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在近代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軍事將領?

筆下發白


題主所說的近代指的是近代史的第二個階段,即1919年到1949年的時間段。福垊說實話,這個階段陝西走出的將軍不太多,數量上比不過江西、湖南的將軍。那麼為什麼陝西(其實應該說中國)在近代走出的將軍多呢?福垊認為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黃埔軍校。

孫中山於陳炯明炮轟一年後的紀念日時,在蘇聯的幫助下成立了黃埔軍校。黃埔軍校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的將領,為國民黨北伐、抗日的勝利作出了貢獻。同時,也為共產黨的抗日和解放的勝利做了貢獻。像題主所提這四位都是出自黃埔軍校的一期和四期,黃埔軍校中一期和四期是最牛的存在。

第二、日本侵華。

如果說北伐只是國民黨小試身手的話,那麼1937年後的抗日戰爭,則是錘鍊了大量的將軍。有句話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不僅軍校畢業生得到了歷練,那些非科班出身的泥腿子也錘鍊成了戰無不勝的將軍。比如影視劇裡的李雲龍,現實中的彭德懷。像樓主提到的這四位將軍都是參加抗日戰爭的英雄。

第三、解放戰爭。

在解放戰爭中,陝西涌現出了63名將軍,其中上將3位,中將5位,少將55位。而這還不包括早年英勇犧牲的劉志丹將軍。

下面福垊就簡要介紹下題主所說的四名將軍。

陝西冷娃關麟徵

關麟徵,鄠縣真花磑村,黃埔一期,出身農家。小時候的理想是當個連長,長大卻成為了將軍。他最大的亮點就是取得了臺兒莊會戰的勝利。他利用火攻夜戰之術,對日軍進行了擾敵、疲敵、殲敵。其打仗勇猛而又多變,時人敬稱臺兒莊戰役的兩位指揮員孫連仲、關麟徵為“孫鋼頭”、“關鐵拳”。日軍曾稱他為“最強勁之敵”。

抗日帥哥張靈甫

張靈甫,西安縣東大鄉東大村人。黃埔四期,跟林彪、劉志丹、胡璉、李彌是同學。有點美總不足的是他曾殺妻,不過在抗戰上絕對是一名好漢,尤其是在上高會戰中打得最為精彩。大戰日軍11日,從此獲得了鐵軍稱號。就連何應欽評價這場戰役都說:“開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

金門王胡璉

胡璉,渭南市華州區赤水鎮北會東方村人,黃埔四期。他就是那個“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的金門王胡璉。在抗日中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但在解放戰爭中,正是他指揮打贏了金門戰役,但導致至今我們沒能解決臺海問題。生前遺言是,要求將自己的骨灰撒向了澎湖列島海域。

杜聿明

杜聿(yù)明,米脂縣東區呂家嶮杜家灣人,黃埔一期。杜聿明的女婿就是楊振寧。阿杜也是在抗日中大放異彩。1939年12月18日-1940年1月11日,他和白崇禧取得了崑崙關大捷,當然戰爭打得異常艱苦,非常慘烈,以傷亡14000人的代價導致了敵軍15000人的傷亡,並擊斃了日軍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


福垊


都說“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出名將無論是在古代還是近代,古人云“關西出將,關東出相”,自古以來陝西就將星璀璨,名將如雲,並且不是一般的將領,都是實打實、含金量非常高的。

比如古代的白起、王翦、司馬錯、李靖、郭子儀、韓世忠等,近代的也有很多知名將軍,比如國軍的關麟徵、胡璉、張靈甫、杜聿明、楊虎城,我軍的李達、張宗遜、閻紅彥、閻揆要、崔田民等人。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陝西能走出如此多的軍事將領?

中華文化發祥地

陝西自古以來就是人才濟濟,雄君明主,軍事將領更是各領風騷,這和陝西的文化發展有關,陝西可以說是帝王建都之地,現如今留下的帝王陵墓高達79座,從這裡便可以看出,陝西在古代一直以來都算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們的思想也相對開闊,見識廣,這是很多其他地方不具備的。

既然是政府所在地,那自然是要屯兵設防,如此便需要將領,久而久之,陝西出軍事將領也就不足為奇。

陝西人的性格

大家對將軍的印象大多都是粗狂暴躁,性格直爽,確實,這種性格並非一朝一夕養成的,而是受到陝西曆來的風氣所影響,陝西人說保守也不保守、吃苦耐勞,性格豪爽,說起話來也是鏗鏘有力,快人快語,從不拐彎抹角,和南方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南方人言語委婉。

張靈甫

而陝西的漢子也是黃土造就的,更是秦嶺造就的,他們每個人心裡都有自豪感,也希望自己能為國家做貢獻,保家衛國陝西人從不含糊,說幹就幹,不是有句話叫“自古秦兵耐苦戰”,陝西人應該是很好的繼承了這點。

