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攻堅進行時|斬斷地方病的“窮根”

扶贫攻坚进行时|斩断地方病的“穷根”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十部委近日聯合印發《地方病防治專項三年攻堅行動行動方案(2018—2020年)》,明確提出在3年內實現“防治目標與脫貧攻堅任務同步完成”。《行動方案》給出了怎樣的路線圖?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

扶贫攻坚进行时|斩断地方病的“穷根”

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地方病和貧困猶如硬幣的正反面,如影隨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地氟病防治研究所所長高彥輝說,貧困地區經濟不發達,衛生保健條件差,使之成為地方病高發區。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歷史上831個縣有碘缺乏病,584個縣為其他地方病病區,有的縣同時存在兩種以上疾病。

地方病按病因可分為地球化學性地方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與特點生產生活方式有關的地方病和病因未明的地方病。此次,《行動方案》將碘缺乏病、大骨節病、克山病等8種對百姓貧困影響較大的重點地方病納入其中,同時明確“解決當前地方病(含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這意味著血吸蟲病被納入地方病管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周曉農表示,這主要是因為血吸蟲病也是導致我國部分省份致貧的重要疾病之一。

2017年發佈的《“十三五”全國地方病防治規劃》和《“十三五”全國血吸蟲病防治規劃》分別由三部委和五部委聯合印發,而此次《行動方案》由十部委聯合印發。“這突顯了政府解決地方病型貧困的決心。”在高彥輝看來,這一決心還體現在考核目標的設定上。《行動方案》要求,實現監測評價全覆蓋,現症地方病病人和晚期血吸蟲病病人要全部得到有效救治。“以往規劃從未使用如此清晰而明確的表述。”高彥輝說,以飲水型氟中毒監測為例,目前全國只有196個縣開展了監測工作,要在2020年年底實現監測全覆蓋,“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從控增量到減存量

相關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地方病防控策略重在預防,力圖減少新發病例,也就是控制增量。因此,相關規劃中較少提及對現症病人的救治工作,而《行動方案》首次將現症病人救治救助擺在重要位置。

“對現症病人救助是健康扶貧的重要抓手。”周曉農說,以晚期血吸蟲病病人為例,目前我國晚期血吸蟲病病人近3萬,由於脾臟等器官已發生實質性病變,病情易反覆,大多數病人失去勞動能力,因病致貧現象突出。

《行動方案》明確,國家成立大骨節病和氟骨症治療專家組,確定大骨節病和氟骨症分類治療方案;各省份設立地方病定點治療醫院。將符合建檔立卡條件的地方病病人全部納入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將符合條件的病人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範圍;採取多種措施,提高對大骨節病、氟骨症、克汀病和晚期血吸蟲病病人的救助水平。

高彥輝表示,以大骨節病為例,置換一個膝關節的費用為5萬元左右,有了《行動方案》的支持,費用將有所減免。此外,目前大骨節病新發病例幾乎為零,現症病人大部分為古稀老人,“幫扶有望使其具備生活自理能力,從而釋放家庭成員的勞動力”。記者瞭解到,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在組織各地統計需幫扶的人數,分批予以落實。

只是邁出第一步

“查螺滅螺等基礎工作非常辛苦,但基層防治人員評職稱難,待遇提不上來,留不住年輕人,基層血防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周曉農說。為解決基層人力不足難題,《行動方案》提出,保障專業人員的工資待遇和職業健康,增加現場工作補助;適當降低條件,使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的人員優先解決職稱晉升等。

《行動方案》還提出,要搶救性保存我國地方病生物樣本資源,為繼續開展病因、致病機理等科學研究做好基礎儲備。“這個措施非常及時和重要。”高彥輝說,目前大骨節病、克山病等新發病例已非常少,但病因卻並不明晰。這意味著,周遭環境一旦發生意料之外的變化,仍可能導致疾病捲土重來。必須及時對現症病人的生物樣本進行保存並加以研究,以備不時之需。

飲茶型地氟病在很多飲用磚茶的地區較為普遍。《行動方案》提出,要逐步推廣普及低氟磚茶,完善磚茶氟限量等標準。磚茶生產企業在飲茶型地氟病病區設立低氟磚茶平價專賣店,逐步培育低氟磚茶消費市場。

“我還是有所擔憂。”高彥輝坦言,由於低氟磚茶質量參差不齊、價格差別較大,百姓仍可能選擇購買低價的高氟磚茶。“建議政府對平價專賣店給予價格補貼,使之可持續。”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攻堅行動方案只是一個開始,持續穩定地推進各項措施落實才是關鍵。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從根本上斬斷地方病的“窮根”。

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