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 “魯濱遜”,真人真事

你讀過小說《魯濱遜飄流記》嗎?還記得書中主人公魯濱遜在荒島上過著野人生活的情景嗎?在歷史上,魯濱遜確有其人,他是英國人,原名亞歷山大·塞爾柯克,他所以成為笛福小說的主角,內裡有一段故事——

現實中的 “魯濱遜”,真人真事

塞爾柯克在1676年出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市的一個鞋匠家庭,青年時就做了海員。不久英國海軍上將威廉·但披爾進行私人海洋考察(確切些說是進行海盜活動),塞爾柯克就受僱到船上當領航員。1704年12月,當船駛到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去取淡水的時候,塞爾柯克同船長髮生了爭吵,被扔到岸上去。這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馬薩捷爾島(後來改名為魯濱遜島)。塞爾柯克收拾了自己的全部東西,其中包括航海儀器和書籍。船長也給了他一些東西:火石槍,為數不多的火藥、鉛砂和子彈、刀子、斧子、小鍋、《聖經》、菸草,以及兩件襯衣,被子和枕頭。過了一天,塞爾柯克冷靜下來便請求返回船上,但遭到拒絕。從此,他在這個荒島上孤獨地生活了四年多。

荒島距太平洋的南美洲海岸450公里。那裡四季常青,平均氣溫攝氏10多度。島上雖然沒有毒蛇和猛獸,卻也沒有什麼物資,只有一些樹木和野果,以及一種名為“狍”的野獸,但塞爾柯克並未絕望。

現實中的 “魯濱遜”,真人真事

塞爾柯克用樹木搭了兩間茅屋,屋頂蓋著茅草,屋裡鋪著狍皮。像《魯濱遜飄流記》中所描寫的那樣,他每天在門框上砍一道作為日期的記號。他從扔在岸上的破船板中找來釘子做魚鉤,用棕櫚纖維做成釣絲來釣魚。在島上,他找到了野李子、野蘿蔔和野辣椒,又馴服蓄養了幾隻“狍”,從它們身上取得了奶、奶酪和奶渣。空餘時,他以讀書為樂,又研究了島上的每一寸土地。他在兩個最高的山崗搭起了兩個用幹原木做的燈塔,以便遠方突然出現的船隻能夠發現這裡有人。他日夜盼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望眼欲穿……

直至1709年2月中,英國著名航海家羅傑斯率領的杜克船隊路經此地,才把他救到船上。塞爾柯克加入了船隊,並當了水手長和海軍中尉。其後因思念家鄉,於1711年回到蘇格蘭,以後再未出門,至1723年病逝,享年47。

塞爾柯克返回蘇格蘭後,經常出入酒店向人們講述他的歷險故事。1718年他結識了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笛福根據他提供的素材,用了一年時間,寫成轟動一時的小說《魯濱遜飄流記》。

魯濱遜島

魯濱遜島是太平洋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距離智利的要港瓦爾帕來索667公里。小島東西長22公里,南北寬7.3公里,埃爾·雲克峰聳立在中央。島上谷壑幽深;岸邊椰林搖曳;沙灘水色清澈;港灣深處盛產大龍蝦。

這個小島本來是個“只有野獸,沒有人煙”的荒島,因為笛福小說的傳播才馳名遐邇,今天,該島已搖身變為擁有六、七百名居民的小鎮了。不過,島上仍保存了當年“魯濱遜”(原名塞爾柯克)留下的遺蹟。島上有一個山洞,據說是“魯濱遜”在晚間為提防野獸襲擊而躲藏的地方,此洞後來被稱為“魯濱遜山洞”。另外,還有一座“塞爾柯克瞭望山”,就是他當年經常涉足之處,目的是希望看見船隻經過,可以把他帶回故土。這座瞭望山之巔至今仍鑲嵌著一枚銅牌,上面鐫刻的文字,簡略介紹了“魯濱遜”的生平,以及他流落島上的經過。

現實中的 “魯濱遜”,真人真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