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電商操碎心,德國祭出新法強制收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商把生意做到了歐洲。中國電商利用有利的國際郵政規則避免了高額郵資,並系統地避開當地稅收機構的審查,向歐洲傾銷廉價商品。這給不僅歐洲當地電商造成災難,也給當地稅收造成巨大的損失,同時使歐洲客戶也面臨高額補稅的風險。

為中國電商操碎心,德國祭出新法強制收稅

據德國《明鏡週刊》(SPIEGEL)週五(21日)報導,多年來,遠東尤其是中國網商一直在系統性地規避德國的增值稅:他們將貨物交付給德國,卻不向德國稅務機關支付一分錢。

2015年,德國聯邦審計署表示,在互聯網這個避稅天堂裡,這些賣家不必擔心在受到刑事起訴,因為他們離得很遠。相對於那些無法避稅的當地電商而言,他們更具優勢,能以較低的價格出售商品。

下萊茵中部工商會證實說,本地網商除了經常抱怨外國網商盜版和逃稅外,還抱怨他們違背歐盟法規,不出示歐盟要求的標誌號碼或註冊號碼。

一家在德國經營投影儀的商家在亞馬遜網站上找到了競爭對手的300個違規產品,其中中國競爭對手尤其令人頭痛。

虛假的包裹信息

在一個例子裡,中國電商在報關單上寫有“商業樣品”,並給了5歐元的估價。結果海關沒有進行任何進一步的檢查,就放行了這批貨物。

事實上,包裹裡是一架無人機:通過Wish購買,34歐元加9歐元的運費。這樣的價格,賣方或買方必須向德國政府繳納進口銷售稅。芒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unster)海關法教授沃爾夫岡(Hans-Michael Wolffgang)表示:“如果這不是故意的,那就是逃稅。”

八張發票中只有一張合格

最近幾周,《明鏡週刊》做了一個實驗。發現電商逃稅現象仍然很普遍。

《明鏡週刊》從亞馬遜購買了八款產品,分別是電子產品、嬰兒用品和玩具,向賣家索要了帶有銷售稅的發票,並請稅務專家分析了所有收據。

結果發現,只有一位英國賣家給出的發票是合格的。在另外7個案例中,前後信息不匹配。從亞馬遜和Wish那裡購買商品,德國政府沒有從銷售稅中得到一分錢。

很多跡象表明,亞馬遜這家全球企業追究電商責任的興趣不大,頂多也就封鎖受指責產品而已,不會封鎖電商。歐盟境外追究電商責任既昂貴又艱難,所以,大部分受害者放棄追究。

亞馬遜的一位發言人解釋說,他的公司一直支持遵守納稅義務。“如果德國稅務機關通知我們,賣方不履行其稅務義務,我們將立即凍結賣方的賬戶。”

中國電商要歐洲買家自己付稅

一個更特殊的例子是Wish,購物應用程序通過其支付服務提供商Klarna向《明鏡週刊》發送了兩張產品的“發票收據”,但沒有列出德國銷售稅和德國稅號。

發票本身就顯示,Wish及其經銷商在德國不繳納營業稅。發票下面注有“一般條款和條件”的小字:“您的購買可能會導致特定的銷售稅、關稅和增值稅,相關的交貨時間和成本可能會增加。”這意味著,Wish希望消費者自己承擔增值稅和關稅。

這可能使歐洲購買者付出高昂代價。比如,當海關攔截未繳納相應稅款的貨物,收貨人通常要到海關郵局領取。在那裡貨物會被打開,顧客必須出示發票並補交稅款。進口稅從22歐元起,海關稅從150歐元起。如果收貨人拒絕,貨物就會被退回或銷燬。

打擊電商逃稅 德國祭出新法

逃稅給德國造成了數億歐元的損失。德國財政部長Olaf Scholz推出一項新法,結束這種非法活動。

為打擊電商逃稅,德國推出新規則,自2019年1月起,要求亞馬遜、ebay等網上交易平臺運營者為其電商做付稅擔保。擔保責任自2019年3月開始。

德國中文網瞭解到,如果電商不顯示德國稅號,亞馬遜等就必須為電商支付營業稅。法令一出,主管中國電商稅務的柏林新克爾恩區財政局得到的稅號申請如此之多,以至於忙不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