胡璉

革命的搖籃

陝西是中國現代革命聖地,尤其是毛主席等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在這裡生活了十多年,在這裡宣傳革命,留下了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經驗以及革命精神。都說近代的陝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1935年,紅軍長征就到達陝北吳起鎮,之後在這裡培育出眾多的人才和軍事將領,為全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然也並非就說陝西才出軍事將領,其實湖南、四川也同樣人才輩出。


羽評郡主


鮮為人知的是,黃埔一期的陝西籍考生差點“全軍覆滅”,這批未來的國共兩黨名將是在北京結識的,包括杜聿明、關麟徵、張耀明、馬志超、馬勵武、馬師恭等,還有後來的人民解放軍開國中將閻揆要共11人,結伴從北京取道天津,搭乘一艘英國輪船出海南下。然而當他們歷經波折窮困繚倒(路費花光)趕到廣州時,黃埔一期的報名工作已經結束,且招生官員也不肯通融。



(黃埔一期閻揆要將軍)

無奈之下,由杜聿明領銜這批陝西籍青年找到了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先生,這位老先生提筆寫了“登高望遠海,立馬定中原”的一副對子,囑咐他們拿去送給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果然面子很大,蔣介石隨即特批了他們的報考申請,最終這11人全部被錄取為黃埔一期生。

其實陝西籍的黃埔生數量並不很多,但是產生出來的民國名將卻很是不少,這裡面既有歷史原因,也有“鄉黨”情結,需要注意的是包括劉玉章等在內的陝西籍黃埔名將,要麼是黃埔一期(杜聿明、關麟徵、張耀明等),要麼就是黃埔四期(胡璉、張靈甫、劉玉章等),其實是大有講究的。



(第11師的團長胡璉)

1924年黃埔軍校初建時,陝西還處於“城頭變換大王旗”的軍閥混戰地,國共兩黨都不可能公開進行招生,所以杜聿明等人是在北京出發的。到了黃埔四期招生的1926年,控制陝西地區的已經是加入國民革命軍的馮玉祥所部,政治氣候容許大批有志青年公開投考黃埔軍校,長江中下游地區如是,所以黃埔四期的學員比前三期猛增數倍,畢業生達到2634名,超過前三期的總和。

黃埔前三期基本是“速成班”性質,都是直接分成幾個學員隊進行單純的軍事集訓和軍事基礎教學,但到了黃埔四期的時候,首次將學生分成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經理科、政治科進行教學,這樣更有助於發揮學生的專業特長,實際上也是在深入教學,對於提升學員的專業水平有極大的幫助。基數大了成才率自然也就高了,因此,不僅僅是陝西籍的胡璉、張靈甫、劉玉章等脫穎而出,林彪、劉志丹、伍中豪、唐天際等我軍高級將領也出自此期。

(蔣介石和關麟徵)

從歷史上看,三秦大地久歷戰事民風彪悍,“關中冷娃”這個詞絕不是浪得虛名,在抗日戰爭時期表現最好的雜牌軍就是陝軍孫蔚如部,被譽為“中條山鐵柱子”,而一旦孫部第4集團軍調離,中條山立刻成了豆腐渣防線,讓日軍輕鬆擊破。由此,基本素質良好的陝西青年輔以專業的軍事和政治教育,便具備了名將基礎,拋開政治立場,黃埔一期和四期的國民黨將領倒戈的確實很少。

1938年初徐庭瑤卸任新編11軍軍長時(後來的第五軍),蔣介石對副軍長杜聿明還不甚瞭解,屬意的軍長人選是第52軍軍長關麟徵,而關麟徵卻推薦了張耀明,雖然未獲首肯,但充分說明陝西籍的黃埔生比較善於“抱團取暖”。此間黃埔一期的老大哥關麟徵起了很大作用,在他的基本部隊第2師、第52軍的部隊中,陝西籍黃埔軍官吃香都是出了名的,當然,“鄉黨情結”也是把雙刃劍,這叫任人唯親。

(光頭將軍劉玉章)

杜聿明和關麟徵答友們比較瞭解,不多介紹了,最後說說黃埔一期的陝西“三馬”:

馬勵武:陸軍中將,抗戰時期的第13軍副軍長,解放戰爭時期的整編第26師師長。

馬志超:陸軍中將,西安事變時的西安警察局長,抗戰時期“忠義救國軍”總指揮。

馬師恭:陸軍中將,抗戰時期第五軍副參謀長,解放戰爭整編第88師師長。

(胡璉任營長時合影)


度度狼gg


確切說,是西安在近代走出如此多的反動將領吧?

