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未酬身先死光照千秋——記中共睢杞太特委書記馬慶華(三)

壯志未酬身先死光照千秋——記中共睢杞太特委書記馬慶華(三)馬慶華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雎杞太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者之一。作為中共睢杞太特委書記兼新四軍睢杞太獨立大隊政治委員,他領導並堅持了這一地區的抗日遊擊戰爭,最後戰死沙場。以身殉國,年僅25歲。1939年8月30日,新四軍遊擊支隊政治部主任肖望東在《拂曉報》上發表悼念文章說,馬慶華同志率領部隊猛烈衝鋒,英勇犧牲。1944年8月,翼魯豫邊區行政委員會曾將杞太邊抗日聯防委員會辦事處命名為慶華縣抗日民主政府,以示紀念。

(三)

1938年12月,新四軍遊擊支隊主力回師睢杞太地區後,再次東進豫皖蘇邊區。馬慶華受黨政軍委員會與遊擊支隊黨委重託,留在睢杞太地區組建抗日遊擊大隊(對外稱三支隊),任政委,並準備恢復中共豫東特委,主持全區工作,進一步堅持開闢這塊抗日根據地。

此時,形勢突然變化。日軍糾集大漢奸田友望部再次進犯杞縣城,組織偽政府,大肆殺害抗日愛國志士。原來的慣匪又組織兵痞流氓,收攏槍支,禍國殃民,獨霸一方。國民黨地方團隊中軍官和地主惡霸也公開投敵當漢奸,退到新黃河以西的國民黨地方當局乘機返回,打著“曲線救國”的旗號收編土匪,勾結偽軍,給以“委任”與“合法”的權力,使其在雎杞太地區更加肆無忌憚地搶糧派款,拉丁抓伕,燒殺淫掠。一時出現了土匪、漢奸、同派互相勾結的局面。在抗日遊擊根據地中心區的杞南傅集、板木、圉鎮、太康縣北部的龍曲、睢縣西部的長崗等地,出現了偽軍、維持會及股匪。

12月,日軍糾集漢奸、土匪,以及國民黨河南十二專署頑固派的幾個縣武裝聯合向睢杞太地區瘋狂“掃蕩”,企圖消滅馬慶華率領的睢杞太抗日遊擊大隊。面對數十倍的敵人,馬慶華堅定自若,沉著應戰。他向戰士們動員說:“敵人的一時瘋狂並不表明其強大,從長遠看是作垂死掙扎。我們新四軍是抗日的隊伍是為人民謀利益的。現在,只要我們能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聯合一切抗日力量,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他又說:“在戰鬥中只要運用好毛主席的游擊戰略戰術,英勇善戰,一個可以當十、當百個,再強大的敵人也能被消滅。

在睢杞太抗日根據地大部分喪失的情況下,馬慶華率部隊在中心區的板木、圉鎮、龍曲、長崗等十幾個村莊堅持戰鬥,運用“敵進我退,避實就虛,集中力量殲滅小股敵人”的戰術,與敵人兜圈子,繞彎子,去粉碎敵人的堵截、搜捕、“圍剿”。在嚴酷的環境中,馬慶華一天吃不上一頓飯。有時,手裡拿著幹饃邊吃邊打,邊打邊走。晚上宿營,一夜常常轉移兩三個村莊。由於受傷戰士得不到治療,槍支彈藥得不到補充,部隊中的一些人情緒不安,社會上人心動盪,大隊長馮靜宇也產生了悲觀失望情緒,整日以酒消愁,不主動指揮隊伍向敵人作戰。馬慶華一面指揮部隊行軍打仗,一面發動與組織群眾堅持保衛根據地,他號召各村組織武裝,保衛家鄉。要求黨組織認真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團結各界愛國人士,積極配合部隊進行反“掃蕩”鬥爭,努力掌握對敵鬥爭的主動權。

同時,馬慶華特別注重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戰士樹立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思想和抗戰必勝的信念。在一次行軍作戰中,四班小戰士李志敏飢渴難耐,順手摘了一個瓜。宿營後,全班對李志敏進行了嚴厲批評,李志敏一時想不通,哭了一場。馬慶華聽說後找到李志敏和顏悅色地說:“小同志,你已經是一名新四軍戰士了,不能違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啊!你破壞群眾的瓜果,侵犯人民群眾的利益就是敗壞新四軍的名譽。”又耐心開導說“現在咱們部隊能夠在敵人四面圍攻的情況下,保存自己,堅持武裝鬥爭,將來戰勝強大的敵人,正是因為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緊緊依靠廣大群眾。”李志敏聽了以後,認真檢查了錯誤,並保證今後遵守革命紀律。1939年1月初,馬慶華正在率部隊孤軍作戰之際,新四軍遊擊支隊副司令員吳芝圃率主力部隊從鹿邑大劉莊出發二次回師睢杞太地區,西援遊擊大隊。馬慶華帶領軍民積極配合,英勇作戰,部隊連續向敵人出擊,獲得勝利。先殲滅杞縣西南部地主反動武裝朱子固部,又殲滅荊崗土匪司令李繼書部500人;再圍殲睢縣長崗偽軍張心貞部300餘人,活捉了偽區長李繼美。在節節勝利的形勢下,杞縣土匪武裝楊逢雲、劉悅亭、曹得林等部計500人先後接受收編。

2月初,馬慶華奉中共豫皖蘇區委指示,領導睢杞太地區黨組織,團結各界愛國人士,在杞縣南部趙村召開大會,成立睢杞太抗敵自衛總團。這是具有抗敵自衛武裝與地方政權性質的專區級組織,杞縣知名愛國人士孟紫垣(昭樞)任總團長,新四軍遊擊支隊政治部聯絡幹事、共產黨員王介夫(法濂)任副總團長,主持日常工作,馬慶華帶領部隊堅決支持與積極配合,很快就在睢縣、杞縣、太康縣境內建立24個分團,成立22個分團常備隊之後,總團組建5個常備中隊計500人武裝。此時,馬慶華指揮的睢杞太遊擊大隊由開始的幾十個人發展壯大為一支堅強的武裝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