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丨廣東陽江海陵島:致英雄的哀歌

地理丨广东阳江海陵岛:致英雄的哀歌

“逐水草而居,順天時而動”,因此幾乎在大地上每一個城池裡,都有一條無聲奔湧的河。陽江城並不例外,其名字裡所嵌的漠陽河就是支撐著它的那根最深的血管。發源自陽春市雲霧山脈的漠陽河在老去的街巷裡縱橫蜿蜒,沿著山路晝夜不停的輸送著這個城市的血液與文明分至古港口,在綠瑩瑩的山路下,伴著海風與白浪中走向殊麗的海陵島。

身為廣東省第四大島的海陵島陸地面積有108.9平方公里,南部則坐落著“前灣後湖、六灣拱護、八峰環繞、南海明珠”的十里銀灘。據陽江日報稱:海陵島十里銀灘總長約8公里。這塊無暇之地曾於1993年被美國的饒及人稱為"世界之鑽",又在第二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中國最大的海濱浴場,是陽江送給人間的第一份禮物。

灰黑色的盤山公路將這條銀蛇變成沿途的風景與目的地。但它並沒有完全成為被人類圈養起來待遊客觸碰的功利性養殖,還單純的裸露在保利大道的南側,同每一位赤腳踩上來的人打招呼。恰逢晴時好觀海,陽光正像熊藏在陶罐裡的金黃色蜜糖一樣被碰撒在細膩如綢又淨白的沙岸上。

身前的海水由遠及近,從青黛般濃郁的冰藍裡漸次變作敲碎進半盤碧玉與紫羅蘭後才漾出的疊彩,像是被停車的旅人一把拉下了十月秋深時風輕雲淡的輕紗,於是近乎突兀又驚慌的遞過來一出濃墨重彩的瀲灩姿態,才知道轉過平凡無奇的漫長車途後,得遇碩大的一塊春帶彩翡翠。

地理丨广东阳江海陵岛:致英雄的哀歌

圖/不困

這翡翠並不寧靜,放縱海浪一波波的往岸上拍打,無聲的催促著人去配合著掬一捧。於是發現離了斑斕後的水顯出一抹冰糯種般的無瑕清透,不同於其他海島被熙熙攘攘的遊人多方交流後的閱盡千帆,而是浮光掠影褪盡後,豔極又清澈的滿眼無辜。

只是這無辜並非不諳世事,而是在長久的年華里,仍舊風姿無雙的澄澈。

01

古書曾記載:"海陵舊名螺洲,又名螺島。最高者草王山,山上有磐石,非人力可致,而粘蠔殼"。前往海陵島的長而蜿蜒的公路依山而建,將陽江西南端與市區之間撐起一座寬敞的聯絡。古時候的人們認為海陵島的形貌像是一隻橫臥在地上的海螺殼,因此將它叫做螺洲。但如今陽江市的航拍上,並不能很容易的將兩者聯繫到一起。海陸多年的地理變化緩慢的將這個四面環水的海螺殼變成更大的海中丘陵,在南宋元嘉年代時,已取海中丘陵之意將其喚為“海陵”。

海為水,丘為山,山水相依,便有民。海陵島的最西端是最喧鬧的地段。被稱為中國十大漁港之一的閘坡漁港就在這裡。

地理丨广东阳江海陵岛:致英雄的哀歌

圖/不困

有簡單痕跡的過往要追溯到很久之前。陽江位於廣東省西南沿海地帶,屬於粵西地區面向珠三角的前沿之地,自古便是下南洋的船舶的重要補給港。前清時期,西南沿海成為船舶的避風之處,便在此處建制閘坡鎮。

商人跟隨利潤,漁港靠漁業而發展,酒肆茶樓也在此落地。以往無人知曉的漁村的普通被接踵而至的人打破,叫賣聲比公雞的啼鳴更早的驚動海域,得天獨厚的熱帶氣候與綿長的海岸線都成為它日漸吸引外人的因素,卻滋養出陽江人固守舊土的悠閒傳統。

現在站在閘坡鎮,旁邊就是海陵島最出名的海水浴場大角灣公園,但與大角灣公園隔街對望的“一夜埕”的牌坊卻將海水浴場與世代而居的閘坡鎮人不近不遠的隔開。海魚的腥甜與青碧的葉香在倒洩般的海風中相互纏繞,插著紅色旗幟的漁船擠擠挨挨的停在溼潤的閘坡碼頭下,迎來送往的摩托車在熱鬧的街道里穿梭,傳統的魚乾製品、廣式甜點和現代化的電器在屬於同一個鎮的街道上友好為鄰。

地理丨广东阳江海陵岛:致英雄的哀歌

在陽江,閘坡鎮既扮演著旅遊景區的角色,又裝點著身為中國十大漁港之一的閘坡港的晝夜。街面上夜晚的燈火不會滅,剛剛捕撈上來的蝦蟹在水盆裡撲騰出水花,鱗次櫛比的店鋪裡是琳琅滿目的貨物,喝著茶的店老闆隨時有可能會用木板閉門,慢騰騰的走近閘坡鎮很晚都不會結束的夜宵與夜色。