一、不難發現,關麟徵、張靈甫、胡璉、杜聿明,均非我軍將領。

而且均是反動到底,拒不起義的將領。

二、眾所周知,西安有“捉蔣亭”,名氣非常大,然而現在已經沒有了。

西安古城牆,是八十年代日本出錢按照明城牆大致位置建的文物。同時期建設的,還有西安給日本人安倍仲麻侶立了紀念碑。

西安可不是和平解放的。

三、歷史角度,我國哪個省給秦檜建廟,瞭解一下。

西安關中被犬戎吐蕃攻破,是由洛陽出力收復西安;洛陽被金兵蒙古攻破,西安關中舉手投降,如入無人之境。


四、班超、馬援都是東漢人,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

個人認為,西安關中人只有在河南人的領導下,才能發揮出戰鬥力。

五、眾所周知,秦皇、劉邦、李淵父子,故鄉均與陝西無關。

唯一的陝西人朝代,隋朝又是怎麼樣呢?

隋朝丞相重用胡人宇文化及,說明文化上認同自己為胡人,那麼就更應該是胡人政權。

隋文帝楊堅,是北周將軍,屬於篡位朝代,得國不正,也不符合漢人傳統文化。

因此隋朝才會在短短五十年不到的時間中,人心盡失而亡國。

六、有人拿秦白起舉例,實屬賊喊捉賊。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七、還有其他朝代:

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唐朝,西安(長安)關中地區被吐蕃攻破,“天子九逃、國都六失”。

西安(長安)唐朝年間行政區劃就屬於吐蕃。並由吐蕃扶持唐廣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長安)稱帝。

西安(長安)關中地區唐朝年間就被吐蕃攻破,成為唐朝年間最大的笑話,“天子九逃,國都六失”。

因為不能“長治久安”,唐以後宋代“長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從未攻佔拉薩,而吐蕃攻佔了西安(長安)關中地區。

(那麼就需要和親。)


用戶67724358697


對越自衛反擊戰“西北狼”的名號是誰打出來的???告訴你們,是成百上千的三秦漢子,血染的風采!“關中冷娃”保家衛國絕不含糊!不信你問問張又俠將軍!


哲別(老刀)


這個問題有意思了。

盤點一下陝西近代有哪些名將吧。

1,關麟徵。

關麟徵是陝西鄠縣人,黃埔一期的老大哥,畢業後一支隨著蔣介石打天下。何應欽聯合汪精衛逼蔣介石下野時,蔣介石對關麟徵說,何應欽要反我,你們就反何應欽,結果關麟徵真的就聯合黃埔同學去了。後來關麟徵帶領52軍和25師作戰,十分勇敢。其中25師被賦予了“千里駒師”美譽,關麟徵和孫連仲在臺兒莊大展神威,並稱為“關鐵拳”和“孫鋼頭”。

關麟徵是國民黨山西籍將領的領軍人物,他手下出來的將領有杜聿明、鄭洞國、張耀明等都是當世名將。

2,杜聿明。

杜聿明是陝西省米脂縣人,俗話說得好,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都是好樣的,300年前李自成從米脂走處,開創了屬於陝西人的輝煌。杜聿明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把第五軍帶成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尤其是在崑崙關戰役中,重創第五師團。

3,胡璉。

胡璉是黃埔四期畢業的國軍名將,陳誠土木系的骨幹,抗日戰爭中擔任第十八軍11師堅守石牌,重創日軍。淮海戰役中,胡璉因為黃維搶了兵團司令職位,長期不在任,導致大敗,但仍能逃出。於是人們對胡璉有了“猛如虎狡如狐”的評價。胡璉在金門戰役中重創我軍,長期擔任金門地區守衛工作,人稱“金門王”。

4,張靈甫。

張靈甫,西安古城人,黃埔四期畢業,是蔣介石的頭號悍將,抗日戰爭中他在萬家嶺大捷中立下大功,因此成為國軍抗日的偶像,因為抗戰中腿部受傷,又有“張瘸子”“猛張飛”的雅號。張靈甫解放戰爭中擔任整編74師師長,五大主力之首,人稱御林軍。但是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指揮不當導致3.3萬精銳被全殲,留下遺憾。

5,劉玉章。

劉玉章,陝西興平人,黃埔四期畢業,作為關麟徵的老部下,他最終接管了52軍。52軍號稱為國民黨第六大主力。劉玉章最厲害的是,他兩次率領第52軍成建制從遼瀋戰場和上海戰場上逃出,在五大主力全部被殲滅的大背景下,劉玉章這個逃跑功夫絕對登峰造極。52軍,主體就是擅長長途奔襲的25師。

6,劉志丹。

劉志丹,生於陝西保安縣(今志丹縣),黃埔四期畢業,劉志丹最大的貢獻是創建紅26軍,創建陝北根據地。周總理評價劉志丹說“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1936年,紅軍東征時,劉志丹同志在柳林縣三交鎮的黃河邊犧牲,如果你去柳林三交黃河風景區旅遊,會見到劉志丹的犧牲地。

