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黑洞質量大很多倍的恆星可以吞掉黑洞嗎?

raoyaoting


根據現有知識,推想一下吧。

我們知道,黑洞是大質量恆星生命晚期塌縮而成。恆星的一生中都在聚變,氫聚變為氦,最終聚變為鐵而下沉成為星體核心。

假如存在數倍質量於黑洞的恆星,首先,這顆恆星一定是一顆敗筆恆星。

星雲聚合到內部壓力大導致熱核反應,這才是正常的恆星。而質量大於黑洞的恆星,質量巨大同時體積也是巨大的,但它一定始終沒有產生熱核反應,最可能是一顆褐矮星。

然而,據天文學家觀測計算,褐矮星形成過程結束,質量不足0.08個太陽質量,所以,又不是褐矮星!

那我們假設一種情況,打造一顆這種星唄!

在一顆黑洞附近(相比太陽系很近,其實很遠),有空域存在幾顆孤立恆星,在這些恆星中部空間有大量星雲正在聚合形成恆星,這些星雲質量巨大,但周圍的數顆恆星對這些星雲產生了潮汐作用,導致這些星雲無法形成熱核反應的恆星,但也無法把這些正在聚合的星雲分開,就形成了超大質量的褐矮星。

至於這顆星質量能不能超過黑洞甚至數倍?

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



亦羞


黑洞是大質量恆星核聚變燃料耗盡後,無法抵抗恆星本身的重力坍縮引起的。只要恆星殘骸的質量大於3倍太陽質量,就會形成黑洞。所以,黑洞最少也有3倍太陽質量。目前發現的最小黑洞有3.8倍太陽質量。

圖:1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模擬


目前發現的質量最大的恆星是R136a1,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65倍,光度是太陽的870萬倍。這個質量甚至超過了形成恆星的理論上限。科學家們估計這顆恆星是多顆大質量恆星合併形成的。在它周圍還發現了幾顆質量超過100倍太陽的恆星。

圖:紅矮星、太陽、藍矮星和R136a1

R136a1和一顆質量最小的黑洞相遇後會發生什麼情況?這顆質量巨大的恆星會將小個子黑洞吞噬嗎?

圖:吞噬恆星的黑洞

不,恰恰相反,黑洞會吞噬恆星物質,迅速的增大自己的質量。最終,黑洞將完全的吞噬掉整個恆星。黑洞是不可能被摧毀的,任何施加到它身上的能量或質量都會成為它的一部分。

黑洞只有在霍金輻射的作用下逐漸蒸發掉自己的質量。但目前宇宙背景輻射溫度高於黑洞表面的溫度,所以,在目前的宇宙環境下,黑洞只會慢慢增大(吸收宇宙背景輻射能量)。只有在宇宙慢慢冷卻下來後,背景輻射溫度低於黑洞表面溫度後,霍金輻射的威力才會顯現出來。


講科學堂


恆星無法與黑洞抗衡的!不管質量比黑洞大多少倍的恆星也無法吞掉黑洞,只會為黑洞提供養分,黑洞依靠吸收這些恆星越長越大。

因為黑洞能吞萬物的威力來自於它無限的密度和曲率,以及無限的引力。跟題主說的質量無關。


大質量恆星雖然引力範圍很大,但這種引力很弱,只需一點動能就能逃脫。相反,黑洞是大質量恆星塌縮到史瓦西半徑以下形成,一切事物進入這片區域只會無限墜入它的奇點。恆星質量再大也無法與之抗衡。

宇宙中發現最小的黑洞直徑僅1cm,質量是地球的1/9,為5×10ʌ24千克。但如此小的黑洞並不影響它無所不吞的特質,因為它連速度為每秒30萬公里的光也能吞下。這個迷你黑洞會瞬間將大質量恆星解體,然後入侵恆星中心,整個恆星成為它的吸積盤,最後將恆星吞掉,周圍的小天體也逃不掉。最後它的直徑會達到30cm以上。

恆星吞掉黑洞?可以用一句俗話說:“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弄潮科學


不行的。黑洞是大質量恆星塌縮形成的,其質量密度到達了極限,這是一個難以逆轉的過程。黑洞與另一顆大質量恆星的差別在於,黑洞的密度大許多,而尺寸小得多,且內部幾乎沒有核聚變反應。

