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挾天子以令諸侯,本來最有機會實現統一,為何最後被滅了?

愛情陽光


這個問題裡的說法是不對的。第一,朱溫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和曹操是不同的,到朱溫挾天子時,他的勢力已經很龐大了,還沒有怎麼以令諸侯,就篡位了。第二,朱溫從來沒機會實現統一,在北方,無論在北方或南方的進軍,他都遭遇了挫折。

星火辰這裡簡單與朋友們說說:

一、朱溫的崛起

大家應該知道,朱溫原本是黃巢手下的將領,背叛黃巢投降了朝廷,因為協助平定黃巢立下大功,被任命為宣武節度使,其基地就在如今河南開封的汴州。那時候朱溫的情況和其他許多管理一鎮的節度使的情況沒什麼不同,甚至說是強敵環伺、危機重重。

朱溫有一套自己的班子、也有一夥自己的隊伍,但卻是遠遠不夠的。當時的他,面臨著黃巢軍隊與投降黃巢的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的雙重威脅,不得不求援於李克用(當時還是盟友)的沙陀軍,李克用幫朱溫擊退了敵軍,卻在慶功場合上使氣凌辱朱溫,於是朱溫發動了上源驛事件,要圍殺李克用,從此二人結下深仇。

李克用屢次上表皇帝要求討伐朱溫,但皇帝卻想讓二人和解,在那個時候,李克用的勢力遠遠強於朱溫,皇帝之所以有些偏向朱溫,那是因為他不想助長李克用氣焰,和朱溫挾持皇帝毫無關係(皇帝依舊在長安,朱溫在汴州)。

後來,朱溫在河南一帶縱橫捭闔,逐步滅掉了秦宗權(蔡州)、時溥(徐州)、朱瑄(鄆州)、朱瑾(兗州)等人的勢力,越發強大起來,直到這個時候,朱溫以沒有挾持皇帝(公元897年左右)。

二、朱溫挾天子的經過

曹操挾天子時,北有袁紹、南有孫策、西面有西北諸將,還有劉表、劉備等等人的勢力,曹操絕不算是最強大的。而朱溫,到公元897年左右,他已經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諸侯之一。到公元902年,他決定出兵長安時,他已經兩次發兵圍了李克用的基地太原城,成為天下的第一霸主。

公元902年,應唐朝宰相崔胤的請求,朱溫入關攻擊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人,把皇帝搶到自己手中。朱溫隨後返回汴州,讓唐昭宗繼續留在長安,只是派自己的侄子在長安鎮守,依靠崔胤等人在朝廷裡實現自己的意圖。這個時候的他,其實已經沒有“以令諸侯”的必要性,最多是個錦上添花。公元904年,因為其侄子暴死在長安,朱溫認為是崔胤等人搞的手腳,於是大殺朝臣,逼唐昭宗遷都洛陽(離汴州近嘛),遷都不久就殺掉唐昭宗,根本不把皇帝當回事兒,還什麼以令諸侯。

隨後,他立了唐末帝,雖然到907年他才廢掉末帝,自己稱帝建立後梁,但這其間他沒必要,也不可能“以令諸侯”。為什麼?一方面因為他的勢力龐大,不太需要;另一方面因為他的對手們早已聯合起來對抗他,不可能接受他通過末帝下達的朝令。

公元904年,他挾持唐昭宗不久,王建(成都)、李克用(太原)、楊行密(揚州)、李茂貞(鳳翔)等人就聯合起來聲討其劫持皇帝的行為,形成對朱溫的包圍網,據說這些人是奉了唐昭宗的密旨。密旨的真假如何就不提了,反正朱溫覺得皇帝不僅沒有,還是個麻煩,這才殺掉了唐昭宗,立唐末帝恐怕只是因為朱溫還需要些時間來考慮考慮而已。

