分散的糞汙儲藏,就地消化也容易一些。近些年,規模種植業因為土地流轉的滯後,其發展速度慢於規模養殖業。養殖業上規模速度快,種植業上規模速度慢,這就導致種養結構失衡,進而導致規模養殖產生的糞汙難以實現規模化處理。”安徽省豬業協會會長、安泰集團董事長楊勇認為,我省畜牧業發展不能再走粗放發展、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而是要按照“以地定畜”的原則,需減則減,需調則調,宜養則養,實現優化佈局、轉型升級。

種養結合模式能給你帶來哪些好處?

三、適度規模種養解決農業面源汙染

抓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事關畜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的重大民生工程。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第一次系統地提出建立資源化利用制度,通過全面的制度體系設計為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是我國畜牧業發展史上第一個專門針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利用出臺的指導性文件。

“養殖糞汙本身不是汙染,不加以利用才會變成汙染,但利用好了則會變成非常安全的綠色有機肥,可以替代或減少化肥在種植業中的用量。”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省現代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殷宗俊認為,將養殖汙染變成有機肥,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適度規模養殖,減少單個養殖場的排汙量;二是養殖場要有充足的土地和種植業配套,實施種養結合;三是建立有機肥替代化肥使用的激勵機制,推動有機肥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針對一些地方,在治理畜禽養殖汙染的過程中盲目擴大禁養區範圍,或者採取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簡單化方式,導致部分養殖場(戶)利益受到損害。楊勇認為,這些做法,沒有很好統籌發展生產和保護環境的關係。要科學劃定禁養區,防止盲目擴大禁養範圍,不該禁養的不能禁。同時,該禁的要堅決禁,但要給予合理補償。豬業協會將引導養殖場(戶)發展種養循環、提升糞汙資源化利用的能力,以實現生產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並將由安泰集團牽頭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成立合肥市農牧循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糞汙資源化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種養結合,不僅使糞汙處理無害化、資源化,而且改良了土壤、培育了地力、配套了有機肥、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豐收,是一條農業發展方式轉型之路。”有關部門在探索循環標準、提供技術支持、完善補貼政策等方面投入更多力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有機肥、新能源等產業發展,讓綠色發展模式的步子再快一點、大一點,從試點走向加速推廣。

如果喜歡請關注,感謝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