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有力支撐 刷臉支付 灣區“露臉”

廣東新增高科技企業全國第一、孵化器數量全國第一 為建設灣區提供有力支撐

提供有力支撑 刷脸支付 湾区“露脸”

刷臉支付機

提供有力支撑 刷脸支付 湾区“露脸”

智能衝浪板

提供有力支撑 刷脸支付 湾区“露脸”

鵬城實驗室

提供有力支撑 刷脸支付 湾区“露脸”

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園

提供有力支撑 刷脸支付 湾区“露脸”

南海立體通訊項目示意圖。

統籌:王納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納、馬駿

隨著今年8月支付寶刷臉支付宣佈商業化以來,刷臉支付這種高科技,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後不用帶手機也能完成各種付款了。據螞蟻金服公佈,全國上百個城市的超過百萬消費者已經率先體驗了支付寶刷臉支付的便捷。

這又是科技改變生活的一次大踏步跨越,而這一步跨越的背後,我們又看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企業的力量——原來,支付寶刷臉支付機器所使用的攝像頭,全是由深圳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面對廣東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採訪團,該企業負責人自豪地說:“如果從量產可供貨的角度來說,我們目前在全球的競爭對手只有英特爾。”

說起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力量,我們一般都會想起華為、騰訊、中興,但事實上,很多像奧比中光這樣的新興科技企業已經在其細分領域內領跑全球。據廣東省科技廳公佈的數據,2017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淨增1.3萬家,存量達3.3萬家,同比增長66%,繼續保持全國第一;2017年,全省建有孵化器777家,眾創空間735家,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數量均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其中廣州天河區“A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總數位居全省各區(縣、市)第一。靚麗的數據背後,是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產業的全面騰飛。

典型企業:奧比中光

刷臉支付背後有一顆智慧之眼

近日,跟隨廣東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採訪團,記者在深圳奧比中光展覽廳也感受了一次刷臉支付的便捷。在挑選完商品後,消費者只需站在屏幕前露一把臉,機器就會完成人臉自動識別,然後消費者只需要輸入自己的手機號碼,即可完成付款。當然,這個過程的前提是消費者要在支付寶裡開通了刷臉支付功能。整個環節體驗下來,在自助收銀機上從結賬到刷臉支付整個過程耗時不超過10秒,而且也不必輸入複雜、繁瑣的密碼,降低了使用難度。如今這套設備在包括肯德基、卜蜂蓮花在內的一些藥店、便利店、快餐店、商場等場景中已經投入使用。

據奧比中光的技術人員介紹,去年9 月,奧比中光與螞蟻金服合作,共同推出了3D刷臉支付設備,設備使用的攝像頭就是奧比中光基於3D 傳感技術的Astra 3D傳感攝像頭。這套3D傳感攝像頭進行人臉識別時,內置的點陣投影器會投射幾萬個肉眼不可見的紅外點到用戶的臉部,由於人臉本身的輪廓結構的不同,紅外光線產生的點陣圖案便會發生圖像變形。紅外鏡頭在收集點陣圖案並經過3D圖像處理芯片處理之後,便可獲取用戶的3D人臉信息。

當今市面上大多數的人臉識別都以2D圖像為基礎,但是由於2D圖像無法記錄臉部的深度信息,因此2D人臉數據並不完整,這也就給了虛假照片、視頻或人臉硅膠面套的可乘之機。而這套3D刷臉支付設備可完整掃描3D人臉信息,所以安全性極高。

提前佈局打破國際技術壟斷

支付寶刷臉支付的商業化讓很多人開始知道了奧比中光,但事實上,在3D傳感領域,奧比中光的品牌早已得到業界的認可。他們是全球第四家、亞洲首家能夠量產消費級3D傳感攝像頭的企業。在採訪時,奧比中光的財務副總裁陳彬很自豪地說:“如果從量產可供貨的角度來說,我們目前在全球的競爭對手只有英特爾。”

高新技術企業要發展就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核心技術優勢,陳彬告訴記者,奧比中光的核心技術優勢有多個方面,目前公司已申請專利400多項,3D傳感領域專利數位列世界前三。他們自主研發的3D傳感技術包含芯片、光學系統、算法等多項技術,開發難度極大,是國際範圍內少數幾家掌握3D傳感多核心技術的廠商之一。

據其介紹,作為國內最早在3D傳感領域打破國際壟斷,實現國際化突破的企業,奧比中光在創業初期異常艱辛。因為起步比別人更早,走得比別人更快,以至於整個研發過程困難重重。

奧比中光在2013年開始在消費級3D傳感領域探索的時候,包括後來2015年開始手機3D攝像頭的研發時,整個國內在這些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沒有掌握核心算法的芯片,沒有達到要求的重要零部件,也沒有太多可借鑑的生產經驗,而在國際上這項細分領域也是被少數幾家巨頭掌握著核心技術。

在研發最關鍵的時候,奧比中光研發人員的工作真可謂是披星戴月。記者採訪時遇到一位研發部門的老員工,他是一個典型的技術研發人員,不是特別善言辭,對於自己的工作時間,他只是靦腆地笑了笑,說:其實奧比人心裡都是這樣憋著一股勁,想要做點實際有價值的事情出來。他說:“因為3D傳感技術需要有芯片設計與開發、軟件算法、光學模組、SDK軟件開發包等多個模塊組成的,每一塊都是難點,我們在每一個模塊都有頂尖的技術團隊在研發,在每一塊做出來後,還需要把各個模塊都耦合在一起,又需要經過無數次的實驗,這當中有太多失敗的經歷,才最終做到量產。”