如果說海陵島的清晨從東方海面生日出便開始,那它直到凌晨兩三點才開始步入睡眠的燈火輝煌便落腳在大角灣閘坡鎮的夜晚。

02

海陵島閘坡鎮大角灣內,紅色的灰白色的浪花托著一隻海螺造型的石雕穩穩的屹立在海灘之上。海螺的尖角正對著閃著細碎光點的海面,似是仍在記錄來自深海的私語和數百年間守護華夏防線的驕傲。這榮耀揮筆,書寫著這樣的畫面:靠岸的船上駕著數尊黑峻峻的虎蹲炮,連天響的大小炮彈撕裂了空氣與人體重重砸破洶湧的海面,身披甲冑的官兵站在炮後神情冷峻,眼前是屍體浮海,血跡染沙,雪白的骨頭渣和鮮紅的皮肉在死亡中掉落進甲板,不遠處兇狠的日本武士在菸灰中迎浪往前,彎曲鋒銳的尖刀殘暴的刺入柔軟的腹部。敲在心上的鼓點從歷史裡走出,浮出短兵相接時激烈的沖天火光。

依山傍水的海陵島在同一片天空上有著近乎截然不同的陰晴雲色。濃重的鉛色與潔白的雪色涇渭分明,底下澎湃的海水一點不見當年的兇悍。

地理丨广东阳江海陵岛:致英雄的哀歌

從明代起,陽江海陵島就一直是邊防軍事重地。

動盪應當起源於元末。是時,與中國僅僅一水相隔的日本剛剛結束了鎌倉時代,皇室尚未得到喘息之機,就又陷入足利兄弟的挾持之下。足利時期,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天皇已成為徵夷大將軍的傀儡,因幕府是日本於大和朝廷時設立的高級軍官職位徵夷大將軍的府邸之稱,因此這一時期的日本又被稱為幕府時代。

武士階層成為隱形的統治者,挾天子以令諸侯,實施了海禁政策。然而日本地域貧瘠,許多生活必需品皆靠中國進口。海禁之下,貨物價格瘋漲至以往十倍,兇猛的利潤理所當然的刺激了日本封建領主與商人去鋌而走險。在內亂中失去安穩生活的日本浪人成了領主手中對東南沿海舉起的第一把斑斑鮮血的刀,也成為上岸掠奪的第一批被稱為倭寇的亡命徒。

地理丨广东阳江海陵岛:致英雄的哀歌

元朝的兵馬在中原的動亂裡無力庇護沿海,後至明朝,朱元璋命廖永忠為徵南將軍,於公元1368年統一廣東。但是倭寇的狠厲猙獰並沒有隨著王權的收歸而退出東南。初統一的萬里河山是燙手而不穩的寶藏,再加之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重農抑海,下令延續了自元朝起的海禁政策,並在廣東、福建一帶加強了海防。其中,海陵島隔著海陵灣與陸地相望,其南側是一望無際的南海,對海戰對於內陸的衝擊形成良好的緩衝,屬於得天獨厚的護佑中原版圖的天然屏障。

興許便是從那時起,海陵島被選為了沿海邊防重地,開啟了波瀾起伏的沙場歷史。

愈發嚴峻的海上貿易擴張了商人轉手間的利潤。日本九州島與本州島始終處於不同的對立集團之手,殘存流竄的日本浪人極為稀少,然而潘多拉的盒子裡藏著沉甸甸的黃白物,啃噬人心的路西法浸染了異族人的眼,也誘出了中原海盜的貪婪。

海盜因中原人的樣貌與衣飾而受到沿海的信任,但也並不足以將偌大的明王朝逼到疲於奔命的境況。更多的,是被歷史與當權者有意誤讀的百姓。

《明史.張安傳》列傳第三十四曾記載:“正統十三年鎮廣東。黃蕭養寇廣州,安帥舟師遇賊於戙船澳。安方醉臥,官軍不能支,退至沙角尾。賊薄之,軍潰。安溺死。傳爵至光燦,死流寇”。

嶺南一帶自南越起便有與外貿易的傳統,靠海吃海的布衣難以從貧瘠的土地裡獲得足夠存活的物資。瘦成了皮包骨的衣衫襤褸倒在無人理會的街巷,活下來的人就只能在官府門前擦了擦乾涸的眼。當權者不讓活,就只剩下落草為寇可走,肆無忌憚的海盜與小心謹慎的貧民終成明朝整個統治期間的心腹大患。

地理丨广东阳江海陵岛:致英雄的哀歌

彼時,戚繼光與俞大猷,流竄至粵西海南的部分倭寇仍與沿海之民勾結。據歷代縣誌記載,陽江於明代屬肇慶管轄,“其地處粵西與珠三角海陸交通往來要地,多遭賊寇。又此地歷來多有俚僚瑤蠻等少數民族聚居,時有事端”。

