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史上,有哪些運氣逆天的存在?

左明雪


一百年前英國還如日中天,還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時候,同布爾人進行了一場持續了幾年的戰爭。英國人花光了國庫,發動了4、50萬人,最後被6萬布爾人打的懷疑人生。讓英國淪為了整個歐洲的笑柄,標誌著日不落帝國的沒落,從此以後英國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自治。

這場戰爭在現代戰爭史上影響非常大,很多現在重要的戰爭理論都出自這場戰爭,也讓游擊戰第一次被人們重視。而英國人花費了如此大的代價,損失這麼慘重,最後卻不得不求和停戰,除了布爾人的戰力強大,也不得不讓人感嘆他們的運氣逆天。

當時同英國開戰的兩個國家分別是德蘭士瓦共和國、奧蘭治自由邦,沒聽說過這兩個國家對不對?因為他們實在太小了,兩個國家總人口加起來也不過40萬。

這兩個國家是有布爾人在現在的南非建立的。所謂的布爾人其實就是殖民非常的荷蘭人後裔。而隨著英國的崛起,荷蘭人在非洲的利益漸漸都被英國人搶走,這也引起了他們的不滿。

後來英國還試圖佔領布爾人建立的兩個國家,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

在英國人眼裡,這些荷蘭人後裔人口太少,所有青壯年加起來也不到10萬,可以輕鬆的把他們碾壓。

英國人想的也沒錯,不論從軍隊數量、武器裝備、經濟情況,還是國力,英國都是全面碾壓布爾人的。但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布爾人,讓英國人在非洲吃了大虧。

布爾人知道自己人少,硬拼是不行的。所以他們提出了全民皆兵的口號,發動所有人都站出來反抗英國人。還憑藉著自己對地形以及氣候環境的熟悉,發動游擊戰,不斷的襲擾英國人,就不跟他們證明硬鋼。英國人的部隊就這麼一點點的被布爾人吃掉,竟然打出了10:1的傷亡比例,讓全世界都大吃一驚。歐洲各國紛紛排出觀察團,希望從這場戰爭中學習經驗。

後來英國人火了,不斷的往非洲派兵,本土派出了30多萬人,從殖民地又派出十幾萬,還在非洲召集了10萬黑人,而布爾人的軍隊最巔峰時期也不過8萬多人。

戰爭一直打了3年,把英國的國庫花了個乾淨,依然看不到取勝的希望。最後不得已,不得不跟布爾人和談,草草的結束了戰爭。有意思的是,後來的英國首相丘吉爾當時也參加了布爾戰爭,不過剛到非洲沒多久就被布爾人給活捉俘虜了。

這場戰爭以後,英國人改編了全球戰略,他們覺得現代戰爭對國力的消耗太大了,他們已經無力維持海外殖民地了,所以不得不放手讓殖民地自治,日不落帝國從此以後成為了歷史。


漂浮菌


說起運氣逆天,漢光武帝劉秀真的是當仁不讓!

劉秀的事蹟,與其說是運氣,更不如說是開掛,這是為什麼呢?


當年王莽帶著40萬精銳軍隊浩浩蕩蕩殺向劉秀那兩萬土包子起義軍時,劉秀陣營中的所有人幾乎認為這是一場必敗的戰局,而王莽也是勝券在握,洋洋得意。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在兩軍對陣的時候,突然

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環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的,吏士皆厭伏


突然就天降隕石,彷彿有人在施法一般,無數大石頭砸向王莽的軍隊,把這40萬人砸的可是人仰馬翻,陣腳大亂。

不僅如此,在降大石頭的同時,天空中居然還黑壓壓的出現了一大片蘑菇雲這樣的奇觀,並且一直壓嚮往王莽軍隊。

到了這裡,王莽軍隊的士氣就已經跌到了谷底。而劉秀等人則是愈戰愈勇,硬是靠著這兩萬人將20倍於自己的軍隊殺的大敗。

此戰過後,劉秀一戰成名,為日後稱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是和你一樣愛好歷史的"歷史驚文",喜歡就關注我喲~


歷史驚文


兩伊戰爭中的伊朗應該算是比較幸運的。

兩伊戰爭發生在1980年。戰爭的一方是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這個時候的薩達姆如日中天,當時其不僅沒有得罪美國,反而是美國的得力夥伴,兩國關係十分密切。更難得的是,薩達姆政權也和蘇聯關係不錯,並接受了大量蘇式裝備。在伊拉克國內,薩達姆也早已鞏固權力,成為說一不二的領導人,擁有中東地區第一的武裝力量。

