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滾為什麼要支持順治不支持博果爾?

勇敢的心158029421


多爾袞,命中註定“隔河望金”,好幾次與大位擦肩而過。如果努爾哈赤再堅持個一兩年,汗位就是他的了。失去這次機會後,再染指大位他都會在“禮”上有點虧。

他第二次衝擊大位是因為皇太極的猝然離世,什麼話都沒有留下。這時候大位最有力爭奪者就是他與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豪格的優勢就是長子+軍功。八旗中,皇帝親自掌握兩黃旗,兩黃旗對於皇帝絕對忠誠,他們支持皇子;加上他自己的藍旗和支持他的鑲藍旗。他手上有四個旗的牌,還有很多大臣的“立長”的支持。

多爾袞三兄弟差不多手裡也握有四旗。這樣雙方就勢均力敵。如果雙方刀兵相向,對於剛剛誕生的大清就意味著分裂。經過激烈的交鋒和討價還價,最後決定立皇太極的兒子六歲的福臨,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攝政,多爾袞任第二攝政穩住了多爾袞兄弟集團及其支持者。這樣豪格和多爾袞都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寶貴機會。

皇太極還有一個和福臨年紀相仿的兒子博果爾,為什麼被選擇的是福臨?

1、普遍認為是因為莊妃與多爾袞之間的“私情”。這種宮廷秘聞也許真,也許不真,也許有點影。但至少不會像“孝莊秘史”那般他倆兩小無猜。莊妃13歲就嫁給皇太極,她生長在蒙古;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愛子自然是長在努爾哈赤身邊。所以,他倆幼年不會有太多交集。“情分”在大位爭奪中的作用是不是決定性的並不好說。

2、既然要選立小的,當然是選立更小的,那就是福臨。

3、兩個小孩的母親的背景。博果爾的母親是林丹汗的遺孀,林丹汗是被後金所滅,對於這一支蒙古勢力,大清是有所防範的。而福臨的母親來自科爾沁蒙古,他們一直與後金聯姻,關係一直融洽。

4、更重要的,大家是否注意了,皇太極的皇后是莊妃的姑姑,人家是一個家族的成員。皇后的分量,在儲位的決定中絕對是有分量的。

多爾袞,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去機會,他生命中總差一點。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其實如果有可能,多爾袞是想要自己當皇帝,而不是去支持順治的。


當時,皇太極突然駕崩,並沒有確定好皇儲。所以場面一度很混亂,主要以皇太極的長子豪喝和多爾袞兩派人為主,都想要爭奪皇位。

豪格和多爾袞都是征戰過沙場的,都有自己的勢力和威望,都各自有支持的人馬,綜合實力上來說,或許多爾袞更強一些,但他畢竟不是先皇子嗣,很多人因此不願支持他。

兩方僵持不下,如果多爾袞下定決心以武力奪取,他未必沒有勝算。然而,清朝根基尚不穩定,多爾袞也不願意因為皇位之爭動搖清朝根基。畢竟,天下都沒了爭來皇位又有什麼意思?思來想去,他只好決定退一步,自己不當皇帝,也不讓豪格當,畢竟他和豪格勢不兩立,豪格當了皇帝也沒有他的好果子吃。



他決定扶持皇太極的其他兒子,名正言順,最好還是年紀小,沒有勢力的,方便他掌控,這樣,哪怕他不是皇帝,他也握有實權。

後來,多爾袞選擇了六歲的福臨。為什麼選擇差不多年紀的博果爾,或許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福臨的母親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一直有傳言說她和多爾袞有私情,所以多爾袞選擇扶持她的兒子。有沒有私情尚且不定論,但是根據史書,孝莊是個很有見識的女子,卻是無疑的了。不管有沒有私情,她對推動多爾袞支持自己的兒子這方面,想必都有不可磨滅的作用。



而第二個原因,便是博果爾的母親娜木鐘了。娜木鐘原本是蒙古林丹汗的福晉,還為林丹汗生了兒子,蒙古被皇太極滅了,娜木鐘才帶領自己的部下投降,並且成了皇太極的妃子,生下了博果爾。如果支持博果爾,可能會帶來一些內患。多爾袞想要皇位,但卻並不想見到清朝四分五裂,所以他也不會選擇博果爾。


小D雜談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必須要先搞清楚當時的政治背景。

1643年,皇太極對於繼承人還沒有來得及作出交代,就猝死宮中,這就導致了後來的皇長子豪格和多爾袞的帝位之爭,期間局勢一度劍拔弩張。



當時的清軍還沒有入關的,所以為了避免內亂,多爾袞退而求其次成為攝政王,那麼為了能得到雙方勢力都同意認可,只能是從皇太極其他皇子中選,成年的皇子不易於掌控,而福臨(順治)和博果爾這兩個還未成年的幼兒就成了最佳的選擇。

搞清楚了背景,那麼接下來就分析一下多爾袞為什麼選擇順治而不選擇博果爾。



之前寧靜演過一部電視劇叫孝莊秘史,裡面提到多爾袞和孝莊太后青梅竹馬,後來被皇太極橫刀奪愛,但是兩人一直未曾相忘,按照這個邏輯,順治身為孝莊太后的兒子,多爾袞選擇他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了。

然而,真相併非如此,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的事情只是野史傳聞而已,正史中兩人並無任何感情的糾葛,更不可能是青梅竹馬。

那麼沒有了緋聞的這層關係,多爾袞為什麼不選擇更年幼的博果爾呢,這個還要從兩人的母親去分析,清朝時期子是可以憑母貴的,而博果爾的母親是寡婦再嫁的,這首先就輸了,而且娜木鐘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懷上了林丹汗的兒子,所以博果爾當時還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哥哥,如果博果爾當皇帝的話對八旗的政治穩定性和正統都會產生潛在的威脅,所以選擇順治更能得到雙方勢力的認可,也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