7,謝子長。

謝子長,生於陝西安定縣(今子長縣),是劉志丹創建紅26軍的主要助手,大革命失敗後,謝子長長期在西北大地做兵運工作,九死一生,受傷多次,1935年病逝。

8,楊虎城。

楊虎城是陝西刀客出身的軍閥,經典戰役二虎守長安,雪夜襲擊唐生智。1936年12月楊虎城和張學良帶領西北軍和東北軍發動西安事變,開啟了國共團結抗日的新篇章。抗日戰爭爆發後,楊虎城要求參加抗日隊伍,反而被囚禁12年。解放前夕,蔣介石派人殺死了楊虎城及其秘書一家,連未成年的孩子也不放過。

9,孫蔚如。

楊虎城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暗算,長期跟隨楊虎城的孫蔚如接管了17路軍,任陝西省主席兼38軍長,後來先後擔任過31軍團和第四集團軍,孫任軍團長和總司令,兼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在中條山戰役中,孫蔚如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孫蔚如一調走,國民黨嫡系衛立煌遭遇慘敗。解放前夕,孫蔚如成功擺脫特務監視,參加了新中國建設,曾擔任陝西省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位。

10,張宗遜。

張宗遜是陝西省渭南人,黃埔6期畢業,後參加秋收起義、曾任紅軍師長、軍長、紅軍大學校長,八路軍120師358旅旅長。解放戰爭中,張宗遜擔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兼一縱司令,協助彭德懷將軍以弱勝強,保衛延安,進而解放了整個大西北。1955年,張宗遜被授予上將軍銜。

為什麼陝西能成為近代名將的策源地?原因可能存在於陝西人的文化基因之中。

陝西人,從古至今就有一種家國情懷,以天下為己任。在清末以來的動盪中,陝西人從不畏懼戰爭,而是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陝西當地的“刀客文化”其實就是這種亂世之下的真實寫照。

更重要的是,楊虎城、馮玉祥、于右任等進步勢力在陝西的宣傳活動,讓關中平原的人思想開放,勇於創新。在黃埔軍校開辦之時,陝西人抱團參加,在國民黨軍隊中,陝西人也互相提攜,形成一種“陝西楞娃”的特殊現象。

你還知道哪些陝西名將,快來說說吧!


歷史知事


陝西在近代走出的軍事將領其實並不怎麼多,這是現實!

陝西近代軍事將領為何比較少?

以題幹中所說關麟徵、杜聿明、張靈甫、胡璉等人都是黃埔生,屬於國民革命軍序列,縱橫說句實話,這幾個人雖然很厲害,但是遠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跟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軍根本沒有可比性。

當然陝西籍的軍事將領也並非只有國民革命軍序列中才有,往前追溯的話,可以追溯到楊虎城將軍,楊虎城在西安抵擋劉鎮華鎮嵩軍的圍城中一戰成名,後來更是聯合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名震天下!

這就要說到,為什麼陝西籍的軍事將領比較少的原因了,在楊虎城打敗鎮嵩軍之前,陝西一直被控制在河南人劉鎮華手上,從1917年劉鎮華擔任陝西省省長後,前後主政八年之久。

鎮嵩軍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土匪組成的軍閥,這支軍閥在統治陝西期間,給陝西人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最讓陝西人無法接受的是,劉鎮華因為地域觀念,大量啟用河南籍官員,可以說,在劉鎮華的治理下,陝西是備受壓迫。好不容易出來個楊虎城,卻還並未將陝西獨立出來,而是成為馮玉祥西北軍的一個派系,在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中,基本也沒有陝西人。

假如這個標題要是換成下面這個,我感覺會更好一點!

被蔣介石重用的陝西籍黃埔學員

我們知道,在黃埔軍校中能夠得到重要的,大部分都是蔣介石的浙江同鄉,以胡宗南為例,能力其實不怎麼樣,就因為是蔣介石的老鄉就受到重用。

然而,在黃埔軍中,除了浙江籍,最受老蔣重視的應該就是陝西籍的了。

對於陝西的軍人來說,想要走出去何其艱難,所謂有危也有機,在陝西熬不出頭的陝西青年,開始尋求另一條路,也就是投考黃埔軍校。

1924年3月,陝西籍青年關麟徵、杜聿明、張耀明等十一人從北京取道天津,開始走上了黃埔從軍之路,這些人後來都成為黃埔軍校中的餃餃者。

以關麟徵來說,帶兵打仗的就不說了,1947年蔣介石辭去軍校校長後,關麟徵接替蔣介石擔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這是黃埔軍校的第二任校長,也是黃埔生升任校長的第一人,後來更是出任陸軍總司令。

以杜聿明來說,絕對是真實版的天子門生第一人,國民黨五大主力掌管第五軍,並且能夠調動廖耀湘的新1軍和新6軍,在遼瀋戰役和淮海戰役中都是杜聿明在支撐,是黃埔生中唯一指揮過百萬軍隊的將領。

除了關麟徵、杜聿明之外,陝西籍的張靈甫最後擔任整編第七十四師的師長,胡璉擔任整編第十一師師長,整編第七十四師和整編第十一師也是國民黨五大主力,從這方面來說,陝西籍將領在解放戰爭時期已經成為蔣介石軍隊的中流砥柱了。

為什麼陝西籍的黃埔生能夠受到蔣介石的重用?

