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信息迅速發展,中國成為全球平臺經濟版圖重要一部分

10月24日既是聯合國日,也是世界發展信息日。中國自千禧年後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經濟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最大生活區別則是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足不出戶即可瞭解全球最新資訊,還有外賣、網遊、各種o2o服務等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讓人們從衣食住行各方面感受到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便利生活。

信息技術發展衍生平臺經濟

過去二十多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平臺經濟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悄然崛起,迅速改變生活、生產方式,經濟社會影響與日俱增。

平臺經濟興起作為數字時代最突出的商業變革之一,具體來說就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依託迅速崛起,圍繞互聯網平臺組織起來的經濟活動,從而構成現代意義上的平臺經濟。現代平臺經濟打破時空界限,釋放新活力,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加速從經濟舞臺邊緣走向中心。

信息技術賦予平臺經濟的獨特屬性

依託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而來的平臺經濟,其屬性賦予了其發展快、滲透廣、影響深的特徵。

20年前沒有一家平臺企業,2006年僅有微軟1家,2017年有7家,而且蘋果、谷歌、微軟等平臺企業的市值超過美孚石油和強生等老牌跨國企業。

在行業中的滲透呈現出從線上到線下、從消費到生產、從服務業到工業的順序規律。現代平臺經濟最早產生於軟件、電子商務、社交媒體等高科技數字化服務行業,微軟、亞馬遜、臉書等超級平臺企業是其中的開拓者,深刻改變了高科技服務業發展模式。此後,平臺經濟逐步向餐飲住宿、交通出行、教育醫療等傳統服務行業快速滲透,優步、Airbnb、滴滴、摩拜、美團等成為引領平臺經濟發展的新貴,推動傳統服務業革新,促進線上線下結合服務新模式蓬勃興起。

平臺經濟作為生產生活方式變革的推動者和引領者。技術方面,平臺經濟引領前沿技術創新發展。平臺匯聚、處理海量數據,融合線上線下,推動雲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網絡信息前沿技術突破創新,快速商業化。商業模式方面,平臺經濟促成供需雙方直接交互、彈性精準匹配,深刻改變傳統迂迴型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分享經濟、眾籌眾包等都是平臺經濟與傳統商業模式融合創新孕育出的典型模式。就業模式方面,平臺經濟為個人賦能,促使勞動者不必進入傳統企業就可以直接參與市場競爭,推動傳統僱傭型就業向靈活型就業轉變。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催使我國平臺經濟迅猛發展

20世紀,我國平臺經濟孕育起步。近二十年來,網民優勢、市場優勢、後發優勢三重優勢聚合發力,共同推動我國平臺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新浪、阿里巴巴、騰訊等新興平臺企業,在網絡媒體、電子商務、即時通信等少數先發領域率先興起,隨後平臺經濟蓬勃發展,連點成面,全面開花。

一方面,早期的新興平臺企業迅速成長為行業巨頭,比如,2016年阿里巴巴交易規模突破3萬億元,後來居上,超越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企業。這不僅改了人們傳統去商場購物的生活方式,也衝擊著商業結構的迅速改變,由以前的單獨門店商鋪,逐步轉向互聯網+線下門店的方式。

另一方面,平臺經濟不斷拓展行業滲透邊界。付費內容、在線直播等新興領域平臺企業不斷崛起,如愛奇藝等大視頻平臺VIP獨播內容、付費影視;抖音等APP直播、小視頻平臺的出現,都改變這人們的娛樂消費模式。還有交通出行、醫療、教育、體育彩票等傳統服務業領域獨角獸平臺企業紛紛湧現,如滴滴出行可以隨時隨地約車方便出行;叮噹快藥讓患者足不出戶即可快速買到藥品,再也不用擔心獨自一人在家生病的問題;尚德等線上教育平臺的出現,讓全國各地的想要學習的學子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求知;當前互聯網線上售彩雖被禁止,但是類似於500彩票這樣的新零售模式購彩平臺的出現一定程度改善了用戶的購彩體驗,不僅讓體彩用戶們更加方便的瞭解體育、彩票相關資訊,用戶也可以通過直接線上選號,線下智能終端完成付款取票,或是在其合作的酒吧、便利店等人群易聚集的地方,直接藉助智能終端購買彩票。

隨著我國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新平臺類型的一個又一個出現,中國早已通過市場應用帶動本土創新,實現了從模仿追趕到創新驅動,乃至引領全球的蛻變。例如近兩年快速興起的摩拜、ofo等自行車共享平臺,正在引領世界發展潮流,引發國外效仿。

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進步,平臺經濟也將持續深入發展,中國早已成為全球平臺經濟版圖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維持並繼續擴大既有成果,也將推動我國平臺經濟再攀新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