如今,奧比中光正在積極賦能包括手機、新零售、智能家居、IoT等領域,並致力於打造人工智能3D視覺領域的星火生態圈,目前在全球已有近2000家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公司採購奧比中光3D傳感攝像頭,包括OPPO、惠普、螞蟻金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多家世界知名企業。

典型孵化器: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

這款機器人打磨出最合腳鞋底

高新科技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孵化器的撫育。如奧比中光初創時就在深圳的一個孵化基地留學生創業園待過一段不短的日子。如今在大灣區,已經有超過700家的孵化器在為高新科技企業服務。東莞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鞋子到底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然而實際上每一隻腳的腳底都可能存在細微的不同,怎樣才能製作出最為合腳的鞋底呢?在碧樹掩映、環境怡人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東莞李群自動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石金博博士和她的夥伴們,便針對製鞋行業的實際,研製出一款HL10六軸機器人—SI3300 EVA鞋底打磨設備。

據瞭解,在以前打磨製鞋環節往往需要2至3名熟練工人合作完成,而如今一臺這樣的機器人便可輕鬆搞定。它通過3D激光掃描儀獲取鞋底輪廓後,可適時在線生成軌跡,將精度提高約70%,以降低生產過程中因不可控變形引起的軌跡誤差。同時還能在線檢測打磨輪磨損程度,自動補差磨損量,以保證打磨的均勻度和完整度。頗為智能的是,這一鞋底打磨設備亦能在線識別、切換不同的鞋形和鞋碼,從而讓鞋底更合腳。更換不同的夾具,還能打磨鞋楦、水龍頭和手機外殼等。

“這款機器人從結構、控制系統到算法,都是我們自主設計完成的。”石金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儘管六軸構型不算稀奇,但在設計時候基本上是全軸轉化的,比如結合運用場景,考慮到肩肘段的使用範圍,“通過全軸轉動整個機器人可以180度甩過去,不用轉個大圈”,在狹小工作空間效率更高。

據其介紹,該機器人兩軸各驅動1500瓦的驅動密度,整體可達3000瓦,同時控制器採用分佈式架構,如是驅動效率與軟硬件分佈式架構,“都是世界首創的”,這也使得整個控制驅動和運算效率做到目前國際最高。

孵化器以勇於創新的學生為核心

實際上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成立運營尚不到4年時間,由頂尖機器人大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領航”。2010年,李澤湘的第一批創新團隊來到了松山湖。2014年11月26日,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正式揭牌成立。截至目前,孵化實體80餘家,成功引進53家創業企業和32個創業團隊,其中27家創業團隊成功孵化成公司,基本上涵蓋了機器人各領域,總產值超過19億元。所研發的運動控制器、諧波減速器和精密減速器,成功突破技術封鎖。基地在孵企業、團隊職員超過1000人,大多數員工為海內外名校畢業生。

作為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建設執行團隊核心成員,石金博也是李澤湘的學生。“全國各地都有不少留學生創業園,但裡面成功的企業並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回國創業需要花費不少時間瞭解國情,導致錯失良機。”石金博說,松山湖機器人基地以勇於創新創業的學生為核心,由老師、學校及地方政府共同構建起創新科技產業化生態體系,讓創新創業項目能夠最大化地見到孵化成效,從而開啟了創新創業人才聚集松山湖的新引擎。

石金博說,松山湖機器人基地計劃十年內打造運動控制與高端裝備、工業與服務機器人和高端消費產品等三大企業群,實現產值超1000億元,稅收超100億元,上市公司超10家的目標。

典型新科研機構:

鵬城實驗室5個科研項目已順利展開

目前,新型研發機構作為廣東省創新“土壤”上成長起來的科技“新業態”。在眾多新型研發機構裡面,最惹人關注的當屬廣東於2017年12月22日啟動了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深圳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佛山先進製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東莞材料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首批4家省實驗室建設。他們分別坐落於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四個城市。

在深圳南山區留仙洞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萬科雲城,遠遠就能看到豎著的鵬城實驗室的大牌,附近新建的樓盤很多都還沒有啟用,但位於一期8棟的鵬城實驗室卻已經早早開始投入使用了。2017年12月22日,廣東省正式啟動建設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深圳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就是其中之一。記者瞭解到,鵬城實驗室目前設有網絡通信、先進計算和網絡安全三個研究方向,分別由中國工程院劉韻潔院士、高文院士、方濱興院士任方向責任院士。

記者在鵬城實驗室看到,三個研究中心下設項目組,已經有150多名科研人員到位,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研究工作。目前已開展未來區域網絡、南海立體通信、雲腦平臺及智能應用、網絡技術仿真驗證平臺、自主可控生態環境在內的五個重要項目。

在綜合展示廳,記者看到了一個小型金字塔結構的玻璃櫃,裡面赫然是我省和我國南海地區的立體圖,從下到上還能看到浮空飛行器、衛星的示意圖。原來,這就是網絡通信研究中心的南海立體通信網絡示範驗證平臺項目,其目的就是要在南海搭建一個立體的通信網絡。科研人員自豪地告訴記者:“如今我國南海的通信網絡速度只相當於我們陸地30年前的水平,如果我們這個項目成功了,今後南海的通信網絡速度就能跟陸地一樣了。”科研人員介紹,這個平臺是要綜合運用岸基、浮空平臺、衛星、空間通信、浮臺、艦船和一體化地面管控中心等技術,提出南海立體通信網絡一體化架構,使其符合南海海洋通信氣候環境特徵、實現無縫覆蓋,最終構建南海立體網絡。可以預計,這個項目的研究對國防建設、海洋漁業、旅遊業等都有重要意義。比如,漁民出海打魚也可以追網劇了,遊客坐遊艇出海也可以“吃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