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我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特别是这些年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华江科技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销售额从最初的8000多万元到现在的4个多亿;企业净资产从当初2000万元不到,到现在的2.5亿元,增长了10多倍。”浙江华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明海说。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浙江华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周明海

1978年,华江科技的前身——时为浙江省第二轻工业厅直属企业浙江二轻塑料实验厂成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奠定了在塑料加工行业中的领头地位。

2006年,华江科技搬迁至塘栖镇。从2015年至今,在余杭区主营收入百强工业企业名单里,华江科技的名字都在上面,从未缺席。可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它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是一个年亏损数百万元、靠变卖厂区土地求生的“困难户”。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困难户”打了翻身仗

本世纪初,随着国企转制大潮,华江科技成为了一家国有控股的混合制公司,但改制后因为种种原因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周明海说:“公司刚转制的时候,自然人股东差不多有60个,2005年至2006年亏损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觉得看不到前途,纷纷想要退出,最后经过二轻公司股份回购等,只留下来18个自然人股东。”

面对困境,华江科技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勇敢地“壮士断腕”,“ABS、PER、PPR……原来我们什么塑料产品都生产,但没有拳头产品,而且还错失了当时中国汽车行业第一波大发展的机会,这之后,我们只保留了PU一项,专攻汽车顶棚复合材料市场。”周明海回忆道,他们把除PU以外所有的生产线、原材料、旧产品全部卖掉,又在余杭政府的帮助下出让了部分厂区土地,筹集了600多万元。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经历痛苦的调整期,拿着这仅剩的600多万元,2008年,华江科技从德国引进了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汽车顶棚复合材料,迈出了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

正当华江科技围绕汽车顶棚复合材料发起求生一搏的时候,2009年,经历市场调整后,中国汽车市场重回高速增长道路,中国汽车迈入千万辆级生产大国行列,搭乘东风,华江科技彻底打了一个翻身仗,当年就实现了盈利,还给股东们分了红。

吃下“定心丸” 安心谋发展

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华江科技还在2011年再一次增资2000万元,用于引进生产线。目前已经拥有12条德国、英国进口生产线,并且在天津设立了分公司,以更好地同京津、东三省汽车企业开展业务合作。

不仅如此,华江科技还通过不断调整技术部门的组织架构,转变管理理念,由单纯的设备修理维护,发展为装备管理,从最初只有5个人的技术部到现在拥有30个人、下设三个职能部门的华江复合材料研究院,同时,专利申请逐年增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大幅提高。目前,华江科技已经能够提供汽车七大系统所需内外饰零件,并且随着中国开放日益深化,特别是开放的中国汽车市场上行发展,企业依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和改革开放同龄的华江科技,现在更明确了自己发展的目标:打造成车用复合材料专业制造商、节省复合材料整体技术方案的提供者,为整个汽车行业提供更环保、可回收利用的复合材料。

“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在余杭安心发展。”周明海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目前他们已基本解决了员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员工能够安心工作。他表示,对制造企业而言,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要能吸引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来到余杭,待在余杭,他们需要更多的配套和保障,而在这方面,余杭这些年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改革开放40年,余杭的经济飞速发展,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家,近来小余儿已经继续推出了“改革·风云”的系列报道。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走近他们,看他们如何带领余杭企业取得骄人成绩!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改革风云丨从卖厂区土地求生,到现在年销售额4个多亿,余杭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内容支持/余杭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报道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