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最近教材群裡很多媽媽提到了孩子做手工的問題,這裡一篇舊文,分享給大家。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說到創造力,大家都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老外的創造力要好於我們中國人。為什麼會是這樣?這幾年我一直在觀察加拿大的孩子,希望能從中得到答案。

下面是溫哥華一所普通公立小學的走廊陳列的孩子們的作品,其中有些就是他們的作業--文字材料和手工作品合在一起的作業,放在走廊的桌子上等待晾乾固定: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上面的這面樹葉牆,是整個學校的孩子們都參與的。孩子們先用紙剪出來樹葉的形狀,貼到牆上,然後再用各種顏色描出來,再塗上細節部分。從這裡真的可以看出每一片樹葉都不相同,每一個孩子也是這樣啊,個體的不同才能有創造力的獨特。

看到這麼多豐富的作品,再想想女兒從幼兒園開始,每天回來都要拿個什麼自己做的東西回來,包括母親節、父親節、聖誕節等也都帶回來各種自己做的禮物,小的時候有很多是老師給提供基本的素材,然後自己進行後期加工。

遺憾的是,當時也沒有博客,好多東西現在也都不知所蹤了。好在,小寶前段去的親子班也是同樣的做法,只不過,因為孩子小,做的東西要簡單得多。

前段時間有位博友問我關於這邊孩子的手工材料問題,我感覺,似乎是什麼都可以用來作為材料,可以說是沒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這些材料中,有些是現成的可以買來的,比如上面圖裡面用的一些亮晶晶的粉末、各種有圖案和字母的泡沫片片以及絨布、泡沫紙板等等,這些東西作為基本的素材再配上一些別的東西就很容易做出來成品。同時需要的就是各類工具,比如帶鋸齒的剪刀等等。

我曾經看到老師把她不用的廢舊賀卡拿來一大摞,然後給孩子各種工具,孩子們剪出來形狀,然後再配上別的東西,粘粘貼貼畫畫,一會就形成了自己的東西,決不雷同~~

看到親子班老師拿出來的這些東西,尤其是看到很普通的東西他們能想到這樣用,就不得不感嘆,孩子的創造力也不是憑空來的,家長老師的引導作用非常大。

這邊老師非常多的教具都是自己動手製作的,很多學校讓家長做義工其中一項就是幫助老師做教具。下面就是親子班老師講故事用的教具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上面這張圖片中的聖誕樹中裝飾用的手工作品是學前班的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的。在國外還有一點感觸比較深,那就是對於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社區的作用發揮得非常好。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各種社區活動,而這些活動無一例外都是以孩子為中心,為孩子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動手參與的機會: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這裡面不得不說說這個帽子:上面的兩張圖是兩次不同的活動。實際上就是一整張牛皮紙,然後有幾個毛絨的軟鐵絲,還有各種顏色各種材質的紙、膠帶、帶熒光的膠水等。

現場有一個類似於奶粉桶的東西,把牛皮紙壓在上面,就出了一個帽子的形狀,然後剩下的就是自己去裝飾了。當時做這個的時候,看到老外家長和孩子一起弄得那個細緻,就覺得自己的想象力實在是太差了。也是啊,我們小的時候哪做過這麼多東西啊,拿過東西來,真的不知道從哪下手~~

當然,動手也不侷限於做手工,對於小孩子來講,讓她接觸各種可以接觸到的不同質地的素材,自己去體驗、去感受,這也是國外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

所以在小寶的親子班,經常會有不同的花樣,比如米粒、麵粉、澱粉水、顏料水等等,那些類似橡皮泥的東西,都是老師用麵粉、鹽、油等和孩子們一起做出來的: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安妮鮮花:國外孩子創造力培養從手工開始


至於在各種大的節日,孩子們的玩法中都離不開動手,萬聖節、聖誕節、復活節的各種活動無一不是孩子體驗的過程。

熟悉蒙氏的國內家長對於動手的重要性一定很熟悉,原來我以為僅僅是蒙氏強調動手的重要性。現在看,國外的蒙氏對這方面並不比其他普通的幼兒園要求高。

至少,我感覺小寶現在的蒙氏園不如親子班的素材多。但是幾年前大寶在國內上蒙氏園的時候,感覺蒙氏園比普通園的手工作業還是要多很多的。

我們中國人一直很重視智力發育,但是對動手能力的培養卻沒有國外做的徹底。有人說,手的觸摸對孩子的大腦發育非常有好處,對於孩子的心智發育也特別重要。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內部建構的過程。怎麼叫建構?想想蓋房子的道理,就是一點一滴、一塊磚一塊瓦的砌起來的阿。不接觸足夠的實物,沒有豐富的體驗,就好像沒有磚瓦蓋房子~~

其實想想,和成人一樣,孩子的生活也是一個體驗的過程。不動手,哪裡有體驗呢?不動手,靈感從哪裡產生呢? 我不相信一個從小沒有動手習慣的人,長大了自然就能成為一個創意無限的人。

據我所知,國內目前很多幼兒園對動手能力的培養有所重視,但是到了小學以後很多就會有斷層。幾年前,一位好朋友的孩子剛上北京一所很好的小學一年級,她說孩子不適應,每天回家都要求先做手工再做作業。

但是,作業量很大,做完作業基本上也沒什麼時間做手工了,孩子就不願意上學。如果在孩子的作業中增加一些動手的東西,寫寫畫畫,是不是對孩子的成長更好呢?

不知道,這種狀態現在是不是已經有所改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