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他出生不久就被父母拋棄,長大後僅用5年時間成為中國首富,身價186億!站在人生事業的高峰,睥睨天下,可以說這一生應該榮華富貴不盡了。

誰曾想到突然市場形勢逆轉,公司股價飛流直下三千里,從每股80美元到跌破1美元,最終破產重整。

曾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一夜之間從神壇跌落,商業信用完全破產,甚至被罵“騙子首富”!

他就是施正榮,尚德集團創始人,曾經的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領軍人物。


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1

1963年2月,施正榮出生在江蘇揚中的一個小山村,他一出生就拯救了兩個家庭。因為同一天施家的母親生了一個死胎女兒,悲痛欲絕;而陳家的母親生了一個雙胞胎,但由於家境貧寒,恐難養活。於是,雙胞胎中的弟弟就被送給了施家。而陳家就這樣送走了一位未來的中國首富。

施家和陳家一樣,都是貧苦農民家庭,因此施正榮不得不從6歲起就開始幫養父母幹活賺錢。13歲之前,施正榮都幫著養父母用竹子編暖壺殼,一個暖壺殼在當時可以賣5分錢。

施正榮性格緩慢溫和,平時也非常懂事,幹活勤快,這讓他的養父母非常開心。但隨著他的年齡增大,施正榮逐漸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秘密。

1979年,伴隨著走出大山的迫切心情,16歲的施正榮考上了長春理工大學光學儀器專業。在大學裡,施正榮更加勤奮,完美的展現了他天賦過人的一面。


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1986年,施正榮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兩年後,他公費留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丁·格林教授。

名師出高徒,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天賦,施正榮不僅很快獲得了博士學位,還獲得了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明專利,並且成為世界上首個攻克如何將硅薄膜生長在玻璃上的人

照這樣的劇情發展下去,施正榮或許能夠成為一個出色的科學家,甚至像他老師那樣拿到諾貝爾獎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偶然間,他從一個朋友口中得知中國正經歷著巨大變化,遍地都是創業潮,同時國家也鼓勵高新技術人才回國創業。

施正榮不想把一輩子的時間都浪費在學術上面,於是1999年,他帶著從澳洲賺到的40萬美元回到國內,尋找創業的機會。


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一個熟人和我開玩笑,你是一條大魚跑到小河裡去了。”施正榮說,“那時的自己比較年輕,想的少,當時是要什麼沒什麼,就憑著一腔熱血。”

2


當時,施正榮總是拎著一個小挎包和一臺筆記本電腦,奔波於中國內地城市,每次見到一個城市主管負責人他都會告訴對方自己的項目能賺多少錢,並稱“給我800萬美元,我給你做一個世界第一大企業”,但誰都不敢接,從來沒聽說過太陽能這種產業,大部分人將他當成騙子。

這樣兜兜轉轉了一年,施正榮的計劃還是無人問津,眼看自己的創業夢就要破滅,只能收拾包袱滾回澳洲做研究了,但施正榮卻遇到了一個貴人。

2001年,施正榮認識了無錫市原經委主任李延人,一個讓自己成為企業家的貴人。兩人一見如故,決定合作創業,藉助李延人在無錫市政府與企業方面的人脈關係,施正榮的光伏夢想開始落地生根。

而在無錫市政府的支持下,擁有國資背景的無錫當地知名企業紛紛出手,這其中包括了小天鵝集團、無錫高新技術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山禾製藥等8家公司,施正榮共融資600萬美元,他則以40萬美元現金和價值160萬美元的技術參股,成立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


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政府支持+技術創新+市場廣闊,無錫尚德一成立就一飛沖天,成立僅僅四年產能就達到了540兆瓦,銷售收入達100億美元,躋身世界光伏行業前三強。

2005年底,成立五年的無錫尚德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融資4億美元,施正榮一下子成為了華爾街的寵兒,無錫尚德更被譽為“光伏界的微軟”!


