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964年10月16日,中國首枚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號,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圖為《人民日報》為此發行的號外。試驗是在下午5點進行,在經過反覆核實消息後,晚9點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對外宣佈這一重大消息。

1956年,國家制定了科學技術發展的第一個遠景規劃,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列為12項帶有關鍵意義的重點任務的第一項,同時部署了兩個更大的項目:原子彈和導彈。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以周恩來為主任的中央十五人專門委員會,加強對原子能工業建設和加速核武器研製、試驗工作以及核科學技術工作的領導。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全國“一盤棋”,集中攻關,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圖為毛澤東主席接見兩彈元勳朱光亞。

中國原子彈試驗成功,一舉打破了超級大國對於核武器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一大批最優秀的科學家、工程師、管理者為之付出了極為艱辛的代價,他們被稱之為民族的脊樑。圖為兩彈元勳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


中國原子彈試驗成功,震驚世界, 美國的《紐約時報》1964年10月17日、18日兩日關於中國原子彈的報道多達幾十篇。圖為對於對於錢學森的報導,西方記者認為畢業於美國、曾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教授的錢學森“可能在昨天的原子彈爆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美國總統約翰遜取消了原定的競選行程,發表電視講話,表示中國的核試驗“不出所料”,讓美國的盟國不必擔心“立即會發生戰爭的威脅”,但此次爆炸是“世界歷史上最不幸的時刻之一”。由於中國沒有公佈試驗地點,所以美國媒體做了各方面的分析和推測,圖為《紐約時報》所分析的幾處可能地點。

中國的核武器開發和研製,都是在蘇聯撤回援助專家以及一系列經濟封鎖的不利條件下獨立完成,因而對於蘇倆方面也造成重大沖擊。但是在前一天,也就是10月15日,正好趕上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下臺,所以當天的蘇聯媒體幾乎都被國內政局的消息佔據,對於中國原子彈爆炸只做了簡單報道。1964年10月16日的原子彈爆炸成功,標誌著近代屢受外敵欺辱的歷史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