反觀伊朗,當時剛剛伊斯蘭革命成功,把美國徹徹底底得罪死了。因為革命,原有軍隊的將官幾乎遭到清洗,軍隊戰鬥力嚴重下滑。同時因為是波斯民族,而被整個阿拉伯世界敵視,處在十分孤立與危險的地位。

戰爭爆發後,薩達姆預想會把伊朗安排得明明白白,但伊朗生生頂住了伊拉克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並逐漸扭轉戰局,反將佔線推回到伊拉克。能逆天的關鍵在於國內緊緊團結在領導人身邊,戰爭不畏死,可以用人的肉身生生抵擋伊拉克的炮火,挫敗薩達姆的圖謀。


琺大庶吉士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全師覆滅的一個主因,是崮上沒有水源,不僅官兵渴得不行,重機槍也因此打不響了,直到整編74師灰飛煙滅才大雨傾盆,這就是命。而“南麻戰役”整編第11師的最後關頭,一場大雨挽救了胡璉的危局,跟同期同學張靈甫相比,胡璉的運氣可謂逆天。



(範漢傑)

胡璉的運氣一向不錯,抗戰時期的石牌保衛戰,日軍因鄂西會戰全局被動,猛攻二日後反轉,胡璉一戰成名晉升第十八軍副軍長;淮海戰役兩次飛進雙堆集包圍圈,最終卻能坐坦克逃出;金門之戰解放軍船隻被毀等等,而南麻戰役,本來可以要了整編第11師和胡璉的性命。

1947年5月孟良崮之戰後,湯恩伯撤職查辦,李天霞軍法審判,“徐州綏靖公署”被摘牌。國軍重新成立了“陸軍總司令部徐州指揮所”,以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坐鎮指揮,副總司令範漢傑擔任前線指揮官,率領九個整編師進攻沂蒙山區,試圖報孟良崮一箭之仇。

(胡璉)

範漢傑是黃埔一期年齡最大的學員,入學前已經是粵軍上校,資歷深厚,老謀深算,是《人間正道是滄桑》裡範希亮的人物原型。南麻地區,是山東解放軍沂蒙山根據地的首府,徐州之敵《魯中會戰》的攻略要點,雙方均志在必得,惡戰在所難免。

1947年6月28日,範漢傑運用各師交替掩護的“滾筒戰法”侵入南麻,即以胡璉整編第11師為固守部隊,然後其它各師故意遠離南麻地區,範漢傑這位黃埔第一個當師長的學員,擺出了第二次“孟良崮”的造型,試圖引誘華野來攻,居然想給粟裕挖個陷阱,也算是異想天開。



(範漢傑)

為配合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以及調動範漢傑的部隊分散,華東野戰軍出動五個縱隊襲向魯西南,四個縱隊留在魯中內線作戰,這就是著名的華野“七月分兵”。顧祝同手忙腳亂同樣調走了範漢傑五個整編師回救,作為“誘餌”的整編11師一下子孤立和危險起來。

胡璉作戰極為謹慎狡猾,佔領南麻後立即督促部隊構建工事以求自保,到7月17日晚華野發起進攻前,整11師已修築大大小小“子母堡”數百個,陣地前面500米內所有樹木和莊稼全被砍光,防禦體系基本完備。



(粟裕將軍)

即便如此,在華野三個縱隊的猛烈攻擊下,整11師陣地仍被逐漸壓縮,經三天三夜激戰,胡璉所部彈盡糧絕,幾乎就要重蹈張靈甫的覆轍。

1947年7月19日下午三時,華野對整11師的核心陣地發動第一次總攻,受挫;7月21日凌晨重新組織第二次總攻,胡璉兩翼屏障陣地皆失,整11師覆滅在即。然而就在此時,天降暴雨,因缺乏意外準備,華野準備攻堅用的炸藥包全部淋溼,炮兵部隊也因道路泥濘無法前移,胡璉靠天得到喘息之機。



此前,蔣介石給黃百韜和邱清泉發去了措辭嚴厲的救援電文,想想生死未卜的李天霞,整編第25師和整編第5師開始賣力增援,而華野負責打援的只有一個第7縱隊,粟裕手中已無兵可調,鑑於黃百韜已突破7縱第一道防線,為避免全軍被動,7月21日黃昏,粟裕當機立斷下令撤出戰鬥。