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200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施正榮以186億元的身家,遠超2005年中國首富榮智健的109億元,成為中國大陸新的首富。


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5年時間,施正榮從一個備受質疑的創業者變身為媒體熱捧的“有錢人”,更重要的是,他將中國光伏產業與世界水平的差距縮短了15年。施正榮也被英國知名媒體《衛報》評為“拯救地球50人”中的一位,眾星捧月的“中國光伏教父”

施正榮一時風光無兩,不僅尚德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製造商,無錫也成為“中國最大的光伏生產與出口基地”,正是在施正榮效應和無錫政績的誘惑下,眾多城市加入到轟轟烈烈的太陽能運動中,一時間,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光伏園。

3

身份的前後轉變,讓曾經木訥的施正榮變得口若懸河。幾年之後,面對各種高級論壇與學術會議,施正榮皆能應付自如。

但財富給了施正榮自信,更放大了他的個性。

在尚德成立的頭幾年,施正榮經常去生產車間,喜歡在食堂和工人吃飯,工資也只領該得的四分之一。2005年,尚德在紐交所上市之後,身價暴漲的施正榮開始變得好高騖遠。

上市當天他還對友人說:“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會去掙一分錢,我就花錢。

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他做了兩件事情:在上海成立“施氏家族慈善基金”,高調做公益;在無錫新區修建尚德電力總部,其中的一整面全球面積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幕牆,成為無錫市的標誌性建築物。

同行都感慨:“去了尚德才覺得自己是鄉鎮企業。”施正榮希望尚德是一個35歲左右的中年男子,不僅會賺錢,還要高大英俊,為行業做出表率。

施正榮也成了一個好面子的人。只要有一個老外在場,便要求高管們必須說英文,他偏愛那些“簡歷光鮮、有跨國公司背景和海外生活經驗的高管”。

那時候,錢對於施正榮而言,只是簡單的數字。他曾經花20萬美元包一架公務機去參加達沃斯論壇,同美國副總統戈爾共進午餐,與英國查爾斯王子談合作,給自己買了近十輛頂級豪車,見不同人時會開不同的車。

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也有人說“首富先生”沒變。他依舊不愛應酬,不去酒吧,不去KTV,不打球,不玩古董,也不信宗教,只每年帶著全家去澳洲度假。他依舊愛吃河豚,再喝點白酒,或者下班後去尚德附近的一家日本料理店點一份涼拌三文魚。跟同學在一起高興時,“還是那個樣子,還是那個味道”。

不過,當時的施正榮,確實有狂妄的資本,他不僅是中國首富,身家186億,而且引發了中國光伏行業的第一波熱潮。

尚德的成功,也成為了“海歸科學家+地方政府+海外資本”合作的典範,一時間成為各地效仿的對象,全國各地紛紛引進技術和資本籌建光伏企業和光伏產業園區。


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4


然而,在一片歌舞昇平中,施正榮的尚德,還有其背後的光伏產業,其實暗藏危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給光伏市場吹進了一股寒風。施正榮卻選擇讓尚德保持極速擴張,不僅是他一人,其他企業、政府和金融機構也相信光伏業前景依然一片大好。

2009年初,國開行江蘇分行和中行無錫分行共同向尚德提供了2億美元的貸款。對光伏業的大力支持隨處可見。尚德的銀行貸款從2005年末的0.56億美元攀升至2011年底的17億美元,暴增近30倍。

但遍地開花的光伏產業讓光伏產品價格暴跌,價格戰愈演愈烈,不斷有企業曝出讓人驚詫的跳樓價。國內光伏產業的產能80-90%都要依賴對歐美市場的需求,而越來越低的中國光伏產品價格,讓美歐等國家對中國展開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而且遭受債務危機的歐美市場,對太陽能的補貼和對光伏產品的需求大大萎縮。

貸款太多,債主太多,當暴利無法維繫時,尚德電力步入危局。

2010年,尚德主業開始虧損,到了2012年上半年,尚德的下滑一發不可收拾,平均每天都要虧損1000萬元。股價也從80美元一路跌破1美元,而施正榮也從186億身家迅速歸零。

2013年3月20日,尚德宣告破產重整。至此,施正榮和尚德電力所有的一切,在短短12年內從零到巔峰又從巔峰迴歸到零。

縱觀尚德的的成敗過程,我們得出三條結論:

