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楓橋經驗”|創新發展“楓橋經驗” 推動矛盾糾紛源頭治理

践行“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践行“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本期核心閱讀

今年以來,寧夏隆德縣通過加強工作力量、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模式等措施,以“立足基層組織,整合力量資源,就地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創新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125+X”和“1124”工作模式,形成了“領導負責、部門聯動、訪調對接,源頭治理,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新格局,體現了“楓橋經驗”的隆德特色,做出了“楓橋經驗”的隆德味道。

践行“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專業力量”+“多元人才” 壯大力量

以法治理念和政策規範為抓手,明確工作目標、程序和措施,信訪局與司法局聯合成立隆德縣信訪事項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四個試點鄉鎮調委會均成立“訪調對接”工作室,每個工作室由具有豐富調解經驗和一定接訪工作經驗的專人負責。

同時,在人才儲備工作中,自主探索出“新老互補”(新老員工組成專項班子,協作互補,化解信訪積案)、“專社聯動”(專業信訪力量為主,社會調解力量為輔,資源整合)的工作方法,極大地提高了信訪效率和信訪水準。

“信息互通”+“聯合調處” 完善機制

一、實現信息共享。定期由政法委、司法局、信訪局等部門和各鄉鎮召開聯席會議,每週確定一個化解任務,每週彙報一次工作進度。分析研究信訪矛盾糾紛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做到情況互通、信息共享、工作同做、結果同悉。同時,按照“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的工作思路,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各職能部門協同作戰的格局。突出關鍵環節,抓住工作重點,將任務分解,責任分工,確保參與化解的信訪事項取得化解實效。

二、創新工作模式。探索建立“1124”、“125”模式,即針對重大複雜信訪矛盾的調解採取“1124”模式(兩個“1”指一名縣級領導負責牽頭、縣委政法委負責協調,“2”是指信訪局和司法局(律師+調解員)負責協調調解,“4”是指鄉(鎮)、責任單位、法院及公安局具體穩控化解)。

三、鄉鎮信訪事項人民調解委員會採取“125”工作模式(“1”是鄉鎮黨委書記,“2”是轄區派出所、司法所,“5”是包村幹部、第一書記、村兩委班子、村監會、調解員五支力量),加強信訪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協作配合”和信息互通機制,有效實現了信訪訴求“事事有著落、件件有迴音”。

“分類處置”+“多方聯動” 力求實效

一、在理清案件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按照一案一策、因人施策的要求,找準切入點,開展矛盾化解工作,及時有效化解群體性、易激化的矛盾糾紛,避免形成越級上訪。

二、抓好分類處置,推動信訪矛盾糾紛有效化解。把不適合信訪調解或調解不成的信訪事項,特別是涉及訴訟的信訪訴求從普通信訪矛盾中分離出來,打好“法律護航”組合拳,對其中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給予援助,對進入訴訟渠道的實行法律服務跟進,做好初信初訪事項的化解,形成律師值班接訪、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指導、注重訪前矛盾糾紛化解,減少初信初訪量。對有信訪苗頭,涉及多部門的信訪矛盾糾紛或涉眾型糾紛、容易激化惡化的矛盾糾紛,由縣委政法委牽頭,信訪部門具體負責,組織多部門進行重點化解,將矛盾糾紛及時有效處置,切實實現群眾訴求“事要解決”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