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視頻微綜藝《丹行線》:15分鐘的故事和不斷擴展的綜藝邊界

飛機降落,觸地瞬間摩擦的聲音轟隆四起。在由西瓜視頻推出的微綜藝《丹行線》每一集片頭,朱丹都訴說著自己的出發點——

“遇到一些人、聽到一些故事,問一些問題”


西瓜視頻微綜藝《丹行線》:15分鐘的故事和不斷擴展的綜藝邊界



“美麗而富有力量的女性”

《丹行線》第一期,朱丹來到叢林茂密的巴厘島,探訪從事孕產婦公益事業15年的“接生英雄”羅賓。在節目拍攝的過程中,不斷有前來拜訪羅賓的婦女,一邊是滿含希望的問詢,一邊是充滿耐心的解答——真實生活的記錄讓這些女性的人物形象逐漸豐滿起來


西瓜視頻微綜藝《丹行線》:15分鐘的故事和不斷擴展的綜藝邊界



以朱丹的初心為出發點,透過她的視角,去看另一群女性,整個節目充滿了一種溫暖、剋制和平實的表達。鏡頭中,多年從事主持工作的朱丹卻少言,作為探尋者的她,更多地是帶領觀眾進入那些“美麗而富有力量的女性”的世界。

節目第二期的主人公盧西達·巴達維曾因意外喪失雙臂,但她在殘疾人培訓學校學會了攝影,成為日惹本地的一位攝影師。她說,“即使我有缺陷,但我還是覺得我很完整,很多人被我照相,就會覺得很自豪。我帶著我的殘缺去奮鬥,不僅是為我自己,還為別人做榜樣。”

節目上線後,相關的女性議題也引起了各種熱議,有網友評論道,“身體上有缺陷,但人內心完整,不像現在的很多人,外表完整,但內心缺失很多美好的東西。”

記錄和關注普通的女性,從助產士到洗衣工,再到無臂攝影師……《丹行線》觀照的是這個世界上更多普通人的生活狀態。節目中不僅有普通女性奮鬥的生活故事,也展現了她們身上淳樸、樂觀、堅韌的一面。


西瓜視頻微綜藝《丹行線》:15分鐘的故事和不斷擴展的綜藝邊界



正如節目中朱丹所說:“女人該如何度過苦難?我們從盧希達身上看見的,早已超越了性別,種族,國界。眾生皆苦,在苦難中尋得一絲甜蜜,積蓄一種能量,學會坦然與自己相處,與世界相處,或許幸福會來得更容易些。”

除了關注人物本身的故事,節目還呈現了很多相關的異域建築、文化元素,例如婆羅浮屠、清真寺、爪哇民謠、爪哇古典舞等。當節目來到位於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時,這個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的地方頓時讓朱丹淚流滿面;當聽到母親為女兒出嫁化妝的爪哇民謠時,她也感到“像我媽媽再給我出嫁一樣”。

找尋生活外的“創新”

在兩個月前的西瓜PLAY視頻嘉年華上,西瓜視頻公佈了9檔綜藝片單,其中包括微綜藝《丹行線》《侶行•翻滾吧非洲》等7部。隨著這些作品的上線,西瓜視頻在微綜藝內容上的創新嘗試整體框架也逐漸浮出水面。

一方面,在內容上關注“原本生活之外”的世界。從10月開始,幾檔以旅行為主題的微綜藝先後上線,近距離地貼近別人的生活中去。正如朱丹在說的“近一點,再靠近一點”,即使節目在市場和體量上“微”,但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卻產生了奇妙的化學變化。


西瓜視頻微綜藝《丹行線》:15分鐘的故事和不斷擴展的綜藝邊界



像《丹行線》來到印度尼西亞,從被海風包裹的烏佈德村,到熱鬧的印尼首都雅加達,從日惹的無臂攝影師到雅加達的古典爪哇舞非遺傳承人,原本生活之外的探尋,讓這些內容在當下的綜藝市場顯示出不一樣的特質。

節目內容的“找尋”其實也暗含了微綜藝創新的路徑

相較於傳統綜藝節目偏流程化的操作方式,西瓜視頻微綜藝在創作上視野更為開闊。例如《丹行線》由紀錄片導演程工操刀,沒有臺本,沒有流量加持,沒有綜藝人設,在場景上也著重突出自然畫面、鏡頭銜接流暢自然、敘事結構清晰完整。


西瓜視頻微綜藝《丹行線》:15分鐘的故事和不斷擴展的綜藝邊界



10段旅程、10個故事、15分鐘,有限的體量中,《丹行線》力求做到從視覺到故事再到精神層面的有效表達。紀錄片與綜藝節目的結合,讓真實的“萬鈞之力”得以凸顯。

西瓜視頻在短視頻內容上的發展已經較為成熟。如何不斷延伸內容外延,並讓內容在當前的格局中保持一定的競爭力,其在微綜藝這一系列作品的嘗試已顯露出一種新轉向,即,整個平臺要在內容創作和價值傳遞上的有所創新——包括形式的創新也包括內容的創新

碎片也能深度化

《2018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調查顯示,截止到2018年6月,手機視頻用戶數量達到5.78億,短視頻用戶5.94 億。我國網絡視頻收聽收看設備進一步向手機集中,83.4%用戶首選手機,手機內容播放成為主流渠道。

在這樣的背景下,短視頻的發展成為網絡視聽領域的新生力量。與此同時,綜藝節目的製作也出現了向微綜藝的分化,朝向垂直、精品、定製的方向發展。西瓜視頻的《丹行線》作為其中一個值得分析的樣本,也給出了很多啟示:只要是關照人的精神狀態、傳遞正能量的生活態度,

堅持住內核性的價值,一檔節目無關體量,都能取得觀眾和市場的認可。


西瓜視頻微綜藝《丹行線》:15分鐘的故事和不斷擴展的綜藝邊界



西瓜視頻總裁張楠曾說,“希望能為創作者和用戶帶來一個全新的西瓜視頻。新西瓜將不止是視頻平臺,更是每個普通人都離不開的生活方式。”

怎樣去打造這樣的生活方式?一是傳播上,一是價值觀上。

能夠看到,在西瓜視頻推出的一系列微綜藝節目中,《丹行線》在通過對不同女性的刻畫,真實地呈現了關於苦難意義的探尋;《侶行·翻滾吧非洲》在人文情懷的講述中,道出了環境保護的理念,以及人與自然相處之道;即將上線的《海角甜牙》又將在“美食+音樂”的跨界中展現一個女生從失意到找到自我的心路歷程。


西瓜視頻微綜藝《丹行線》:15分鐘的故事和不斷擴展的綜藝邊界



信息碎片化時代,“微綜藝”為用戶帶來了更多新鮮元素,如完全不同的敘事、連續性更強的內容等,讓節目的傳播力也能得以較大提升。而西瓜視頻這些新鮮嘗試,相對於傳統的短視頻內容,在專業質感上又有所升級,讓碎片的內容開始具有更多深度。在力求去定義“微綜藝”新標準的同時,其在內容上的創新和探索也帶來了價值傳遞更多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