蔣介石重用陝西籍的黃埔生原因也不是很複雜,首先這些陝西籍的學生都是同盟會元老於右任介紹過來的,如果沒有于右任的秘密介紹信,可能第一批陝西籍的黃埔生都入不了學。

于右任是國民黨裡面真正的大咖,而且又是陝西人,所以瘋狂為陝西籍的學生打call,于右任不像汪精衛這些人爭名奪利,因此蔣介石極為信任這個高逼格的革命元老。

其次,黃埔一期招生的時候,陝西還處在劉鎮華治下,蔣介石也知道這些陝西籍的學生是不可能回到陝西的,只有踏實跟著他的,他才會重用。

像閻錫山派來的學員,畢業後大部分都會回到山西,比如《亮劍》中楚雲飛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也不是憑空捏造的,閻錫山只重用山西人,從黃埔軍校畢業的山西籍學員回到山西發展的可能會更好,像川軍派過去的學員,畢業後肯定還是要回川軍的,粵軍來的學員肯定要到粵軍中發展的,老蔣可不會傻到給他們做嫁衣。

只有陝西籍的學員乾淨,背後沒有軍閥背景,支持他們的于右任也不是爭權奪利的人,並不會形成派系,再加上這些學員也確實能力很強,你像浙江籍的很多黃埔一期生,雖然受老蔣重用,但很多都是扶不起的阿斗,爛泥扶不上牆。


史論縱橫


近代,烽火起狼煙,陝西也是將星閃耀的地方,8年抗戰打出了陝西人的氣勢,抗日主力搖籃黃埔軍校除了第一期校長為蔣介石外,第二期,第三期校長均為陝西人,國軍五大主力有三個人都是陝西人。八年抗戰,正所謂: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蔣介石曾對人誇獎說:“陝人是龍不是蟲。”

關麟徵,陝西戶縣人 ,原名關志道,黃埔軍校一期畢業 ,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 ,黃埔軍校第二任校長,千里駒師的首任師長,抗日名將,血戰臺兒莊,重創日寇,人稱“關鐵拳”。

胡 璉, 陝西華縣人 ,字伯玉,陸軍一級上將,黃埔軍校四期畢業, 國軍五大主力之一,18軍軍長,12兵團司令, 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 ,抗日名將。淞滬會戰、棗宜會戰、重創日寇,人稱“金門王”

張耀明 ,陝西臨潼人 ,陸軍中將,關麟徵嫡系,黃埔軍校四期畢業,52軍軍長, 第4集團軍副總司令,國軍南京首都衛戍總司令, 抗日名將,臺兒莊、徐州會戰,重創日軍,黃埔軍校第三任校長。

張靈甫 ,陝西長安縣人 ,字鍾麟,陸軍中將 ,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國軍五大主力之首74軍軍長 號稱“蔣軍王牌悍將” 抗戰八年連年對日血戰,參加過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從此留下殘疾,被稱為“跛腿將軍”。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

杜聿明, 陝西米脂人,字光亭, 陸軍中將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國軍五大主力之一 ,第五軍軍長, 抗日名將,抗戰八年連年對日血戰,參加過長城抗戰、淞滬抗戰。中國遠征軍悍將,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崑崙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歷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國軍裝甲兵司令,東北保安司令長官。

楊虎城, 陝西蒲城人,刀客出身,陸軍二級上將,17路軍總指揮、陝西省主席,西安綏靖公署主任, 民族英雄 ,因要求抗日而發動“西安事變”,遭蔣介石殺害,小西北軍創始人。

孫蔚如, 陝西西安人 ,陸軍上將 ,陝西省主席兼38軍長,楊虎城嫡系,抗日名將,抗戰八年連年對日血戰赴河北、山西等地抗日前線,先後參加保定、忻口、舊關等戰役,戰功卓著,日本軍部的作戰報告聲稱“守備中條山之支那部隊雖屬雜牌,但其戰鬥力頗強,不可輕敵”。在抗戰期間任第六戰區總司令 ,日本投降時,孫蔚如出任武漢區受降司令,積極負責,解除日軍武裝20餘萬人。

