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擁有11所211大學,數量上超過廣東,湖南,福建之和,江蘇教育為什麼會全國領先?

活躍廢話


對於非江蘇省的同學來說,江蘇省留給大家最深刻的印象應該是當數那堪稱地獄模式的江蘇高考卷吧,每年都會有新聞去披露江蘇高三學子的辛酸史,這裡不免心疼和佩服那些在江蘇高考中奮戰的同學,在這裡給你們帶一個贊!

但是除此之外,我們更應該從這高考難度裡面得到一個反饋:“江蘇南京真的不愧是全國五大科教基地,江蘇省的教育質量能夠在全國首屈一指真的不是大風颳來的”,可以這樣說江蘇省無論是在基礎教育還是高教實力都是走在全國前排的,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這一塊我覺得是全國所有省級單位中做得最好的。


那麼江蘇省的教育質量為什麼能夠排在全國前面,以至於GDP總量最高的廣東省都難以追及呢,在我看來江蘇的教育能夠達到這麼高的水平可能是下面幾點背景促就的。

NO.1 高度發達的基礎教育體系

基礎教育主要以小學和中學為代表而江蘇的基礎教育以南通為代表,在全國排名前列的中學裡面,南通市所屬的中學在裡面是佔據比較高的比例的,比如說通高,啟東中學、海安中學、海門中學和白蒲中學等,這些都是江蘇省一等一的中學,即便是放眼全國也是很具有實力的學校,每年都有很多的畢業生走進清華北大,復旦上交這些名校。而且江蘇省的職業高中入學率能夠達到50%以上,它的中職教育也是全國做最好的。

從2017年江蘇省教育廳公佈的數據來看江蘇省的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學率可以達到97.5%,義務教育鞏固率更是100%的全覆蓋,高中階段的毛入學率也是可以達到99%。從這些數據來看,江蘇全省的主要教育指標已經可以和中等發達國家抗衡。

NO.2 雄厚的高教實力 -- 眾多名校紮根江蘇

江蘇省位於長三角地帶,而且是整個華東地區除上海外發展最好的省級單位,其省會南京更是全國五大科教城市之一,高等教育實力非常強悍(僅次於北京和上海)。江蘇省共有167所高等院校,平均每個城市就有12.8所大學,要知道其他省份的地級市一般就是2-3所大學,而在江蘇平攤在每個地級市可以接近13所大學,真的可以說是:“大學遍地開花了”。而且江蘇有2所985工程大學(東南和南大),211工程大學更是有11所,全國排名第二(像南京理工、南京航天航空、河海大學等這些都是熱門高校)

NO.3 江蘇人民重教的人文傳統

江蘇能夠持續保持著教育強省,與江蘇民眾重視教育的理念是離不開關係的同樣以江蘇南通為例子,很多孩子一出生就進行早教,2歲就報了英語輔導班學習,孩子3歲的時候就開始學跳舞和樂高等,這樣一種意識真的可以說是“從娃娃抓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且在這裡不管你的家庭條件如何優越,如果孩子的學習欠佳都會被大家看不起,所以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情況,很多孩子即便是在週末放假的時候都是需要去課外輔導機構學習的。

再者就是不管自身家庭經濟條件是什麼樣的狀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入都是毫不吝嗇的,對孩子教育方面的支出可以達到整個家庭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可以說江蘇家長是在盡全力為孩子提供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可能江蘇其他城市沒有達到南通家長這個程度,但是整個大環境下都是很重視教育的。

NO.4 歷史沉澱因素

江蘇目前的教育水平和盛產學霸真的不是一蹴而就,是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的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起來的。

早在明清時期,江蘇省就誕生了35名狀元(總共才202名),佔比17.3%,這個成績在當時放眼全國都是第一的存在。而且江南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繁榮、人文環境深厚、各學派學說的匯聚之地,其中心學的泰州學派、東林書院和常州學派的變法思想在當時都是非常出名。這樣一種長期積累下來的學風,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早已經在後輩中產生強有力的激勵作用。