胡璉的整編11師由此延遲兩年覆滅,直到淮海戰役的雙堆集才徹底被殲,而挽救他們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南麻戰役,整11師被消滅骨幹5000餘人元氣大傷,救援部隊也傷亡4000餘人,華東野戰軍因兵力不足又逢暴雨,功虧一簣,讓這隻狐狸首次脫逃。


度度狼gg


舉幾個例子,隋未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在戰場上數不利,和手下商議,連夜去打敵人,如天亮前能趕到,就攻擊敵人,如天亮後趕到就投降敵人,結果趕到時天亮了,很多人都大哭,正要去投降,發現大霧罩著敵營,果斷攻擊,大獲全勝。北宋時期遼國派騎兵十餘馬攻宋,遼兵到宋邊城下準備進攻,宋城上只放了一箭,就射死了遼兵的統帥,這才有了著名的檀淵之盟,成就了遼宋百餘年的和平。一戰的馬姆河會戰,對戰雙方傷亡超過二百萬人,德軍佔有優勢,火炮不斷對英法聯軍陣地狂轟亂炸,準備進攻,英法聯軍偶爾用火炮反擊,一門炮在射擊時誤將本分劃錯了一位,方向就錯了一百密位,就發射了一發炮彈打偏了幾公里,正好落在了彈藥庫上,使德軍三十多萬發炮彈爆炸,德軍沒炮彈了,英法聯軍乘機進攻,取得了馬姆河會戰的勝利,直接導致德軍在一戰的失敗。


95278110


在經典抗戰劇《亮劍》中,李雲龍殺鬼子軍官最多的一場戰鬥就是伏擊日軍華北觀摩團:擊斃日軍1個少將旅團長,6個大佐聯隊長。

而這場戰鬥的原型,就是王近山指揮的“韓略伏擊戰”。這場戰鬥中,王近山運氣爆棚,一次就擊殺了日軍中隊長以上軍官180多名!其中,少將旅團長1名,大佐聯隊長6名!

先說說此戰的背景。

1943年10月,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抽調2萬人,對我根據地進行掃蕩。岡村寧次在此戰中使用“鐵滾式三層陣地新戰法”:鐵壁合圍、鐵滾掃蕩、梳篦清掃。為了宣傳新戰法,日軍還組織了一支180餘人的佔地觀摩團。

同時,國民黨也發動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胡宗南計劃閃擊陝甘寧邊區。於是,八路軍調386旅旅長兼太嶽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王近山率領16團支援延安。當王近山走到洪洞縣的韓略村附近時,當地偵查員報告,有一隊日軍汽車要經過此地。

王近山把伏擊地點選在韓略村西的一條溝,這條溝的兩邊都是幾丈高的土崖。而此地距離日軍崗樓只有500米,日軍也比較容易忽略此地。但是,日軍崗樓被村裡的風口垣牆阻擋,卻看不到這個伏擊地。

選好伏擊地點以後,王近山帶著4個連負責伏擊。16團政委常祥考率領5個連護送部隊幹部和家屬先走;代團長袁學凱帶1個排和當地民兵,負責阻擊崗樓日軍。

10月24日凌晨,王近山先進入伏擊地。等到8時多,日軍3輛小汽車和10輛卡車進入伏擊圈。王近山知道小汽車裡肯定是軍官,於是先讓九連部隊猛打日軍小汽車。同時,炸燬日軍後面的兩輛卡車,將日軍堵在溝裡。

之後,我軍依仗地形猛打日軍。只用了半小時,就結束了戰鬥。此戰,16團以傷亡50餘人的代價,殲敵180餘人,只有3名日軍僥倖逃脫。讓王近山吃驚的是,他這一網下去,都是大魚!