趙壽山 ,陝西戶縣人 ,原名趙生齡,孫蔚如嫡系,陸軍中將 ,國軍第38軍軍長,第三集團軍總司令。 抗日名將,抗日戰爭爆發後,趙任陸軍第十七師師長,率部萬餘人,由三原誓師,到河北石家莊以東待命。8月下旬抵保定。9月20日,日軍向保定地區發動進攻,趙身先士卒抗擊來犯之敵,繼之安全轉移。10月下旬,日軍又向娘子關進犯,第十七師參加阻擊,在井陘雪花山、乏驢嶺一帶與日軍血戰13晝夜,趙親率一個團襲擊敵後,直搗井陘南關和火車站,與日軍白刃血戰,迫使日寇逃竄,三十八軍作為河防軍之一,堅守中條山,固守黃河鐵橋南端邙山頭橋頭堡陣地兩年多,一直堅持抗戰,人稱“中條鐵柱”

劉玉章 ,陝西興平人 ,字鱗生,陸軍一級上將, 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國軍五十軍軍長 ,陸軍副總司令,被號稱國軍悍將“光頭將軍”,抗日名將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參加臺兒莊戰役,武漢保衛戰,抗日戰爭勝利後,曾到越南接受日本投降,

董 釗 ,陝西長安縣人 ,字介生,陸軍中將,黃埔軍校一期畢業,陝西省主席,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 國軍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 抗日名將,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臺兒莊戰役時,董率部奉命在山東郯城地區,阻擊由青島登陸西進之敵。與日寇坂垣師團山田聯隊遭遇。全師官兵英勇殺敵,打退山田聯隊,繳獲大量戰利品。1945年初,董釗升任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

馬師恭 ,陝西綏德人 ,字子敬,陸軍中將,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國軍傘兵司令部司令 ,抗日名將,在他建議下,以江南湘、桂、寧戰場為目標,用短期成功訓練 傘兵部隊空降廣東羅定南江口、湖南衡陽臺元寺以及廣西丹竹 機場,在對日作戰中,均取得輝煌戰績,榮獲嘉勉。

仵德厚, 陝西三原人 ,陸軍少將 ,國軍三十軍二十七師師長 抗日名將,血戰臺兒莊敢死隊長。臺兒莊大捷後,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親自來到臺兒莊城外,為仵德厚授予金質"甲種一等嘉禾獎章"、華胄榮譽勳章、寶鼎二等勳章。

王勁哉, 陝西渭南人 ,陸軍中將, 國軍中央陸軍128師師長 號稱“王老虎” 民族英雄,抗日名將,西北軍驍將,"西安事變"的主要參與人,逮捕山東王韓復榘的執行人,鄂中六年抗戰的旗幟、領袖,參與國軍抗日戰役最多、戰功最卓著的抗日名將之一,臺兒莊大戰,王勁哉得到了一枚特別頒授的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大勳章。

何文鼎, 陝西周至人 ,字靖周,黃埔軍校一期畢業,陸軍中將, 國軍第七兵團副司令, 號稱“抗日義勇軍”。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任西安警備司令。1938年任陝西抗日義勇軍司令。率部進晉南芮城抗日與日軍川東守備隊對峙多次擊敗日寇。1940年,何部開赴內蒙伊克昭盟桃力民一帶,堅守數年,寸土未失,在黃河後套西山咀抗敵有功,於1943年升任陸軍第六十七軍軍長。

孔從洲 ,陝西西安人 ,毛主席親家,楊虎城嫡系,陸軍中將 ,國軍陸軍第三十八軍中將副軍長 ,抗日名將,抗日戰爭爆發時,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警備第二旅旅長,率部在超邑一帶固守河防,奪取河道要鎮大慶關。6月渡黃河,8月與日軍血戰永濟8晝夜,殲敵千餘人。1938年,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獨立第四十六旅,孔任旅長,隸屬第三十八軍,參加了中條山保衛戰,經歷張村、“三二九”、“六六”、“四一七”等戰役,其所在集團軍共殲日寇兩萬餘人。

馬勵武, 陝西華縣人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陸軍中將, 抗日戰爭期間任新編第三十四師師長, 29軍軍長,抗日名將,日寇酒井旅團,從北京西山向進攻。戰鬥開始時,馬勵武率領的第10旅第20團在東大嶺山峪裡阻擊,即遭到日寇機槍火力的封鎖,以致傷亡殆盡。日軍分兩路進攻湖北棗陽、隨縣,兩地一度失守。中國軍隊組織兵力,在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統一指揮下,進行反攻,收回失地,並予敵以重創;馬勵武部參加此戰,在桐柏山區阻擊日軍。

魏炳文, 陝西長安人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陸軍少將 ,抗日戰爭期間任第十六軍副軍長,抗日名將,與日寇在多地鏖戰,戰後任國民黨第18綏靖區副司令官。