之後,朱溫大殺朝廷官員,投屍於黃河,加之楊行密病死,包圍圈崩塌了一角,朱溫自己的勢力卻還在不斷擴展。公元907年,朱溫終於決定滅唐自立,建立了後梁。

三、朱溫從來沒機會實現統一

朱溫雖然強大,卻從來沒機會實現統一。為什麼?因為他至少有三個極為強大的敵人。就是上段中提到了共建包圍網的李克用、楊行密和王建。王建佔領蜀地(後來的前蜀),那時候極為強大,其實力遠超劉備時期的蜀國,朱溫和王建相距較遠,且放下不提。但李克用和楊行密卻直接阻遏了朱溫的統一進程。

李克用最初遠比朱溫強盛,可惜其缺乏政治頭腦,勇猛有餘,狡詐則大大不及朱溫。因此,被朱溫逐漸削弱,乃至於其太原基地兩次被朱溫包圍。但太原是唐朝的起家之地,也是唐朝的北都,其防禦極為堅固,朱溫兩次因為疾疫不得不退軍(直到宋朝初年的北漢佔領時代依然如此,趙匡胤都攻不下它)。由此,朱溫也無法完全掌控擁有百年曆史的河北三鎮,其北進無法完成(這和曹操平定河北就完全不一樣了)。

楊行密是後來十國之一,吳國的實際開創者,他能力尤且在李克用之上。比起朱溫的窮兇極惡,李克用是凶神惡煞,而楊行密卻是面善心惡,這人其實比李克用更難對付。早年間,楊行密收留了被朱溫打跑的兗州節度使朱瑾,與之一起在清口大敗朱溫第一大將龐師古率領的征討軍,並殺死了龐師古。從此,朱溫南下的道路被切斷,他也再沒有實力去完成南方的統一。於是,各小國分裂南方的局面得以形成。

四、朱溫活著的時候,李克用父子也拿不下朱溫

後梁被滅,那是朱溫死了之後,他兒子梁末帝朱友貞的時候了。朱溫雖然無力統一天下,但要守住他的河南一帶還是沒什麼太大問題的,結果他死去他兒子朱友珪的謀殺。其實,朱溫那時候已經患病,即便朱友珪不弒父,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

朱溫大概是看出了他些兒子們不成氣候,居然想讓自己收養的義子繼承自己的位置。對於這一點很多人不理解。其實按照當時群雄紛爭的局面,朱溫恐怕覺得他那些親生兒子們,都不足以應付李存勖(李克用之子)帶來的巨大威脅。

果然,他死後不久,李存勖迅速平定河北,跨河攻擊梁朝,後梁滅亡,後唐興起。後唐不久後又拿下前蜀後主(王建之子)統治的蜀國,後唐才是五代時期第一個有可能統一全國的政權。但是,隨著李存勖死於突發的有些莫名其妙的一場內部動亂,統一進程又戛然而止了。直到後周柴榮繼位後,統一的局面才明朗起來。


星火辰


朱溫和朱元璋都姓朱,也都是貧困出身,但是個人覺得朱溫較他的後來人朱元璋差了一個檔次,也正是因為他的缺憾,所以他在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的時候沒有統一。

唐末軍閥割據,其中以朱溫實力最大,他建立後梁,他的政權是當時中原最強勢的政權,很多周邊的諸侯都以後梁馬首是瞻。我們歷史把這段歷史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就是當時中原出了五個朝代,但是這五個朝代並沒有統一全國,後梁就是第一代。朱溫在黃巢起義後實力越來越大,他當時就有點像曹操的感覺,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他並沒有學曹操。曹操是利用手中的天子名義去討伐其他諸侯,曹操終其一生是沒有稱帝,而朱溫卻等不及,他廢了唐朝末帝自己當了皇帝。假如他不那麼猴急當皇帝,而是利用手中的王牌擴充地盤,可能天下最後被他統一都說不準。因為當時中原一片散沙,中原能和朱溫抗衡的只有李克用,可是李克用對朱溫作戰也是敗多勝少,到了後期更本是招架不住朱溫。而且朱溫在天下沒有統一就稱帝,這也給了其他諸侯反對他的口實,也不利於他的政權的擴張,所以朱溫過早稱帝是他的失策之一。