1個少將旅團長(服部直臣),6個大佐聯隊長,剩下的都是中隊長起步。而且,裡面還有一名軍官是日本天皇的侄兒。

岡村寧次知道此事後,大發雷霆,馬上派出飛機追蹤王近山部。不過,王近山早就打掃完戰場,率領部隊轉移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最引人注目的肯定是東北戰場,國共兩黨的精銳在黑土地上殺得難解難分,雙方的指揮官也鬥智鬥勇,給大家呈現了一場高水平,高技術含量的對抗。其中,第二次四平保衛戰最為精彩,雙方的謀略和戰力都發揮到了極點。當然,運氣也是對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山海關戰役結束後,國軍主將杜聿明去北京養病,國軍主力在鄭洞國的指揮下,步步緊逼,沿著中長路大踏步向前推進。東北我軍則在林彪的指揮下,盡力避免與國軍硬碰硬,步步後撤。歷史的拐點就出現在了四平。

根據當時國共和談的需要,必須在四平打一仗,挫敗一下國軍的銳氣,為和談打下一個好的基礎。軍事為政治服務,在這種情況下,中央要求林彪不能再退了,必須在四平和國軍幹一仗,要有化四平街為馬德里的勇氣,堅決阻敵前進。

按照林彪的本意,不想在四平和國軍硬碰,因為各個解放區支援東北的部隊都剛到,來不及休整,人困馬乏,這個時候與國軍決戰,未必對我軍有利。但戰爭永遠是政治的延續,必須為政治服務,不管林彪願意還是不願意,中央既然下了決心要打,林彪就必須去打,並打好這一仗。

1946年4月4日,國軍新編第1軍進佔昌圖,第71軍(欠第88師)攻佔法庫,爾後繼續向四平街方向推進。林彪命令東北民主聯軍以第1、第2師,第3師(轄4個旅另3個團)和第7縱隊等部在昌圖以北、四平街以南地區實施運動防禦,阻敵進攻。4月17日,國軍新編第1軍和第71軍主力逼近四平街以東、以南地區,東北民主聯軍部隊即轉入四平市郊實施防禦作戰。

國軍的進攻遇到了民主聯軍頑強阻擊,一時之間攻擊受挫,停滯不前。東北民主聯軍為保障四平街翼側安全,逐步向四平街東西兩側延伸防線,在東起火石嶺、西到八面城百里戰線上部署了6個師(旅)的兵力。27日以後,雙方都無法取得進展,戰局處於僵持階段。

這時候,在北京養病的杜聿明坐不住了。他明顯感到戰局不太有利,於是親自趕到前線。根據戰局的發展,他制訂了先攻破南邊本溪,再圍攻四平的戰略部署。為了實現這個計劃,他採取了一連串的欺騙手段,先是讓北京的報紙爆出自己要去上海開刀手術的消息,另一方面又偷偷傳出小道消息說自己其實已經到了四平前線督戰。其實,他本人偷偷來到本溪前線,指揮新6軍和第52軍進攻本溪。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咱們這邊被杜聿明的小花招給欺騙了。黨中央致電東北局,要求“南滿部隊速調一部北上,交林彪直接指揮作戰。“收到電報後,林彪從本溪前線抽調了3縱的兩個旅到昌圖廟一帶,準備阻擊增援四平的新6軍。這樣一來,無形中削弱了本溪守軍的力量,為杜聿明大舉進攻本溪開了方便之門。杜聿明的運氣真是好翻天,5月3日,被嚴重削弱的本溪守軍擋不住新6軍進攻,宣告失守。

5月13日,杜聿明命令佔領本溪的新6軍和第52軍北上攻擊四平,而3縱則奉了林彪的命令,一定要擋住新6軍,不讓其北上。新6軍和3縱在威遠堡附近遭遇,展開激戰。3縱主力雖然戰鬥力不如新6軍,但擋住新6軍一段時間也是沒問題的,但我軍經驗不足的毛病暴露出來了。3縱主力被新6軍先頭團給牽制住了,而廖耀湘則率新6軍主力,分乘600輛卡車快速通過3縱防區。等到3縱反應過來的時候,新6軍主力早就絕塵而去。國軍又一次憑藉優良的戰術和絕好的運氣取得先機。

3縱沒能完成阻擊任務,導致四平前線全線動搖。新6軍和新1軍圍攻民主聯軍塔子山陣地時,林彪知道大勢已去,四平保衛戰其實已經失敗了。如果再不撤退,一旦後路被斷,民主聯軍主力將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為擺脫被動,保存實力,林彪下令各部隊於5月18日夜撤出戰鬥。也就是說,四平保衛戰失敗了。

面對失敗的我軍,國軍步步緊逼。這也是東北戰場上我軍最危險的時刻,林彪幾乎幾天幾夜都沒閤眼,他要做的已經不是擊敗國軍,而是把我軍主力完整撤過鬆花江,從而保持和國軍的對峙。但是,追殺過來的國軍又怎麼會給他這個機會呢?

