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的變幻及體驗

茶味怎麼喝得懂?很多人自稱茶齡二三十年,也只是喝明白了濃淡。這正如一個好廚師遇到書法家,兩人互相稱讚,廚師稱讚書法家的墨水很黑,書法家讚歎大廚菜炒的夠燙,此皆未及宗門。

稍微會喝點茶的人,大概能夠喝的出茶的香氣來了。判斷一個茶的好壞,只是說“我喝的那個茶好香啊”,或者說“這個茶不好嗎,不夠香”。談到香,還未說及茶味,須知茶味是鑑賞茶葉最核心的體驗。不要停留於香,不要停留於濃淡,更不要停留在一個外形的美觀上。

談到鑑賞茶味,很多人立馬就迷糊,買茶時雜用心喝也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決斷,所以就把這種抉擇權交給“熟人”,期待在熟人那兒買茶可以找到“信任感”。如果偶爾到茶山或是茶區,喝到一大堆的茶,就更加懵了,胡亂選了些茶拿回家後再後悔。

瞭解茶味,是一個愛茶人應有的態度,是在茶之中找尋真實與愉悅的途徑。茶味是自己的事情,各人喝茶各人飽。鑑賞茶味,要拋棄故紙堆,不要簡單的用“醇厚”、“較醇厚”來判斷茶味,而應該沉浸在茶湯中細細覺知,茶湯會給我們全面的信息,看我們能夠吸收多少了。

客觀的瞭解茶味,不妨從茶湯的甘苦、粗細、香韻、烈度、稠度、清濁、活性等指標細細考察。

茶味的變幻及體驗

1、湯感的粗細

所謂湯感的粗細,比較好理解,比如吃巧克力,好吃的巧克力入口細滑,以至細到可以有化感;廉價的巧克力吃起來就會有粗顆粒的感覺。茶湯也是一樣,好茶就會有 水路的細膩度。細與滑往往是同時展,因為湯水細膩,似乎一下子可以滑到喉嚨,不用吞嚥,就像廣告說的“細滑如絲綢”.細滑與化感還有些不一樣,化感常在老茶中感受到,新茶就難帶來化感。

2、不苦不澀不是茶?

苦澀是茶味的基礎體會,所以有人說“不苦不澀不是茶”。苦澀是少些好還是多些好呢?其實主要看苦澀能否快速化為生津回甘。苦在很多茶中常見,澀更多見。澀並是一種“滋味”,而是一種舌面或口腔的收斂感。更要把澀和麻區分開,澀一種正常的滋味,但舌尖發癢甚至發麻,茶湯對口腔黏膜的破壞形成的燥麻,那不是澀,是身體在排斥的自然反應,如果某款茶喝完後讓人口乾舌燥而不是生津回甘,就不必要喝了。

苦味大家都不喜歡,比如武夷巖茶常因為工藝中的走水不暢而形成苦味。但也有喜歡“吃苦”的人,普洱中的老曼峨就是典型的苦味比較顯長的茶,但一樣能生津回甘,苦甜交織。而布朗山的一些苦茶種,就更顯苦了,就說因為含有更多的保健物質而人重視。廣東潮汕的單叢裡也有一款苦茶種,只需要放幾根茶就能苦的不得了。這些苦味常在野生茶或者紫芽型的茶中出現。有人喜歡喝滋味重一些的,其實就是苦與澀感更強的,普洱中的臺地茶也可以出現很重的苦澀感,但是古樹茶的滋味協調性更好,有更多的糖類物質,如果把臺地茶比喻為花崗岩,古樹茶就是通透的和田玉。

3、茶味為什麼會酸?