還有就是在近代的國民政府時期,南京可是作為首都的(相當於現在的北京),教育資源在當時是絕對的第一,而且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的水平是全亞洲第一的,由此可以想象當時的江蘇在教育這方面是多麼的強

NO.5 江蘇省政府對教育的投入

大家要知道教育其實和經濟是離不開的,如果沒有雄厚的財力作為支撐,空有情懷和決心是不可能取得教育強省這個成就的。首先在經濟上,江蘇的民營產業非常的發達,特別是經歷了改革開放這個環節,江蘇大部分的鄉鎮企業都得到很好的發展這樣也就為當地的政府增加很多的稅收,讓很多的縣級政府能夠有足夠的財力去大力發展基礎教育

目前江蘇基本在所有學制的教育經費和生均撥款標準上完成全覆蓋,這個成就江蘇在全國是率先拿下的,而且在2012年江蘇就已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在全省的中等職業教育也已經完成全免學費的政策。


所以說,江蘇之所以能夠讓本省的教育質量達到這麼高的水平,真的不是說一蹴而就的,而且一種環境和政府支持兩者共同營造的其中我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江蘇民眾的重教觀念,可以說是一種基石吧。既有來自歷史的文化沉澱、又有重教的環境,再加上政府的支持。試問能夠同時擁有這些優勢,江蘇教育怎能不強?


感謝你在無數篇回答中閱讀到這篇回答,可能是處於一種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識即是一種緣分,祝你每天擁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骨子裡的謙卑


做為湖南人,都知道有"惟楚有才,於斯為甚"的說法。可以說湖南絕對也是一個教育強省,但是面對江蘇省,確實是自嘆不如。江蘇單挑廣東、湖南和福建之和就有點自大了。

一、江蘇教育全國領先是公認的。江蘇高考試卷之難是眾所周知的,說明江蘇省的基礎教育相當好。同時江蘇的高校也穩居全國前五之內,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兩所985大學,還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9所211大學,更有其他眾多的省屬本科院校。是除北京、上海外高教資源最豐富的省份。


二、江蘇教育發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歷史沿革造成的。自古以來江南多出人才,並且南京曾做為民國時期首都,教育資源集中也非常正常,所以形成了高校眾多的局面。

2、江蘇人有重視教育的傳統。江蘇省人才輩出,自古有重視教育的傳統。江南才子的後代當然會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3、江蘇省經濟發達。江蘇省的經濟發展全國領先,GDP全國第二,這為發展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可以進行教育的大投入,提高教師待遇,引進更多人才,提高教科研基金。

三、湖南、廣東和福建三省的教育也不差。光985大學就有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廈門大學。而基礎教育三省也不弱的,比如全國高中二十強湖南就有三所,五大學科國際競賽實力超強。


以上是我對此問題的看法,你們怎麼看?請留言評論、轉發。


良心老師


江蘇擁有11所211大學,不只是和經濟有關,比如同樣是經濟大省,浙江只有一所985&211工程高校——浙江大學;不只是和基礎教育發達有關,因為基礎教育同樣發達的湖北、湖南、山東、河南等省份,985&211大學的數量也遠遠不及江蘇。單純從211大學的數量判斷江蘇教育領先全國並不準確。

江蘇擁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11所985&211工程高校,高居全國第二位,是由多方面原因導致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歷史原因!

說到歷史原因,不得不提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兩次重要的調整和211大學的遴選條件:

一是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這次調整主要是把中華民國時期效仿英式、美式構建的高校體系改造成效仿蘇聯式的高校體系。這次調整中,民國時期位居亞洲第一的國立中央大學(當時已更名為南京大學),被拆分或參與組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江南大學等多所高校。

二是2000年左右的第二次調整:2000年左右,高等院系出現了合併潮。眾多高校進行了強強聯合和強弱兼併,比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杭州大學、山東大學等眾多高校都通過合併增加了實力,變得“一枝獨秀”。而江蘇的大學,除了東南大學之外,並沒有進行合併,所以還是“百花齊放”的局面。