要說,老天爺也是公平的,運氣之神兩次青睞了杜聿明後,終於在最後時刻也青睞了林彪一次,而且是非常關鍵的一次。5月30日,國軍第60軍184師師長潘朔端率部在遼寧海城發動武裝起義,加入我軍序列,這給四平獲勝的國軍當頭一棒。新1軍不得不從前線調回,火速增援海城。隨著國軍精銳新1軍離開,正面的國軍自然沒有力量再對撤退中的民主聯軍窮追猛打。於是,林彪順利把部隊撤回了松花江北岸,並在隨後的拉法戰鬥中吃掉國軍一個加強營,徹底穩住了局面,使得戰局回到了他盼望中的國共兩軍沿著松花江對峙的局面,終於解除了危機,保全了主力。

海城起義來得非常及時,也非常關鍵。運氣之神終於在最後時刻倒向了林彪,倒向了我軍,使得我軍渡過了東北戰場最危險的時刻,保全了實力,為之後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可以說,沒有海城起義就難有之後轟轟烈烈的大練兵運動,更不可能有遼瀋戰役的輝煌。海城起義不僅僅是運氣,更是東北戰場我軍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的展示。

1. 張正隆:《血紅雪白》

2. 唐洪森:《國共征戰大東北》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我來說一個運氣逆天的日本人:肉身硬抗世界僅有兩次實戰核蛋的--山口疆!

山口疆可以說是世界上運氣最差的人,也可以說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人。

說他運氣差,是因為他趕上了廣島長崎兩次核爆。說他運氣好,是因為他肉身硬抗兩次核爆後依然活著!最終2010年去世時,活到了93歲。



1945年,當時29歲的山口疆是日本長崎市三菱重工業公司造船部的年輕技師,負責為日本海軍制造軍艦等船舶。

1945年8月,山口疆和兩名同事被公司派遣在廣島出差,就在這裡,他們趕上了第一次核武器實戰攻擊。

山口疆回憶說,8月6日上午8點16分,他和同事正要去上班,在路上見到美軍空投下兩個巨大的降落傘,其後就看到巨大的光芒閃起。他們被強大的爆炸氣體捲起,然後重重拋落在農田的小路上。

等山口疆反應過來,發現上半身左側遭到嚴重灼傷,皮膚潰爛,頭髮也被燒光,左耳也失聰。

原本繁華的商業都市廣島一下子就被夷為平地,造成14萬人死亡,但是日本為了保證士氣,沒有公開此次爆炸。

1945年8月6日晚上,倖存的山口疆等人在廣島市中心留宿一夜,第二天搭乘政府提供的避難列車返回長崎。

但是山口疆非常敬業,第二天就出院去公司報道。告訴同事廣島已經被一顆炸彈炸燬。

但是山口疆的同事都覺得山口疆是瘋了,他上司說:“不過區區一枚炸彈,就能讓廣島這樣的大城市全部摧毀?我不相信。你是不是被炸壞了頭?”

結果上司的話剛一說完,窗外突然發出一陣巨大的閃光,巨大的氣浪一下子將大家都衝飛!


8月9日上午11點2分,美國向長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彈。這次爆炸造成長崎7萬人死亡。

山口疆這次核爆後又倖存下來,後來日本戰敗後,做過翻譯、教師、後來又回到三菱重工。

2005年,日本為了表示自己也是戰爭受害者,專門找到山口疆等8名受到雙重核爆的人員做採訪。

2006年7月,已經90歲高齡的山口疆主演了紀實電影《雙重被爆》。《雙重被爆》共收錄8名經受兩次原子彈爆炸的日本老人的證言。為日本標榜自己是戰爭受害者身份做出了貢獻,這個紀錄片甚至在聯合國播出。

其實頭條號以史為鑑認為:山口疆作為個人,憑藉肉身硬抗兩次核爆的經歷可以說是特別傳奇,運氣逆天!但是原子彈下無冤魂,別忘了山口疆在三菱重工又替日本軍國主義造了多少武器?這些武器又殺害了多少百姓?

