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方差異很大,北方人最不習慣南方的什麼?

哈娛樂大爆炸


南北方差異是很大的。假設中國如歐洲一樣國土面積都不大的話,可能南北的距離相當於橫跨了好幾個國家了。

首先,南北方人的身高外形就不同,南矮北高,平均身高差距在4-5cm左右,男女都如此,所以北方女生到南方,在談男女朋友時最有意見的可能就是身高了;氣候也不同,特別是溼度的不同,造成生活習慣的不同,就比如洗澡,北方人大部分是做不到像南方一樣天天洗澡的,因為兩三天不洗澡,北方並不會造成不舒服或者身上有異味,但南方不洗的話,全身都不舒服,會有一種粘粘的感覺。


還有飯菜的味道及食材的不同,就比如豆腐腦是甜的還是鹹的這個遠古問題,湯圓及元宵不同的叫法,熱議的南北綠豆湯。北方人來到南方,在飯桌上也會很不適應的,有一些網上的排名就可以說明問題了:

十大最能“吃辣”城市

  成都、長沙、貴陽、武漢、重慶、南昌、北京、桂林、太原、西安。

  十大最愛“喝酒”城市

  瀋陽、呼和浩特、瀘州、西安、淄博、哈爾濱、貴陽、南昌、北京、青島。

  十大最愛“吃甜”城市

  廣州、蘇州、上海、無錫、香港、廈門、杭州、深圳、北京、烏魯木齊。

  十大最愛“吃醋”城市

  太原、重慶、貴陽、鎮江、昆明、寧波、瀋陽、大連、青島、西安。


當然,最繞不過去的就是語言問題了,如果是南方人去北方的話,比如去北京或東北之類的,語言就不會成為問題,這些地方與普通話是非常相似的,可能更多的只是聲調的不同而已。但是,北方人去南方的話,除了四川重慶之類的,可以聽懂一點,其他地方的方言可能連一個字都聽不懂。因為南方同一個省的都不一定可以交流的,更誇張的說,換個村都有不同的方言。


巷拾煙花


我表妹嫁到福建。最不習慣的是春節和洗澡,還有一點親情淡薄。

先說春節吧,他們不吃餃子,吃得東西全部在北方都沒有見過,什麼海蠣,燕窩,幹蝦肉、蟶、海蠣、乾貝等。全部都是臭乎乎的東西,非常腥臊難吃。非常好吃的豬肉大蔥,羊肉紅蘿蔔餃子人家從來不吃,有一年過年視頻通話,看到我們吃餃子,春節哭了。最後婆婆買了速凍餃子, 我表妹蘸醋水吃,他們蘸番茄醬吃。夠搞怪吧。還有吃粽子,他們吃包肉的鹹粽子,粽子不沾糖還叫粽子嗎?我表妹很漂亮,竟然嫁給了南方人,我們親戚都感覺很可惜。

還有一個就是洗澡,他們福建天天洗澡。非常煩人。我表妹說:一次逛街累了一天,不想洗澡,上床就睡,結果她老公把她趕下床,說是不洗澡去睡沙發。要知道那可是冬天。在我們西安,冬天一般一星期洗一次澡。

還有一點就是親情淡薄,人來客去隨禮很少。一般都是20塊錢,並且待客不要禮金,請的客人空手來,啥都不提。我們這兒拿的東西越多越好。


飄飄妖冶


我是湖南人,小時候在湖南長大大概8歲跟隨父母去西北蘭州居住,父親是軍人,如今已經在蘭州生活四十多年。如今因為工作原因全國各地到處跑,針對南方,北方有相當的認識。嚴格說,南方山清水秀,四季如春,飲食非常有特色,基本上都是米飯炒菜,非常美味。尤其廣東人的燉湯天下一絕。四川風味也是很不錯。北方黃土高坡,風沙大,綠色比較少,因為缺水洗澡比較少。但是不能一棒子把北方人打死,北方還是有很多美味,尤其是麵食:牛肉麵,炸醬麵,哨子面,刀削麵,打滷麵,西紅柿雞蛋麵,羊肉面片,各式炒麵也是非常美味的,還有北方的牛羊肉也是很不錯。南方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天氣悶熱潮溼,蚊蟲叮咬,容易得風溼病,水災比較多,夏天太熱,需要開空調,物價比較高,生活成本太高很多。


馬踏飛燕23609129


我是個南方人,在北方生活的時間也不短了,還取了個東北的媳婦。記得我剛來北方上學的時候,不論冬天夏天天天洗澡,不洗澡就睡不著,並且都是涼水澡,還不喜歡到澡堂子就在宿舍衛生間裡倒騰,同班宿舍都很不理解,在他們眼中你丫腦子有病天天洗澡,在我的眼中你丫腦子有病天天不洗澡!

