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擁有哈爾濱、威海、深圳三個校區,是一所以理工為主,理、工、管、文、經、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重點大學。

學校始建於1920年,1951年被確定為全國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1954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國第一所本科五年制、研究生三年制、畢業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師稱號的理工科大學,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學校於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目標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名單。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形成了由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和支撐學科構成的較為完善的學科體系,涵蓋了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個學科門類。學校現有9個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6個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10個一級學科排名位居全國前五位,其中力學學科排名全國第一。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哈工大共有17個學科位列A類,學科優秀率(A類學科佔授權學科的比例)位列全國第六位,A類學科數量位列全國第八位,工科A類數量位列全國第二位。材料科學、工程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環境與生態學、數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農業科學、臨床醫學、社會科學總論11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材料科學進入全球前1‰行列,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萬分之一行列。

學校現有兩院院士38人(含共享院士18人),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9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4人、青年學者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2人,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5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8人(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4人)、青年拔尖人才1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1人,“973計劃”首席科學家12人,創新人才推進計劃29人,新世紀優秀人才185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6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12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4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工信部研究型教學創新團隊4個。

學校堅持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辦學定位,創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航天學院,發射了中國第一顆由高校牽頭自主研製的小衛星,在中國首次實現了星地激光鏈路通信、首次實現了激光全自動束靶耦合引導(神光-Ⅲ靶場光電及控制系統),誕生了中國第一臺會下棋能說話的計算機、第一部新體制雷達、第一臺弧焊機器人和點焊機器人、第一顆由高校學子自主設計研製管控的納衛星、第一支登上春晚舞臺的大學生機器人舞蹈隊,實現了國際首次高軌衛星對地高速激光雙向通信試驗,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的支撐結構系統關鍵技術、支持中國“天眼”成功“開眼”,研製成功的空間機械手在天宮二號上實現了國際首次人機協同在軌維修科學試驗,研製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爾電推力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空間應用,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結構、讓中國艾滋病結構生物學研究躋身世界前列,成功發射的“龍江二號”成為全球首個獨立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的微衛星,正在建設中國首個用於模擬太空極端環境的大科學工程,參與了探月工程等14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年授權專利數、科研經費總額和國家科技三大獎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連續6年有7個項目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一大批成果助力“長征七號”“長征五號”火箭首飛、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等重大任務,曾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協作貢獻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獎”等多個獎項,正在成為享譽國內外的理工強校、航天名校。

國家級特色專業:廣播電視編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軟件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工程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焊接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光學、電機與電器、物理電子學、通信與信息系統、飛行器設計、環境工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專業名單由本校學長實名推薦:

1、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推薦指數:4.7(579人推薦)

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推薦指數:4.7(548人推薦)

3、 焊接技術與工程推薦指數:4.7(540人推薦)

4、 自動化推薦指數:4.7(509人推薦)

5、 通信工程推薦指數:4.7(432人推薦)

6、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推薦指數:4.8(404人推薦)

7、 土木工程推薦指數:4.8(296人推薦)

8、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推薦指數:4.7(166人推薦)

9、 材料科學與工程推薦指數:4.7(141人推薦)

10、 建築學推薦指數:4.7(131人推薦)

11、 電子信息工程推薦指數:4.8(110人推薦)

12、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推薦指數:4.7(105人推薦)

13、 熱能與動力工程推薦指數:4.7(93人推薦)

14、 測控技術與儀器推薦指數:4.7(83人推薦)

15、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推薦指數:4.7(82人推薦)

16、 軟件工程推薦指數:4.5(82人推薦)

17、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推薦指數:4.6(81人推薦)

18、 複合材料與工程推薦指數:4.6(79人推薦)

19、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推薦指數:4.8(76人推薦)

20、 信息與計算科學推薦指數:4.7(71人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