1、成也政府,敗也政府

尚德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當年尚德創立,是無錫市政府牽線當地8家國企,湊了650萬美元入股合夥。後來同樣是因為政府的支持,國有股在尚德上市之前選擇退出。

當時的政績觀是:高投入就能創造高GDP。打著新能源旗號的光伏行業自然成為地方政府的香餑餑。

地方政府不光為光伏企業提供場地廠房,還做了大量信貸擔保。由於光伏發電的成本高於傳統能源發電,2011年僅金太陽項目國家就補貼了94億元人民幣。

而尚德的失敗,更是離不開政府。因為政府的鼓勵機制,導致光伏產業天生畸形,靠補貼發展起來的光伏產業,根本就不是市場化產物。過度投資和非理性生產,更是付出了高汙染和高耗能的環境代價。

眼見失控的光伏產業,同銀行綁架在一輛高速列車上的地方政府,不得不進行行政干預。救了一個企業,卻毀掉了整個行業。

2、90%的原料依靠進口,90%的產品依靠出口

只靠一條腿,再寬敞的路也容易絆倒。

在尚德帶領的短短几年時間,中國光伏產能佔到全球一半以上,全球前十大光伏組件生產商中國包攬了前五名。

雖然成績斐然,卻不得不面對“90%原料依靠進口,90%產品依靠出口”的現實,這樣的市場倒掛導致光伏產業嚴重受制於人。

而光伏最重要的原材料多晶硅,也基本上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價格最高時甚至達到每千克400美元以上,佔整個光伏產業鏈70%的利潤。

施正榮不想被人扼住咽喉,也想攀上利益鏈的上游,再加上當時同行“排著隊購買”的惡性競爭環境。他軟磨硬泡,天天和MEMC公司(美國知名半導體芯片公司)CEO通電話,才簽下為期十年,價值60億美元的採購大單。但後來由於過剩,多晶硅價格暴跌,導致籤長單的企業不是破產就是債臺高築,尚德在2011年賠付了2.12億美元取消協議。

3、越是產能過剩,越要擴大規模

中國光伏企業“一窩蜂”式的發展方式,是導致寒冬來臨最重要的原因。

據悉,當時中國有600多個城市把光伏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多晶硅爐像大鍊鋼鐵一樣遍地開花。以浙江為例,浙江省共有光伏企業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於2010年9月以後,越來越多的湧入者必然導致競爭加劇,中國光伏行業的利潤率也迅速從139%下滑到20%。

2011年,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美國和歐洲開始對中國光伏產業開展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作為世界第一大太陽能應用市場,歐洲市場佔尚德銷售的45%,而美國的懲罰性進口關稅,更是讓尚德等企業利潤急劇縮水。

在遭遇國際貿易壁壘之後,過剩的產能又無法通過國內市場進行消化。

當時正在高速路上飛馳的施正榮並未剎車,他清楚光伏產業其實是披著高科技外衣的製造業,近幾年沒有重大技術突破,而競爭拼的主要是成本,只有擴大規模才能降低成本。

尚德一度進行自殺性銷售,賠本的同時又擴大產能。可擴大規模又無異飲鴆止渴,這恰恰是產業還不成熟的標誌。

5


在古羅馬帝國,當大將在戰場上獲取勝利,步入凱旋門時,在兩邊群眾如潮的歡呼聲中,按照慣例會有一位僕人提醒主帥說:“這一切僅僅是過眼雲煙。

他用5年成為身價186億的中國首富,作死再用7年讓一切歸零


不僅是戰場上的勝利,商場上的勝利也是如此,一時的風光並不代表一切

翻開過往的富豪榜,幾年前的富豪可能數年後就銷聲匿跡,那些曾經炙手可熱的商界人物,有可能變得一貧如洗、聲名狼藉,甚至淪為階下囚。

從當年的施正榮,再到現在的賈躍亭,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著這一個真理:短時的做大做強並不算什麼,重要的是為企業爭取長遠的發展機會。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向北流。”對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心存敬畏,這才是一個成熟的企業家、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有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