南方人講話都有口音,國語說起來還很慢,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蹦,還說不太清楚,翹舌音說起來很拗口,兒化音不會發,同學朋友們經常拿我的發音看笑話,時不時的來找我說繞口令。語句還有倒裝句,比如:北方會講先吃飯,我們經常會說吃飯先。

還有就是經常會鬧出笑話,有次請個女同事去吃飯,跟女同事說不要光點素的,多來幾個暈菜,把葷菜念成暈菜,當成女孩笑的腰都直不起來;有次想說煩躁了,硬是說成了煩操。記得特別出醜的一次,大學時候某天上課,有個室友感冒了來不了,老師點名的時候問我為啥室友沒來,我答到他發(燒)騷了來不了了,整個教室鬨堂大笑,女老師憋的說不出話來。

說南方天氣暖和,受不了北方的天氣,在沒來北方之前印象中北方人抗凍,其實剛好相反南方人才是真正的抗凍,他們上秋褲的時候我們還單褲得瑟,上羽絨服的時候我們一件夾克就完事。

標籤也有很大的誤區,北方這邊一般會把長江以南的劃分為南方人,普遍都認為南方那邊陰冷潮溼,所以都能吃辣,剛開始還跟他們解析一下,後來懶得動嘴了,說啥我都點頭,其實能吃辣的就湖南湖北四川比較多,兩廣人及其他省不太能吃辣。廣東廣西那邊人認為除了兩廣人其它的都會統稱為北方人,他們家鄉話把北方人稱為北佬,他們也認為北方人才能吃辣,並且都愛吃麵不吃米飯。有句話講不入深山不見平地,行走江湖方知孤陋寡聞。所以南北交流很多地方誤區很大,不懂得瞎說裝自己很懂真的很摟。

南北雙方有習慣和風俗上的差別,相互尊重包容才是相處之道,我反對歧視和標籤,本題很容易引發歧視,萬望網友筆下留情!!





傻傻的香寶寶


我南方,嫁到北方,吃米飯什麼的我老公婆婆他們都沒什麼意見,唯獨我天天洗澡,她們就說我有什麼好洗的,天天洗,都不嫌麻煩,所以我覺得北方人應該最受不了南方人天天洗澡吧,當然作為南方人的我,我也受不了婆婆半年洗不夠五次的習慣,不過還好是公公和她睡,哈哈,也輪不到我嫌棄。北方已經不像你想象的那種情景了。冬天也有各種蔬菜,海鮮等等,現在的物流業極度發達,南方的新鮮蔬菜從地裡拔出來,當天就到祖國的最北部城市,何況北方大棚蔬果供應搞得越來越好。北方人一生不洗澡?說這種話的人大概沒上過學。不管哪裡人都應適應當地的環境和生存條件。假設你到了滴水貴如油的地方,還要窮講究。天天洗澡是不是太荒唐。



在大流通時代,南方北方的界限早就模糊了。在北京院校和科研單位,南方人佔多數,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北方人沒有任何區別!那就別說個全國。給你說,來之前也不想來,因為以前都說這邊窮,還土匪什麼的,總之,就一老少邊窮!但來了感覺就完全不一樣!梨子吃了才知道滋味,不親來,一切都是浮雲! 不說別的,就講吃,天府四川成都


說實話,麵條和麥餅我是吃不了,最多吃一餐就夠了,第二餐就泛味了,有時出門因地而宜由不得你,但你不得不說很好吃,反正多少吃一點吧,回來重新吃過是最好的選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誰也改變不了。包肉的燒麥是袖珍型的,估計半兩一個。包糯米的個頭大,一個妹子估計2個都吃不完。我一般也只買4個。


春日盛宴


北方人可能受不了南方人買菜吧!囤白菜、大捆大捆地買蔥,基本上不會發生在南方。南方人買蔥可以一小根一小根的買,畢竟只做一頓飯確實夠了。舉個今天剛發生的小插曲,本人去小區樓下的超市買水果,想著沒吃早飯順邊買個餅(很大一張餅切開來稱斤賣的那種),發生瞭如下對話:

切餅小姐說問“這些”,我“再少點”;小姐姐又問“這些”,我“再少些”;小姐姐繼續問“這些”,我“差不多吧”;於是小姐姐說“再少,你來裡面吃算了,吃完再走”。

其實最後買的那些,我也沒吃完。之前有位室友正宗東北人,買饅頭買餅挺多的那種,吃不完第二天可能油炸饅頭、炒饅頭炒餅等”

可能是氣候、地理、歷史因素等原因導致的生活方式差異,一個從南方來北京兩年的人,已經習慣北方的生活,但是買菜照樣沒變,哈哈哈~地域差異挺好的,中國地大物博~


方唧唧



我東北的,一年前來杭州上大學。

一路上、一年裡,我經歷了南北差異帶來的各種是是非非、曲曲折折。

什麼沒有浴池泡、沒有師傅搓、天氣、口音等這種老生常談的問題咱就不嘮了。

印象最深的還數那次食堂窗口與大媽掀起的風波。

剛入學的日子懶得去食堂,外賣度日,有天心血來潮想嚐嚐食堂的早餐,便約上一河北的哥們一早出了寢室。

當我接過食堂大媽遞給我的熱騰騰的燒麥時,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隨即大吃一驚:

“大媽!你這燒麥裡怎沒餡兒?”

