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風雲丨從賣廠區土地求生,到現在年銷售額4個多億,餘杭這家企業經歷了什麼?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我們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改革開放,特別是這些年中國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和消費國,華江科技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年銷售額從最初的8000多萬元到現在的4個多億;企業淨資產從當初2000萬元不到,到現在的2.5億元,增長了10多倍。”浙江華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明海說。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浙江華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周明海

1978年,華江科技的前身——時為浙江省第二輕工業廳直屬企業浙江二輕塑料實驗廠成立,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奠定了在塑料加工行業中的領頭地位。

2006年,華江科技搬遷至塘棲鎮。從2015年至今,在餘杭區主營收入百強工業企業名單裡,華江科技的名字都在上面,從未缺席。可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它的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也曾經是一個年虧損數百萬元、靠變賣廠區土地求生的“困難戶”。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困難戶”打了翻身仗

本世紀初,隨著國企轉制大潮,華江科技成為了一家國有控股的混合制公司,但改制後因為種種原因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周明海說:“公司剛轉制的時候,自然人股東差不多有60個,2005年至2006年虧損最嚴重、最困難的時候,很多人覺得看不到前途,紛紛想要退出,最後經過二輕公司股份回購等,只留下來18個自然人股東。”

面對困境,華江科技沒有就此沉淪,而是勇敢地“壯士斷腕”,“ABS、PER、PPR……原來我們什麼塑料產品都生產,但沒有拳頭產品,而且還錯失了當時中國汽車行業第一波大發展的機會,這之後,我們只保留了PU一項,專攻汽車頂棚複合材料市場。”周明海回憶道,他們把除PU以外所有的生產線、原材料、舊產品全部賣掉,又在餘杭政府的幫助下出讓了部分廠區土地,籌集了600多萬元。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經歷痛苦的調整期,拿著這僅剩的600多萬元,2008年,華江科技從德國引進了一條生產線,專門生產汽車頂棚複合材料,邁出了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

正當華江科技圍繞汽車頂棚複合材料發起求生一搏的時候,2009年,經歷市場調整後,中國汽車市場重回高速增長道路,中國汽車邁入千萬輛級生產大國行列,搭乘東風,華江科技徹底打了一個翻身仗,當年就實現了盈利,還給股東們分了紅。

吃下“定心丸” 安心謀發展

趁著高速發展的勢頭,華江科技還在2011年再一次增資2000萬元,用於引進生產線。目前已經擁有12條德國、英國進口生產線,並且在天津設立了分公司,以更好地同京津、東三省汽車企業開展業務合作。

不僅如此,華江科技還通過不斷調整技術部門的組織架構,轉變管理理念,由單純的設備修理維護,發展為裝備管理,從最初只有5個人的技術部到現在擁有30個人、下設三個職能部門的華江複合材料研究院,同時,專利申請逐年增多,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大幅提高。目前,華江科技已經能夠提供汽車七大系統所需內外飾零件,並且隨著中國開放日益深化,特別是開放的中國汽車市場上行發展,企業依然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和改革開放同齡的華江科技,現在更明確了自己發展的目標:打造成車用複合材料專業製造商、節省複合材料整體技術方案的提供者,為整個汽車行業提供更環保、可回收利用的複合材料。

“良好的營商環境讓我們在餘杭安心發展。”周明海說,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目前他們已基本解決了員工子女的就學問題,員工能夠安心工作。他表示,對製造企業而言,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要能吸引更多的技術型人才來到餘杭,待在餘杭,他們需要更多的配套和保障,而在這方面,餘杭這些年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改革開放40年,餘杭的經濟飛速發展,也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企業家,近來小余兒已經繼續推出了“改革·風雲”的系列報道。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走近他們,看他們如何帶領餘杭企業取得驕人成績!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內容支持/餘杭區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主題報道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