日本人說自己是戰爭的受害者,你們問過南京死難的30萬英魂嗎?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戰爭史上,如果碰上一次好運氣,那是巧合;碰上第二次,那真是老天開眼;可如果好運氣接二連三的來,恐怕真的要懷疑人生了。

遺憾的是,這種好運氣一般情況下不會照顧普通人,他所關照的必定是照耀千古的帝王。

噹噹噹,有請我們的永樂大帝——朱棣同學,來講講他所遇見的三場大風。

大家好,我是朱棣,我的職業是皇帝。當皇帝之前,我做過4年的反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1400年,我清楚的記得那是4月24日。那一天,我剛到白溝河準備安營紮寨,想美滋滋的睡一覺。誰知道還沒準備好,平安就帶著一萬人衝過來了。

人家都說不打沒準備的仗,可我是真的沒準備,於是我光榮的敗了。

失敗就失敗吧,可連撤退都不讓我安心。郭英居然埋下了地雷,把我炸的哦,嘖嘖嘖。我心想,完了完了。偉大的事業,就到此為止了。

當平安率部隊把我切割成幾段之後,李景隆正準備滅了我。可誰知道,這個時候奇蹟出現了——一陣大風颳的昏天黑地的。

此時不反擊、更待何時。

我帶著騎兵趁著天黑,繞到李景隆的背後,捅了他的菊花。

哈哈哈。

好運氣總是伴著我成長。

第二年,我打到了山東的夾河。在這裡,我遇到了一個叫盛庸的人。我們確認了眼神,立刻就確認他就是“對的人”。

第二天,我們出來約會,打算深入交流。

當時的站位很奇怪,我位於東北方,盛庸在西南方,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天意吧。

當我們做好熱身運動,準備開打的時候,我的好運氣又來了:

風來了,而且是東北風。

呼呼的大風從我的後腦勺吹過,撲向盛庸那燦若桃花的面龐。於是,我順著風、揮著拳,打得他滿地找牙。

順便告訴他:“我是朱棣,擋我者死。”

這人要是走運啊,喝水都有肉的滋味。

我打敗盛庸後,就轉身去打真定了。那裡的守將叫吳傑,死守著城池不出來。這就不好辦了,他不出來我怎麼打他?

於是我晚上回去好好看了會兵書,突然看到幾個字:調虎離山。就是它了。

我用了好多見不得人手段,才把他引到滹沱河南岸,準備一舉擊敗他。可我真的沒有想到啊,吳傑不止一個人來,而且有幫手,我不得不說出那句很多人都說過的名言:中計了。

當我閉上眼睛等待命運審判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一絲變化:

風來了。

哈哈哈哈,我按奈住內心的狂喜,“天助我也。”

理所當然的,我又一次在風中打敗了敵人。而吳傑,只能在風中凌亂。

我是明成祖朱棣,這是我的故事。

謝謝大家。


溫乎


一把手槍,一顆子彈,幹掉一架日本戰鬥機!算是運氣逆天了吧。

歐文·巴格特,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航空兵中尉。

有一次,巴格特和戰友們一起出發,乘坐12架B-24轟炸機,從印度飛往緬甸。他們的任務是去炸橋,但是中途出了意外。

日軍發現了他們,派出13架戰鬥機進行攔截。

很快,巴格特所在的轟炸機就被打成了篩子……沒辦法,跳傘吧。戰友們一個又一個跳了出去,包括巴格特在內,天上飄滿了降落傘。

日軍戰鬥機怎麼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於是他們繞著這些降落傘開始攻擊,盡情享受殺戮。

跳傘的美軍,還無還手之力,只能一個又一個被殺。巴格特看著身邊的戰友紛紛中彈死去,於是做了一個英明的決定,全身放鬆,垂下腦袋裝死……

日軍飛行員殺得比較爽,其中一架飛機想要近距離觀察一下死亡的美軍。飛行員駕駛飛機,慢悠悠的靠近降落傘上的美軍,看看自己的“戰果”。

當這架飛機靠近巴格特的時候,這位大仙忽然神靈附體,拔出身上的M1911手槍,朝著日本飛行員砰的開了一槍。

當然,我們相信他只是碰運氣,畢竟在高空中想要瞄準駕駛艙裡的飛行員,幾乎不可能。但是,巴格特驚訝的發現,自己成功把日軍飛行員“爆頭”了。

那架日本戰鬥機,也毫無懸念的墜毀了……

這可能是M1911最傳奇的一發子彈了!

巴格特落地之後,被日軍俘虜了。之後,他在集中營裡一直被關押著,直到戰爭結束後,才被釋放。

巴格特2006年去世,享年85歲。

戰爭當中,每個勇敢的人都是英雄。但是像巴格特這樣的,一發子彈幹掉一架飛機,就屬於運氣逆天的英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