大媽一臉鄙夷地看著我說:“這不有的嗎?糯米餡啊!”

“嗯?”我疑惑了,長這麼大隻吃過肉餡的燒麥,米餡的真沒吃過。

我還沒開口,身後的河北哥們倒嚷上了:

“臥槽!這燒麥怎麼他媽米餡兒的啊!!你這是麵包米啊!怎麼吃啊?”

一句話瞬間點燃了導火索,排著長隊稀稀拉拉的聲音開始增大:

“我們燒麥一直都吃的糯米的啊!”

“對啊對啊!怎麼不能吃了???”

南方的同學們開始不樂意了。

河北哥們有點被這場面逗笑了,他喊道:

“行行行,都別生氣,改天讓你們嚐嚐我們那的驢肉火燒,是真好吃!行了大媽,中秋到了,給我來塊兒月餅。”

食堂大媽也笑了,打圓場說人們都應該體驗體驗不同的習俗和飲食差異,說不定就喜歡上了。

於是大家都笑了起來,好一派其樂融融的和諧氣氛。


過了幾分鐘,突然傳來了一句:

“臥槽!這月餅怎麼他媽肉餡兒的啊!”

Hot搞笑臺


去年在南方待了一年,還沒過年就回來了,這一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南北的各種差異,其中最讓我不習慣的就是天氣和飲食了。

1.天氣。作為在北方生活了20幾年的女漢子,習慣了北方的乾燥天氣,其實夏天還不明顯,尤其是到了冬天,北方是乾冷,南方確是溼冷。很多人會覺得北方比南方要冷,因為很多北方城市都有集中供暖,但其實在戶外的北方,穿一件羽絨襖+貼身毛衣+打底褲+短靴足夠保暖整個冬天了,除了空氣比較幹,真沒覺得冷。但是在南方的冬天,過了10月份就覺得寒氣溼氣特別重,一碰到下雨天,整個屋子裡都潮潮的,渾身不舒服,衣服和鞋子、床單都很冰涼,空氣中更是溼氣很重,體寒的人過冬最難受了,手腳冰涼,被窩捂不暖。

2.飲食。沒去南方之前,我覺得飲食應該沒有那麼大差異,因為很多飲食店都是全國連鎖的,還有各種小吃,但是去了之後我發現我真的是圖樣圖森破,那裡的早餐都吃麵食,這也就算了,麵食我吃出了甜鹹口味,沒有一點辣味,對於無辣不歡的我簡直不能忍,但也不是說所有飯店都是清單口味的,比如說火鍋啊這種還是有辣味的。一年沒待夠我就回來了,還是家鄉的大饅頭,各種香辣的美食吸引我……


桑呢醬


愛旅遊,愛生活,一個渴望詩和遠方的女子~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大學畢業就來到上海,在這個城市裡生活了近10年。南北方差異是很大的。到現在,最不適應南方的,也是最懷念北方的有以下幾點吧

1.飲食。都說南甜北鹹。現在,雖然在上海什麼都能吃到,但是跟東西還是根據上海的口味做了些改良,想吃正宗的東北菜,除非去某些東北人開的餐館,不是那麼方便。夏天,最懷念的就是朝鮮冷麵,一碗下去,酸甜冰爽,所有暑氣都沒了。最受不了的是上海冷麵,吃一口,黏糊糊,這也叫冷麵😢。冬天,最想吃東北的酸菜啊!不是上海的酸菜啊!完全不是一個種類

2.溫度。北方夏天好爽,雖然有太陽,但是也是乾乾的,太陽曬著很舒服,南方,是溼熱啊!桑拿天,梅雨天,都很難適應。冬天,北方室內有暖氣,地暖,屋裡放個加溼器,就很舒服了。南方,只能吹空調,可是,得多有錢才有中央空調,否則,一個房間暖,出了暖房之後就立刻落去冰窟😭😭😭……





夢飛到遠方


我的前任對象南方人,吵得最兇的一次我們單位組織去河北玩,單位在北京。整個公司人聚餐,他一直在叨叨沒飯吃,明明有烙餅和饅頭。我一直難以理解,他說他必須要吃到米飯,飯店沒有米飯。後來跟我發脾氣,我那時候不理解沒米飯還能不吃東西的人,烙餅多好吃,最後我們在回來的路上大吵一架差點分手。我到現在都不理解沒米飯能有什麼可生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