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冠軍鴿可能被你淘汰了

喜歡在網上看鴿子的文章,最多的就是關於怎麼淘汰鴿子,各種說法。而且還有很多說自己從鴿子蛋開就怎麼淘汰了,有的鴿友含振振有詞的說——淘汰從幼鴿開始。在中國,誰又能在剛剛出殼的小鴿子裡挑選出成績鴿、冠軍鴿。高手、賽鴿名家充其量,最多就能在小鴿的體質強健或者是體質欠缺上,做個初步判斷,名家、高手淘汰小鴿子,都是比較慎重的。

你的冠軍鴿可能被你淘汰了

很多鴿友連鴿都還沒有養好,就一窩蜂跟名家、高手學習怎麼選擇淘汰小鴿子,我就奇了怪了,高手、名家寫出來的、告訴你的,就是真的嘛?就適合你嗎?很多的經驗,沒有經過驗證,未必就是真的,信鴿本來就沒有一種固定的飼養訓練模式,很多方法是因鴿而異,沒有什麼標準可以效仿。

你的冠軍鴿可能被你淘汰了

信鴿從小淘汰,是可以淘汰有病的、殘缺的,麻木不仁、盲目地用感覺去淘汰小鴿,不是一種科學的選擇方法。沒有對小鴿子進行測試訓練,就去學別人的方法,是一種愚蠢、盲目的行為,大家也看見了——今年比利時波治II總冠軍、幼鴿組冠軍是鴿主在鴿市淘來的。有鴿友說:可能是巧合吧,個例並不能代表什麼,鴿市被淘汰的鴿子飛冠軍少得可憐的,運氣而已。你也太年幼無知了,很多冠軍鴿子的照片,沒有經過ps,原生態的鴿子照片就是普普通通的樣子。

你的冠軍鴿可能被你淘汰了

我曾經也遇到,在鴿友到我家玩時聊天,他們都認為:鴿棚裡的一隻又小又瘦的鴿子應該淘汰。當然,鴿友都是善意的,怕我浪費鴿糧,我也有過動搖——是不是真要殺了它。最後,我還是決定等路訓過了再說,後來此鴿發育得越來越好,肌肉也特別飽滿,在那年的比賽中也獲得了不錯的名次,給我整了點小錢。

淘汰不是沒有必要,但是需要科學的選擇、合理的測試,以自然淘汰為基礎,在沒有病、沒有殘缺的情況下,我們要讓信鴿飛,在飛的過程中,是實際需要淘汰的,就必須去淘汰。淘汰的最好方法,是在訓放中去自然淘汰,我們循序漸進地從30-50-80-100-200公里訓放,經過5-6次訓放回不來的,就自然淘汰了。

給信鴿有飛的機會,不讓成績鴿、冠軍鴿從自己手上滑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