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殺,其父作為封疆大吏為何不求情?

維新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殺,其父作為封疆大吏為何不求情?

維新變法又稱戊戌變法,這次變法持續了103天就失敗了,當時戊戌六君子因為變法結果被慈禧殺死。而當時被殺害的戊戌六君子儘管每個人都背景都很硬,但是也沒有慈禧硬,因此還會沒有逃過一死。當時參加戊戌變法的譚嗣同的父親擔任湖北巡撫,這可是真真正正的封疆大吏。不過令人驚訝的是,當時兒子譚嗣同被判死刑的時候,身為朝廷大臣的譚繼洵卻並沒有為兒子譚嗣同,說過一句求情的話。

維新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殺,其父作為封疆大吏為何不求情?

一開始譚嗣同和其他幾個人實行維新變法的時候,其父親譚繼洵就極力反對,這也能夠理解,當時想要走上仕途,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通過科舉制,而譚繼洵能夠當上封疆大吏可以說非常的不容易。所以當時的譚繼洵並沒有野心,只是想著能夠保住現在的位置就不錯了,而譚繼洵和當時朝中的大多數當官的一樣,思想保守,不能夠幾首維新變法裡的東西。所以當時譚繼洵不同意譚嗣同的想法,並且大吵了幾回。

維新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殺,其父作為封疆大吏為何不求情?

而譚繼洵不僅僅是對兒子一眾人的變法不贊同,還有對作為他上司的湖廣總督張之洞有意見,當時張之洞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不過當下屬的,譚繼洵就算再怎麼不滿意也沒有正面的反對,任由張之洞弄他的新政。就是這樣,當時張之洞與譚繼洵的關係不是很好,甚至有點糟糕。不過儘管有矛盾,但是在一起共事還得說得過去才行。當時譚繼洵在官場上只希望,無大功,也沒小過。而對於張之洞,他也不敢抗衡,只希望能夠自保就行。

維新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殺,其父作為封疆大吏為何不求情?

不過儘管譚繼洵的思想很保守,但是依舊沒有影響到譚嗣同,甚至說譚繼洵越是不同意或者阻止,那麼譚嗣同的變法想法就越激烈。後來持續百日的維新變法終於威脅到了慈禧的統治,當時譚嗣同極其戊戌六君子全都被慈禧判處死刑,不過當時的封疆大吏譚繼洵卻絲毫沒有向慈禧為自己的而字求情,他彷彿早就知道兒子譚嗣同會是這樣的下場。然而他的上司張之洞,卻非常大膽,為自己的學生楊銳求情。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改變不了慈禧要殺他們的決心,在最後,譚嗣同和楊銳等人還是全部被殺了。

維新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殺,其父作為封疆大吏為何不求情?

而譚繼洵儘管沒有為兒子譚嗣同求情,但是也因為兒子的原因被免去官職軟禁起來,後來譚繼洵為兒子的死寫下了一首詩,可能當時的他已經不在乎兒子譚嗣同的對與錯,將這個答案讓後世人去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