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鎮遇上“南水北調”

歷史上,這裡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中國“五大名瓷”之鈞瓷的唯一產地,同時也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中藥材集散地之一,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 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素有“夏都”、“鈞都”、“藥都”之稱。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生態魅力市等無數榮譽相繼落戶禹州。從這些熠熠生輝的榮譽,無不在訴說著禹州歷史悠久,生態優美,文化底蘊深厚。

當小鎮遇上“南水北調”

然而,幾年前,在這個全國聞名遐邇的城市卻有個默默無聞的小鎮-朱閣鎮。朱閣鎮位於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北部,南瀕穎河,距市區3千米。全鎮總面積78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總人口4.6萬人。境內山地、崗地、平原各佔三分之一,潁河、犢水河、嚇水河3條河流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境而過,市北環路、禹淺公路、毛石公路、張王公路和許登高速貫穿全境,地形多樣,資源富集,交通便利,是一個以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和機械加工、高壓電瓷、光伏發電為主導的特色農業鎮、新興工業鎮。如今的朱閣鎮,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許昌市特色農業鄉鎮,那麼,就是這樣一個“無名”小鎮,是如何完成的華麗轉身呢?

歷史悠久文化濃

福地深藏等人識

當小鎮遇上“南水北調”

朱閣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相傳明朝初期,朱姓建村,村東部有一白衣閣,以此得名。翻閱民國《禹縣誌》,驚訝地發現:志中記載的禹州古蹟103處,經籍177部,碑文石刻67通,宗教寺院83座,名人墓葬184個。蓋潁川具茨名山大水,其群峰所結,支流所注,多興地師言合,故名賢多埋骨於此。這裡北依九嶺,東西扶十八坡,南面開闊,有河流經過,是上佳的風水寶地。蔡確葬於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朱閣鎮蔡寺村)。蔡確何許人也?據《宋史》記載:蔡確(1037年—1093年),字持正,泉州晉江人,北宋大臣,哲宗朝宰相,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當小鎮遇上“南水北調”

《馬文升之墓》

馬文升墓

位於朱閣鎮馬墳村。馬文升,字負圖,河南禹縣人,景泰二年(1451年),登進士第,授為御史。馬文升是明代宰相,仕途歷經五代帝王,為人剛正堅毅,深受朝野欽佩。 《明史》將馬文升和王恕、劉大夏並稱為“弘治三君子”:“王恕砥礪風節,馬文升練達政體,劉大夏篤棐自將,皆具經國之遠猷,蘊畜君之正志。綢繆庶務,數進讜言,跡其居心行己,磊落光明,剛方鯁亮,有古大臣節概。歷事累朝,享有眉壽,朝野屬望,名重遠方!”

當小鎮遇上“南水北調”

《洪福寺》

洪福寺

位於朱閣鎮蔡寺村。隨著北宋王朝的滅亡和蔡確家族的敗落,加之《宋史》將蔡確列入《列傳·奸臣》,蔡家墳寺逐漸荒涼。元順帝元年(1314年),鈞州洪水氾濫。待洪水過後,當地百姓重修蔡家墳寺以祈求洪水不再來,自此蔡家墳寺易名洪福寺。明代重修天王殿,清嘉慶十年(1805年)創修瘟神殿及院牆,嘉慶十七年重修門樓,光緒三十年(1904年)建文昌閣。清朝末年,是洪福寺的鼎盛時期,有和尚十幾名,房屋三十餘間,神像五十多尊,石碑三十餘通,佔地200多畝。現基本保持兩進院格局,保存有大殿、天王殿、文昌閣、捲棚及東廊房等5棟明清時期的硬山式建築,青石神案一套,碑刻7通。

當小鎮遇上“南水北調”

朱閣鎮悠久的歷史,大量人文古蹟,散發出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這裡的每一條河、每一塊土地、每一處古蹟、每一通碑文石刻、甚至每一片磚瓦、每一捧黃土都記錄著一段輝煌的歷史文化。歷史和文化古蹟在良好的保護之下,必定會綻放其奪目的光彩,前景也必然廣闊。

綠色機遇助發展

小鎮舊貌換新顏

當小鎮遇上“南水北調”

生態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朱閣鎮植被良好,綠地面積廣袤。近年來,朱閣鎮大力實施“綠滿朱閣”行動計劃,大力推進萬畝國儲林項目,以國儲備林項目建設為契機,在為國儲良材的同時,也嘗試打造水網、路網、林網三網合一,生態、生產、生活融為一體的生態鏈。由單一造林向多功能、經濟效益轉變,實現林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首期總投資4億元的2萬畝國儲林項目正在積極推進,目前共栽植白蠟、銀杏、國槐、三角楓、竹子等各類樹木1萬畝。同時大力推進萬畝國儲林項目二期建設,加快城北森林公園選址規劃,完成鎮區、崗區、生態廊道、村鎮綠化、農田林網等補植補栽,創建17個林業生態村,林地面積達到14平方公里,全鎮林木覆蓋率達到20%,實現了人居環境的極大改善。


當小鎮遇上“南水北調”

朱閣鎮水系豐富,水生態環境良好。禹州市的母親河、區域內最大的河流潁河流經轄區5個行政村,全長7.6公里。現有中小型水庫4座,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貫穿轄區3個行政村,全長3.9公里,正在規劃的禹州沙陀供水調蓄工程已經列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蓄優先實施項目,河南省 “十三五”規劃、河南省水資源規劃和河南禹州潁河國家溼地公園總體規劃規劃,總庫容1.18億立方米,佔地約1.37萬畝。沙陀供水調蓄工程的實施將成為潁河區域水生態支撐和水源的重要保障,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朱閣鎮圍繞用足、用好、用活水資源,積極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項目,配合做好沙陀湖調蓄工程前期工作和南水北調總乾渠、潁河兩岸自行車慢行系統的規劃推進,水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生態農業強引領

鄉村振興謀新篇

當小鎮遇上“南水北調”

朱閣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及“因村制宜,彰顯特色”的結構調整主線,鞏固提升菸葉種植、“三粉”加工、畜牧養殖等傳統農業,培育壯大無公害果蔬、地道中藥材、花卉苗木等生態農業。

當小鎮遇上“南水北調”

現有五龍崗種植、盛田農業、青山製藥、漢元家禽、鴻雁畜牧、順大養殖等大型農業企業6家,農業生態果木園9家,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42家。其中盛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為河南省第一家在深圳前海掛牌上市的農業合作社,被河南省旅遊局授予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當小鎮遇上“南水北調”

盛田農業“百年粉坊”被河南省商務廳授予“河南老字號”,被譽為“中國粉條文化博物館”。青山藥業的九蒸九曬中藥炮製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按照“禹州後花園、城郊特色鎮”發展定位,朱閣鎮深入挖掘農村生態價值、休閒價值、文化價值,以“美麗鄉村+田園風光+地域文化+旅遊配套”為核心,以城北森林公園和國儲林項目為依託,深挖文化旅遊資源,融合光伏發電、中醫藥傳承博物館、歷史古蹟遺址和9家農業生態果木園,完善自行車慢行道配套設施,持續推進高標準綠化工程,著力打造美麗田園綜合體,做優生態旅遊精品線路,主動融入全市半小時都市生態農業圈。

當小鎮遇上“南水北調”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怎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打造環境優美、產業興旺的新農村? 朱閣鎮給我們開啟了新思路。當舊風景邂逅新機遇,不難想象,明天的朱閣鎮必將是環境優、產業旺、人文美的綠色幸福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