高吉人, 陝西靖邊人 ,黃埔軍校四期畢業,陸軍中將 ,國軍第5軍軍長 ,抗日名將,抗日戰爭爆發後,任軍政部第一裝甲兵團補充營營長,陸軍第二00師一一五二團上校團長,新編第十一軍第五九八團團長。1940年冬任第二00師少將副師長,1942年5月升任第二00師師長。先後參加淞滬抗戰、武漢會戰、隨棗戰役、第一次長沙會戰、桂南崑崙關戰役和遠征印緬抗戰。

鄧含光, 陝西咸陽人 ,陸軍少將, 抗日名將。抗日戰爭開始,鄧任第二十八師招募處處長。1937年冬,駐守潼關、黃河一帶。1938年春,開赴臺兒莊,防守東部北老溝一線。臺兒莊戰役以後,隨部轉移蘇北、蘇東。同年秋,開赴漢口,住房信陽,參加羅山戰役。

馬繼武 ,陝西彬縣人 ,陸軍中將 ,抗日戰爭期間,馬在河南周家口一帶抗擊日寇。一次,部隊受到日軍三面包圍,頑強抵抗,寧死不屈,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帶頭跳入黃河。當時,國人以為馬壯烈殉國。然而,他跳入黃河後,與一班人與波浪搏鬥,重返河岸,又與敵人戰鬥,一度成為傳奇式人物。他曾身負重傷,回西安在廣仁醫院治療。治癒後,他別離妻子,重上殺敵前線。

高桂滋 ,陝西定邊人 ,陸軍中將 ,國軍陸軍84師師長 ,抗日戰爭期間,高桂滋部隊中,除少數河北、山西籍人士外,大部都是陝西籍的子弟兵。第十七軍還是“西安事變”前唯一一支與日軍交戰的陝軍。其所部與日寇作戰,英勇頑強,不惜犧牲,功績卓著。

王 竣, 陝西蒲城人 ,陸軍中將 ,國軍第80軍新27師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王竣抱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胸懷,率部參加抗擊日寇。11040年11月,王竣率領新編二十七師,經漯河、渭河出潼關,渡黃河,進入山西中條山抗擊前線,師部駐平陸縣東北的黃家莊,堅守中條山六個月,與日寇激戰數十次,給敵以重大殺傷,壯烈殉國。

梁希賢, 陝西銅川人,黃埔軍校五期畢業, 陸軍少將 ,國軍第80軍新27師副師長,1941年在晉南中條山 區與10萬日本華北方面軍的血戰中,5月9日,在師長王竣、參謀長陳文杞壯烈殉國後,率餘部繼續堅持臺寨村陣地,官兵傷亡殆盡,梁希賢跳黃河自殺,慷慨殉國。

龐泰峰 ,陝西西安人, 陸軍少將 ,抗日戰爭中,忻口、太原會戰中奉令於河北寧晉阻敵。1937年10月12日,任原國民黨陸軍第63軍91師22旅少將副旅長的龐泰峰與敵肉搏時負傷自戕殉國。

吳國樟 ,陝西延安人 ,陸軍中將, 1937年與日軍在浙江湖州激戰三日,作戰殉職。

張少舫, 陝西咸陽人, 陸軍少將 ,1943年在山東與日軍作戰多處負傷,殉職

馬志超 ,陝西華陰人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陸軍少將 國軍新編三十四師 師長, 抗日名將,抗戰期間任國民黨新編三十四師師長。1943年到皖南任"敵後忠 義救國軍"總指揮。

柳彥彪 ,陝西合陽人 ,字子俊,陸軍少將, 國軍98軍副軍長兼石家莊城防司令, 抗日名將,七七事變後,與武士敏率部開赴華北前線,參加保定戰役和娘子關戰役,曾一度擔任石家莊城防司令、豫北師管區司令,轉戰於滹沱河、晉西和豫北等地,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

張坤生, 陝西三原人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陸軍少將, 國軍第一軍副軍長 抗日名將。

王廷柱, 陝西洛南人 ,陸軍中將 ,抗日戰爭爆發後,抗戰初期,先後任中央軍校武漢分校大隊長、 一八五師五四五旅副旅長兼109團上校團長、武漢警備團少將團長、武漢警備旅少將旅長。國軍新編第八軍軍長。

鄧毓玫 ,陝西咸陽人 ,字含光,陸軍中將,黃埔軍校一期畢業, 國軍第八集團軍副總司令 ,抗日名將,抗戰開始,先後參加徐州會戰、忻口會戰和羅山戰役。

史仲魚 ,陝西華縣人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楊虎城系,陸軍少將 ,抗日戰爭爆發後,史仲魚任陝西省關中野戰工事工程處處長,陝西省軍管區司令部少將副司令。負責修築陝西野戰工事,以御日寇入侵。