三、211大學的遴選條件:“水平是基礎,投資是條件,目標要明確,措施要落實,公平競爭,擇優遴選”。在這次遴選211大學的過程中,南京的眾多高校依託南京的區位優勢,紛紛被確定為211大學。

所以,僅從211大學的數量上得出江蘇教育全國領先的結論,顯然不太合適。另外在最新的“雙一流”院校的評選中,眾多的211大學紛紛落選,江蘇也只有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入選,也許很快,211大學就成了一個歷史概念了。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江蘇教育真沒什麼好吹噓的。我因工作需要來到江蘇,將兒子轉過來讀書,後來才發現真是後悔:初一的學生,每天5:20起床,21:00回到家裡,每週休息一天半,週日下午去學校考試。孩子真是沒有什麼睡覺和玩的時間,我都替他覺得累。還有這邊的所謂教育,全是拼補習班,拼補課拼出來的,這邊暑假不上補習班的人,基本上就找不到!孩子學習的興趣全部被壓榨乾淨了,現在已經有點厭學,全靠我們拼命拉著學習,周圍有好多朋友的小孩也有類似情況。他們即便考上大學,那又能怎樣?還能指望他們做些啥嗎?這就是中國式教育和國外教育的差距,江蘇的教育必須要改革了!再發展下去,只可能垮掉!

昨天聽見了好消息,中考升學名額臨時下文件提高了約10%,從原來的40%多提高到50%了,只有一半人需要去讀技校了。

補充說一句,我自己是985畢業的,見識過三個不同省份的教育,毫無疑問,江蘇最苦,而且是江蘇自己造成的,大部分家長也在助紂為虐!


大貓2545197596561


所謂全國教育看江蘇,個人覺得言過其實,因為一本的錄取率,江蘇排名幾乎倒數,甚至比不上青海、內蒙、寧夏,新疆,甘肅、西藏、貴州等中西部地區,更別提北京、天津、上海了。如果光從985和211的錄取率看,江蘇也不在前列。




FC-巴塞羅那


說幾點我對江蘇教育的看法

1,江蘇教育改革整體是失敗的,

江蘇高考政策出發點不是培養人才,純屬折騰

江蘇高考三加二(語數英+選修兩門),如果你想進本一的學校不能有一門不及格,任何一門不及格就完蛋了,大家可以去看看我就不分析了

2,語數英加選修等級AB政策明顯偏向女生,大家可以去查一查十三個地級市高考狀元的性別就知道了,但是要培養高技術高科技人才靠這些女狀元有點懸,無關性別歧視

3,總分四百八十分和選修ABc線條明顯太粗,每個分數段的學生人數太多(同分人數太多),顯示不出學生學歷水平的高低

4,中考升學率太低(能進普通高中的學生),

很多人在中考就一考定終身了,簡單說一個比例,大家都知道河南高考錄取率,我就拿河南和江蘇做比較吧,河南大概9000萬到一億人口總數,能參加高考的是差不多是九十萬左右

江蘇人口總量是8000萬,能參加高考的是30萬

,細思極恐江蘇的孩子都哪裡去了,還是江蘇的生育能力有問題,我想不是的,是江蘇的中考政策造成的淘汰率太高了。

再說河南江蘇高考錄取情況

河南本一錄取率9.5%左右吧

江蘇本一錄取率算12%左右吧

也就是說河南每年一本有7到8萬人

江蘇教育大省強省3-4萬人進本一

太滑稽

還有一個是男女比例失調問題,更是要命的。。。。。。


薛志遠12


在教育界流傳著一句話“全國教育看江蘇”,不只是初高中教育,江蘇省的高等教育更是強悍,共有211工程11所,位列全國第二。其中,北京26所211大學,上海10所211大學。

深厚的文化底蘊,江蘇省形成了眾多的高等學府,也培育了眾多的科技人才。江蘇的教育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各個層次的教育體系比較完備。全省擁有高校110所,其中列為“211工程”的大學達到11所,數量僅次於北京。

江蘇作為歷史上許多朝代的地域政治文化中心,文化遺產極為豐厚。中國古琴藝術和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蘇州古典園林、明清皇家陵寢—

