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中信證券借收購補“短板”,廣州證券員工憂慮併購或至減員

一石激起千層浪。

中信證券(600030.SH)12月24日晚公告擬收購廣州證券,消息引發了金融業內人士激烈討論。業內人士認為,中信證券可以獲得廣州證券大量營業部資源,補全過去在華南地區業務的“短板”。

對廣州證券這種中小券商而言,本來在市場行情低迷情況下就已經陷入虧損,公司內部早已經有降薪裁員的考慮,而中信證券的總部職能主要都在北京,這也加大了廣州證券裁員方面的擔憂。

中信證券可望補齊華南經紀業務短板

歷史上市場低迷時期的逆勢擴張,是造就今天中信證券行業龍頭地位的關鍵因素,在本輪弱市經歷了超過三年半的調整之後,中信證券又出手了,華南地區的業務短板因此有望得到補齊。

對券商龍頭中信證券而言,儘管註冊地一直在深圳,不過其運營總部主要還是在北京,華南地區業務一直存在短板,總體而言過去兩年經紀業務甚至落後於競爭對手,尤其是落後專注於市場化運作的華泰證券(601688.SH)。2018年上半年的經紀業務,中信證券和廣州證券加起來6.45%的市場份額,跟華泰證券6.6%的份額依然有差距,併購為未來重新趕超帶來了新希望。

2018年上半年財務數據顯示,中信證券營業收入近200億元,超過廣州證券20多倍,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55.6億元。淨資產方面,中信證券上半年為1534.55億元,是廣州證券的13.6倍。中信證券各項業務的行業地位都遠遠高於廣州證券。

越秀金控2018年半年報顯示,2018年6月末營業部包括廣州證券136家證券營業部和廣州期貨18家期貨營業部。而42家華南地區營業部,雖然不到總數的三分之一,不過這42家營業部帶來的營業收入達到7.05億元,佔總收入8.01億元的近90%,可見廣州證券收入高度依賴華南地區;營業利潤方面,42家營業部的華南地區是4267.19萬元,其他地區營業部都處於虧損狀態,全公司營業虧損為7111.69萬元。

独家|中信证券借收购补“短板”,广州证券员工忧虑并购或至减员

安信證券非銀行業分析師趙湘懷稱,對中信證券而言,這將強化廣深地區業務佈局。中信證券在廣深地區網點佈局相對薄弱,早在2004年就嘗試收購廣發證券未果。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信證券(含中信山東和金通證券)擁有273家證券營業部,營業部主要集中於浙江(69家)、山東(62家),廣東省僅有28家營業部。而廣州證券在全國擁有136家證券營業部,其中42家位於華南地區。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後有望提升其在廣深地區的業務能力。

本世紀初,中國券商行業出現階段倒閉和重組的案例,中信證券併購金通證券和萬通證券後增強了在浙江、山東等地的網點佈局,並發展成為中國資產和盈利規模最大的券商。截至2018年11月末,廣州證券淨資產達110億元,因此收購後中信證券集團淨資產預計增長7%,安信證券稱,頭部券商在資本市場升級的趨勢下延續龍頭集中態勢,塑造具有門檻效應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公開信息顯示,上述中信證券的併購,主要都是發生在2004年到2006年的市場低迷時期。

方正證券非銀團隊表示,過去逆勢擴張為中信證券以低成本實現高增長奠基,也為其順週期加速增長創造條件。中信證券此次收購廣州證券,將在改善廣州證券業務格局同時,夯實中信證券南方業務基礎、補齊中信證券機構業務地理短板。也將有利於中信證券全國佈局財富管理轉型,實現豐富客戶類型的同時完善業務鏈條。

廣州證券裁員之惑

併購之後,被併購對象公司會不會裁員,這在金融行業從來都是熱議話題。

中信證券業務運營總部在北京,廣州證券總部在廣州,一直是廣州市國資委旗下的金融機構,這次併購也相當於央企對地方金融機構的併購,兩者運營總部地點的不同,會不會導致小規模的廣州證券隨之而來可能出現裁員?

12月24日晚間,有多位廣州證券職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這種擔憂。12月25日上午,目前全資控股廣州證券的越秀金控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裁員說法不作評論,併購是為了公司和員工更好發展。”

有廣州證券總部職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就算沒有併購,減員本來也是存在的,只是併購對未來會有更多的不確定因素,比如減員的數量和範圍等。現在大家都心裡面沒底,不同部門情況也會很不一樣,“當然今年也早有不少同事已經另謀高就,人員流動性本來就不低。”

深圳某券商高管認為,目前國內券商財富管理的轉型較慢,尚未看到哪家券商建立起完整的財富管理體系,但是未來前景光明,往真正的財富管理或者是機構投融資方向發展,是特別好的出路,這方面中信證券的研究實力基礎有很大優勢,獲得這方面資源,其實對廣州證券客戶來說應該是好事。

中信證券廣州分公司某營業部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併購整合是一個大型的系統工程,如果中間有公司高層更替,可能又會有不同的想法。

也有廣州證券營業部人士稱,對營業部底層員工而言,併購帶來的變化其實不會太大,無論對哪家券商來說,都是拉業務的工作,新東家來了的話,不排除業務壓力指標會更大。

近一年A股市場弱市中,多家大型券商的再融資額度合計逼近千億元大關,龍頭券商紛紛借融資擴大自身市場份額。2011年以後都沒有再融資的中信證券這次也終於坐不住了,再不通過外延式擴張,恐怕經紀業務以外其他業務“一哥”的地位或將不保。

這次中信證券發行股份併購廣州證券會以什麼方式來完成,是換股收購還是涉及到配套融資?交易對價如何讓雙方股東都滿意?這都是接下來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中信證券稱,自2018年12月25日開市時起停牌,力爭在不超過5個交易日的時間內復牌,為完成本次交易為目的,將對廣州證券部分下屬資產是否納入最終合併重組範圍等具體細節進一步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