劉鴻勳, 陝西城固人 ,陸軍少將, 國軍第一九六師副師長,抗日戰爭開始的1938年12月,劉任第一九六師副師長,率部駐守潼關黃河沿岸,阻擊日寇偷渡。1940年,率第一九六師駐守河南靈寶等地,多次擊退日寇進犯。

劉孟廉 ,陝西華縣人 ,黃埔軍校五期畢業,陸軍少將, 抗日戰爭期間任國軍7軍軍長, 抗日名將。


睜眼看西安


陝西自古就在中華民族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倚仗肥沃的800裡秦川最終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統一王朝。

雖然近幾百年來,隨著環境的惡劣,陝西在中央王朝的地位不如之前,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使得陝西走出了無數歷史名人,僅在民國時期,陝西就走出了難以數計的忠臣良將。


且不說以陝北為主的陝甘寧邊區對於中國革命的重要地位,僅國民政府一邊,出身陝西的名將就燦若星辰。例如發動西安事變的西北軍將領楊虎城,死守陝西門戶的孫蔚如,以身殉國的梁希賢。

最牛的是,常凱申賴以起家的根本,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除了第一任校長常凱申之外,第二任校長關麟徵,第三任校長張耀明,都是陝西人。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赫赫有名的五大王牌主力中,有三支王牌軍的軍長是陝西籍。他們分別是整編第74師(74軍)師長張靈甫,第18軍軍長鬍璉和第五軍軍長杜聿明。


地處西北,遠離沿海土地貧瘠經濟落後的陝西,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風雲人物呢?

第一,陝西優良的革命傳統。早在辛亥革命時,陝西就成為北方最先起義響應的省份。因此陝西一直有極為優良的革命傳統,也湧現出了無數革命志士。在這些人的帶領之下,陝西成為近代革命的搖籃,因此在黃埔軍校成立之處,就有大批有志青年不遠千里來到廣東參加黃埔軍校。

第二,杜聿明等陝西將領趕上了黃埔軍校這個民國最大的“風口”。很多人都說,中國從不缺人才,缺的是發現人才的伯樂和機會,而顯然,黃埔軍校就是民國最大的機會。最著名也是成就最高的國民黨陝西籍將領,大部分都是出身黃埔軍校。如黃埔一期的關麟徵、杜聿明、馬勵武,黃埔四期的張靈甫、胡璉、劉玉章等等。

第三,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的陝西,民風彪悍。僅僅是杜聿明,張靈甫,胡連這些出身,國民黨嫡系的王牌軍將領。同樣出身陝西的雜牌軍,如陝軍孫蔚如部,王勁哉部等,都曾憑藉簡陋的武器與日寇浴血奮戰。如此尚武之風,自然能湧現出大量名將。


鳶飛九天2018


陝西不光是近代,自古名將輩出,將星璀璨!據我瞭解除了清朝,歷朝歷代皆有陝西名將的身影!

武王滅商之前的時期就不用說了,武王滅商已經說明了實力!從先秦的司馬錯、白起、王翦、蒙恬到兩漢時期的馬援、耿弇、班超、竇固,三國時期的馬超,兩晉南北朝時期杜預、韋孝寬等等。隋唐時期楊素、侯君集、李靖、郭子儀到兩宋種世衡、韓世忠、明末李定國、李來亨數不勝數!


陝西近代更是湧現出眾多聲明赫赫的將領。民國早期西北軍的井勿幕、井嶽秀、楊虎城等到民國中期及抗戰時期的杜聿明、胡鏈、張靈甫、關麟徵、王勁哉、張耀明、劉玉章、董釗、孫蔚如、趙壽山、孔從洲等等陝籍將領統領的中央軍及陝西本土的三十八軍、九十六軍個個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殺敵,獨擋一面。

其中杜聿明、胡鏈、張靈甫位居抗日十大名將之列,還有一說有“關鐵拳”之稱的關麟徵!國軍十大主力陝西將領獨領其三。

還有我黨我軍的著名將領李達、張宗遜等等。
陝西近代為何這麼多名將,究其原因:


其一陝西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後全國第二個,北方第一個響應推翻清朝統一起義的省份,並迅速形成自己的軍事武裝,推翻清朝政府後,陝軍迅速擴大到周邊的河南、甘肅等地,打打殺殺,時代造英雄自不必說。

其二,同時辛亥革起義還有民國早期,受陝西革命黨人及同盟會等影響,陝西革命思想活躍。為何陝西近代出現眾多黃埔將領,這在北方實屬罕見,因為受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影響及介紹加入黃埔軍校的陝籍子弟較多。
其三,陝西自古以來的愛國守信的優良傳統所決定。國家危亡時刻,糾糾老秦,共赴國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