酸是一類很好的玩的滋味,這種酸分為好喝的果酸味和難的酸餿味,更要懂得鑑別,不要以為認為算好或者認為酸不好。酸味的出現,有品種的原因,也有種植管理上或工藝上影響,總之要看入口是否舒服。陳年烏龍茶常出現梅子酸會是玩家的最愛。

4、稀有的“辣味”

關於辣味,要看看是品種原因,還是儲存上的原因。品種中的辛辣感最有名的則是武夷肉桂這款茶。由於儲存不當會引發刺激性的辣感,但帶來的不是愉悅的感受。

5、鮮美的滋味

鮮美的味道,往往與品種有關,綠茶中的安吉白茶、黃金芽、巖茶中的白雞冠,都因為白化的原因而形成獨特的鮮爽滋味。高山上的茶葉,也特別容易喝到鮮美的滋味,這也與茶葉本身含有更高的氨基酸含量有關。

6、回甘於甜度

好的茶一定要求生津回甘,能夠甜的茶賓菲都能回甘。甜度在入口之後表達,嫩梗較多的茶也很容易喝到甜度,也有一些山頭的普洱似乎只有甜味,也令人喜歡。甜與回甘不同,回甘在應飲完茶後表現,回甘越快越好,越持久越能感受到茶的美好。

7、好的滋味就是香韻滿滿

所謂香韻滿嘴,指的是能夠一直迴盪的香氣,以及能夠深入到喉嚨間的韻味,這意味著茶湯中有更多的內含物質,讓人更全面的吸收,也會留下美好的回味。韻味最為難得,正如好的書畫作品、音樂、歌舞、好的器物一樣。

8、衝勁與烈度及稠度

衝勁的表現特別容易在正巖茶中感受到,這種感受往往用來區別正巖或半巖的標準。正巖茶特別是三坑兩澗的茶特別有衝勁,不妨拿而狗頭和啤酒的感覺來做比喻,有勁道的茶恰如烈酒一般,給人以鐵骨錚錚的體驗,沒力道的茶沒有這種濃烈深味。衝勁與濃度無關,哪怕你泡的淡些,也可以體驗到正巖茶的衝勁,而有些綠茶泡得再濃也沒有骨頭與勁道。

濃與烈是兩個概念,濃與稠也是兩個概念。稠是果膠質的體驗,有些茶泡的再濃也沒有稠度,好的茶稠似乎讓人可以咀嚼,有彈性一般。也是茶湯中還有更多果膠質的緣故。另外,有底質的茶,通過烹煮,也可以更好的表現茶湯稠度。

烈與稠都是茶葉內質豐富的體驗,醇厚不僅僅是迷人的酒與歲月,還有茶。

9、湯中藏香

所謂湯中能藏得住香氣,是香氣最高表現形式。香不高飄,而是留得下來,並在滋味中呈現。在很多工藝到位的烏龍、普洱或綠茶類中,都可以在茶湯中感受到這些典型的湯底香,蘭香、桂香、野花香、果香等等,在茶湯的滋味而並非只是香氣中呈現,這才是真實有香的茶。

在湯中,還可以體驗清靜的滋味。所謂,茶湯中有云霞、清風,就是形容茶湯乾淨清透,如入山林,這是美好的體驗。也有一些茶會喝得到土腥味,這跟生長的土壤有關,水田裡長出的茶葉不會好喝的。

茶湯之清濁由此可辨,茶湯的清淨真香,也要細細觀察,想想,如果茶湯香氣高飄之外卻給人幹麻燥刺的後味體驗,又怎麼下得了口啊!

10、何為活性?

活性是相對於湯感“死”、“塑料感”的意思,茶湯的活性, 會讓人似乎進入大自然山林間,負離子含量最高的那些地方。喝到的茶湯,猶如沙粒下輕輕冒出來的泉水,每一個顆粒分子似乎會爆破。這是最高等級的體驗,不管是巖茶中的“香清甘活”、”等而上之“的排序,還是綠茶或普洱給人的這種鮮活清涼的體驗。

體感是另一個層面的感受,也是伴隨著滋味帶來的,這是很個人的事情也很個人的體驗,這裡暫且不討論。

當我們的心並沒有被偏執所束縛,當我們樂於觀察生活,樂見一切美好事物,我們足以完整體驗並將專注於這樣的美好當中。當然, 最後的滋味會迅速消失,所有的香韻都會有時間,或短暫或稍微不那麼短暫些,它們存在,你觀察到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