—明孝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徐州漢王墓、明故宮、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中山陵等都是重要的歷史遺產。

(上圖為蘇州大學)

要知道,全國13個省份只有一所211大學,這時候江蘇省的高等教育就顯得尤為發達。

以下是江蘇高校名單(部分)

近些年,除了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老牌名校之外,蘇州大學作為新秀,表現非常搶眼,一度位列非985的211大學的首位。除了這些211名校以外,江蘇省的省屬高校實力不容小覷。

(上圖為南京工業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在人才引進,三大獎方面,更是恐怖。

南京工業大學有國家重點學科5個,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8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8人,國家"千人計劃"人選1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

南京工業大學在三大獎方面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0項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

以上的數據即使放在211大學,也是不弱的。

南京郵電大學同樣表現不俗 ,其中通信,計算機都是熱門專業,就業很好。

江蘇大學和揚州大學一些排行榜都能進入100強,也說明,兩校都是有一定的實力的。

中國藥科大學和南京醫科大學同樣是全國有名。

江蘇省經濟發達,教育改革也走到全國前列,江蘇考生也承受著很大的競爭壓力。不管如何,江蘇高等教育實力強悍,確實值得學習。


新閱科技


沒辦法,誰讓南京曾經是首都呢?江蘇11所211除了中國礦業大學、江南大學是解放後建的之外,其它的大學民國時期就有了。

另外,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九校又是同出自民國的國立中央大學!這就是首都的優勢!你說南京211多,北京更多!

還有一點就是江蘇政府到民間都很重視教育,捨得投入,會去爭取資源。比如江南大學、蘇州大學這種二三流大學,江蘇政府爭取搞進211得到扶持這些學校就崛起了。

江蘇的反例是廣東,廣東雖然貴為經濟大省,教育發展一塌糊塗!一億多人口,僅僅4所211!你說基礎薄弱就算了,實際上廣州以前作為中南局駐地,很多名校,不過得不到重視都進不了211!比如華南農業大學竟然被淘汰在211之外!唯一一所沒有進211的大區農業大學!深圳大學作為特區大學,雖然辦學晚,可是應該爭取傾斜政策照顧進211的。可是都沒有。


武大東湖


江蘇省擁有包括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海河大學等11所211大學,其高等教育的水平與實力是相當雄厚的,僅次於擁有26所211大學的北京,位列全國第二。究其原因應該是豐厚的文化底蘊與發達的經濟支柱,完善的教育系統,使得江蘇省的教育在全國領先。


一、全國教育看江蘇


教育質量要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江蘇省注重引進教育教學人才,推崇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教師把學生作為主動力,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關注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重注教育教學研究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


二、豐厚的文化底蘊


江蘇省作為眾多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人才輩出古有漢高祖劉邦、西楚霸王項羽、四大名著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江南四大才子、書畫家揚州八怪,現代的偉大的周總理、畫家徐悲鴻、文學巨匠朱自清葉聖陶、二泉映月的阿炳等等。其文化遺產相當豐厚,文化底蘊隨之雄厚。

三、風景名勝美不勝收


江蘇省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風景如畫,向來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蘇州園林精巧別緻,古琴崑曲獨領風騷!


四、經濟發達也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教育培養人才促進經濟發達,相反經濟的發達也促進了教育的發展。江蘇是長江三角洲城市之一是全國最發達省份之一,無論是人均GDP還是綜合競爭力均居全國各省第一 ,對教育的投入也相對豐富。同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的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投入。


決勝網


全國高考看江蘇,江蘇高考看南通。教育資源是豐富,可江蘇孩子要想上個好大學,還是很難的。看看南京、蘇州、南通的中考錄取率,再看看江蘇省高考重點大學錄取率。上高中時,我們做過一次江蘇的高考試卷,那個難度,特別是數學,做完讓我們學校很多學霸開始懷疑自己的實力,要知道,這些學霸平常都不做北京、西藏和上海的考卷,他們覺得太簡單了。可以想像江蘇的高考有多難,更誇張的是江蘇高考竟然還有人能考到380以上,那都是神一樣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