黑洞的形成

黑洞是大質量的恆星,在其生命的末期因為內部的核反應力量沒有辦法抗衡其質量形成的引力場,於是剩餘的可以用於核聚變的低原子量元素,例如氫、氦等等會被擠向恆星的表面,從而導致恆星的核反應向外擴展。而恆星的內核逐漸因引力而進一步的聚集在一起,密度不斷加大,直到突破原子核的簡併力,此時恆星的外殼會猛烈的向外爆發,而內核則迅速塌縮為黑洞,這個過程就是是宇宙中最猛烈的能量釋放過程——超新星爆炸。

舉一個形象的例子。

恆星內核塌縮成為黑洞的過程,實際上非常類似我們的建築物因為重力而倒塌,不過黑洞的這種倒塌是完美的倒塌,也就是說建築物不僅僅是倒下來摔碎了,而且是摔成粉末,摔成原子,甚至連原子都破裂了,最後這些碎的粉末還聚集到一起,形成了一塊密度極高的物體(其尺度小於該物體質量的史瓦西半徑),因為密度太大,最後在空間裡形成了一個漏斗,對於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來說,黑洞就是全宇宙引力勢能的最低點。

要把黑洞這種塌縮成齏粉的建築物恢復成建築物,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黑洞沒法變成跟恆星同質化的存在,被黑洞吸收。


恆星對於黑洞(核心)來說就像是一團霧霾

而對於黑洞(的核心)來說,被核聚變反應支撐起來的恆星就像是一團極度稀鬆的泡沫,或類似霧霾。提黑洞核心,是因為假如按黑洞的史瓦西半徑來計算密度的話,不同質量的黑洞的密度差別很大,超大型黑洞的(史瓦西)密度可能會和一般的物質差不多,則黑洞內部核心的密度則另當別論了,因為黑洞的史瓦西體積並非黑洞的實體。黑洞的實體可能要小的多。說這麼多繞口令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辦法探測黑洞的內部結構…


小宇堂



華北五角楓


黑洞是宇宙的終極天體,任何天體在它面前都會被它吃掉。黑洞再小,也至少是太陽質量的3被,恆星再大,最大也只有太陽的300倍。就算最小的黑洞遇上最大的恆星,黑洞也會慢慢吞噬恆星。



談古論今闖天下


這個問題是有欠思考,比黑洞大許多倍的恆星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目前所發現的最大質量黑洞是400億倍太陽質量,而目前所發現的最大質量恆星是320倍太陽質量。能夠形成黑洞的最小質量是4.3倍太陽質量,所以最大質量的恆星是最小黑洞質量的約75倍,也只有超過50倍,才能算是許多倍吧。

況且一旦新的黑洞誕生,吞噬的速度是很快的,迷你黑洞是很難發現的,一旦被人類發現,其質量至少應該在400倍以上了,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是400萬倍太陽質量。


雲遊27272727


黑洞吞噬恆星時,不是一口就吞噬下去的,而是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吃”下去。在黑洞接近恆星,或恆星接近黑洞時,受到黑洞引力影響,恆星會在黑洞潮汐力作用下,逐漸成為一個拉長的橄欖形,一端逐漸接近黑洞,其中的物質先進入圍繞黑洞旋轉的吸集盤內,在旋轉中慢慢地落入黑洞。當黑洞與恆星組成一對雙星時,只是在恆星膨脹並超出其洛希半徑時,其中的物質才會進入黑洞的引力範圍,再通過吸集盤慢慢地落入黑洞。這個過程比較長,可能長達數千年。最終,當恆星中所有物質都被黑洞吞噬後,黑洞質量增大,為原初黑洞與恆星的質量之和。


明白現在的


吞不掉黑洞,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是光速,所以所有的物質都要被黑洞吞掉。


平常人246089341


這裡有兩個關鍵概念,要清楚,一個是引力大小,另一個是引力強度的問題,與體積沒有關係。這個引力大小跟質量有關,引力的強度跟質量密度有關。當他們接近到一定距離,就會造成質量小的向質量大的進行位移、靠近、碰撞合併。但只有密度大的可以吞噬密度小的。這就是說黑洞永遠會吞噬恆星,黑洞的引力密度強過恆星是根本原因。。

引力密度強不強,可以相當於食肉動物的撕咬能力大小。虎鯨個頭雖小,但牙齒鋒利,吃掉大藍鯨沒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