第二朱溫建立後梁後就基本停下了擴張的步伐,此時天下形成格局,朱溫的政權雖然是最大軍閥,但是控制的區域也就是我們今天三四個省那麼大的面積,這時候他應該利用天下割據的情況來實現統一,這時候他不管往南還是往北打,基本上是沒有那個諸侯能夠抗衡的。秦之所以能滅六國是因為六國不可能團結,朱溫那時候也一樣,當時朱溫代唐有諸侯出來罵的也有諸侯歌功頌德的,足見當時諸侯就不統一,這種情況最利於去討伐,而朱溫小富即安並沒有積蓄擴張。而是自己躲進皇宮開始享樂搞女人了。最後朱溫一死,自己的接班人不如李克用的接班人,最後他苦心打下的江山也歸了後唐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和他自己有很大的關係。

朱溫本來是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的一個將領,但他之後便歸降了唐軍,反過來又開始和當初自己的起義兄弟們打成一片。黃巢起義失敗之後,朱溫因為鎮壓起義有大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真正成為唐朝末期掌握實權的一方諸侯。

朱溫和曹操一樣,都採用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招,然而比起曹操,朱溫還是太嫩了。曹操一生雖然掌握實權,但是卻沒有稱帝的念頭,部下曾經勸他廢掉漢獻帝,登基為帝。曹操則平靜地說,他是大漢的臣子,如果真的有天命,那麼他寧願做周文王。曹操控制漢獻帝之後,借用漢朝的名義,東征西戰,統一了北方,全盛時期擁有天下三分之二的疆域。由於這些都是曹操親自率領軍隊打下來的,民間只知有曹操而不知有漢帝,故而曹丕篡漢稱帝之後,魏國也沒有發生什麼大的動亂。

而朱溫則不同,他的權力慾同樣強烈,在將皇帝控制在手裡之後,僅僅過了七年,他就將唐帝廢了,自己登基,建立了後梁政權。而當時的後梁,其控制範圍大概相當於今天的陝西一部、河南、湖北大部、山西一部分、山東、河北一部分,疆域大體相當於古代的中原地區。國土面積相當於後來北宋面積的五分之一左右,和曹操控制的地域相比,還是相差很多的。

朱溫稱帝之後,一直在和他的老對手,河東的晉國打戰。當時的晉國主要的控制區域在今天的山西省它的統治者是李克用(前期)、李存勖(後期)父子。其實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來,晉國和後梁相比,疆域不及後者的一半,而且後梁所佔據的中原地區歷代以來都是土壤肥沃,適宜耕種的平原地區,晉國則多山地,在經濟和人口上也不及朱溫的後梁。

然而,世事就是這麼奇妙,晉國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也是英勇善戰之輩,朱溫在討伐晉國的過程中是屢戰屢敗,一個小小的晉國,他愣是打了一輩子都沒有打下來,最後甚至自己把自己都氣病了。我估計當時的朱溫也會深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受吧。

朱溫前期還算是個明君,察舉賢良,改革軍隊,整肅吏治,整個後梁前期也是生機勃勃的,無奈晚年荒淫無道,奢靡成風,甚至作出強姦兒媳的惡事,朝廷上下一片烏煙瘴氣,而他的兒子們,他們的老子給自己戴綠帽子,這夥人還將自己的妻子進獻給朱溫,也是奇葩了。朱溫的結局也是在情理之中,912年他被自己的親兒子朱友珪所殺,而他所建立的後梁,最終被李存勖所滅。李存勖,就是後來的唐莊宗。

朱溫失敗有很多原因,但是他自己急於求成,毫無耐心,以及之後的自我放縱,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