站在鉑金海岸上,一望無際的蔚藍是剔透的南海明珠。數百年前沾著鮮血的彎刀與火槍震起的猩紅緊緊拽著一個王朝的謊言湮滅進當年的風沙。

03

十里銀灘的美貌從西往東延伸,寥落便一路東行。如果從半空中往下望,可以看出海陵島與石角灘接合成螺線型。青山密林,宛如偶然般,海陵之中的“陵”,有墓之意。

700年前,蒙古軍的長嘯在密林間此起彼伏,忽必烈麾下大將張弘範率領著草原上的虎狼將崖山裡的宋朝餘兵團團包圍。當夜,崖山在密不透風的長夜裡掀起驚濤駭浪,南宋最後一位皇帝趙昺年僅8歲,正被丞相陸秀夫護在船上,潮汐湧起的海濤讓逃生變得艱難無比,彷彿成了蒙古軍入主中原的天意。

連日的擔驚受怕讓這個出身尊貴的8歲孩子處於一種茫然無措的狀態,他太小了,還未曾經受過真正的帝王教育,頭上的皇冠與懷中的玉璽在國破家亡的關頭成了張弘範必要他命的催命符。風雨如晦,他也許在陸秀夫身影的間隙內回頭偷偷望過一眼那個與元軍激烈戰鬥,在無數次生死間保護過宋朝的男人,卻未曾料到那是最後一眼。

地理丨广东阳江海陵岛:致英雄的哀歌

張志傑墓

通往張世傑墓地的路並不好走,就好像上天不願俗人來打攪英魂的平靜。掩藏著倭寇風雲的海岸線並不斷裂,讓凝結著綠的蔥蘢兩側沾過海風的水汽。內裡的翠色已承受不住的要往外溢,幸好在那青枝不堪重負之前,那埋骨地已穿梭過亙古,空寂的安眠在眼前。

靖康之恥後,北宋滅亡,南宋遷都今杭州地帶,被金國步步相逼,最終轄領秦嶺以南包括廣東省在內的區域。然而風雲無常,王朝興衰。耀武揚威的金國在不久後就陷入崛起的北方蒙古的強勢威脅。金國所帶來的國仇家恨與對收復中原的念念不忘使得宋理宗答應了蒙古國聯手滅金,從而為南宋的滅亡送上了第一把匕首。這把宋理宗親手拿出的匕首割斷了金國的咽喉,也換來了更為強大的蒙古。

冥冥的預示或許在更早之前。1162年,宋高宗趙構禪位於太子趙昚。新帝登基,舉國歡騰,自北宋以來的屈辱似是都藏在了奸相秦檜的粉飾太平之下。然而,也正是在這一年,上天的手將天子的龍氣送往了廣袤的草原。

將在未來覆滅宋朝的大蒙古國的第一位可汗,也即孛兒只斤.鐵木真降臨人世。他有另一個舉世聞名的名字,在蒙古語中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成吉思汗。他死後,忽必烈繼承其志,尖刀指向四方。女真後,南宋成了第一個目標。耽於享樂與收復河南的榮耀將南宋養出了靡靡之音裡嬌軟無助的皮肉,可積弱難反的憂慮與對國家興亡的責任也養出了被稱為“宋末三傑”之一的鐵骨錚錚張世傑。

地理丨广东阳江海陵岛:致英雄的哀歌

張世傑是生在亂局裡的英雄,硝煙焚燬了太多局勢裡的往事,只剩下他早年便帶兵抵抗元兵的部分記載。可一個人的力量太小,動搖不了千軍萬馬濺起的飛塵。

張世傑的埋骨之地靜得出奇。海浪聲在不足百米的地方,卻傳不來一絲聲響。背靠青山,面向海岸,灰白色的墓碑上只剩下“宋太傅”三字還鮮紅著。

淒寒的風滾落在茫茫無涯的南海,在封鎖來途去路的元兵的虎視眈眈下被封鎖在海面上的南宋軍民選擇了萬民投水,“崖山士民”,“無一降者”。在那生命的最後幾秒裡彰顯出南宋僅存的傲骨。那該是中國歷史上何等悲壯的一幕。

南宋亡後,隱居山中的文人劉辰翁曾在元宵節裡寫下“笛裡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的詞。想來,長眠在此的張世傑也曾聽過海陵島上“不是歌聲”的草原民歌與南宋王朝滅亡後漢人的哀鳴。然而海陵島背靠滄海,無數的歷史從蔚藍海面上駛過也只不過是個過客。我不知道當年投海的張世傑還有沒有聽到數里之外海陵島上在夜裡平靜的漁歌,會不會知曉那曾是他用生命守護過的嶺南的和平。

地理丨广东阳江海陵岛:致英雄的哀歌

好在英雄冢下英雄骨,陽江海陵島的海浪終於帶走英雄的風暴。

我無法找到一個最高點去俯瞰整個海陵島。只能憑想象去望那山頂上的風車與山的脊背。華燈在閘坡鎮裡經久不息,煙火在海邊的沙灘上高高揚起,海浪的無暇美麗與故事同等深厚。

-還可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