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壟斷”的生意不好做 中海能源擬轉讓中海金洲51%股權

“打破垄断”的生意不好做 中海能源拟转让中海金洲51%股权

近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公告顯示,中海油旗下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能源)擬1.19億元轉讓其持有的中海石油金洲管道有限公司(以下中海金洲)51%股權。

據這家管道製造公司另一家股東——金洲管道(002443,SZ)介紹,中海金洲是中海油在國內設立的唯一一家油氣管道製造企業,其開發的海底輸送用X70鋼級直縫高頻電阻焊管,打破了該品種我國海底油氣輸送管線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然而,就是這樣一家打破壟斷局面的公司的盈利能力難稱理想。

擬轉讓51%股權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顯示,中海油控股子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擬以1.19億元底價轉讓中海金洲51%的股權。

中海金洲的另一大股東是上市公司金洲管道。在金洲管道看來,這家公司比較優質,中海金洲是中海油在國內設立的唯一一家油氣管道製造企業,其開發的海底輸送用X70鋼級直縫高頻電阻焊管,打破了我國海底油氣輸送管線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不過,轉讓公告顯示,中海金洲近兩年的業績卻不理想,去年微利,今年則處於虧損狀態。去年,公司營收3.95億元,但淨利潤只有433.8萬元;公司截止今年7月底的營收為1.66億元,淨利潤虧損1126.87萬元。

中海金洲資產負債率有所提升。中海金州今年總資產5.18億元,總負債3.11億元,資產負債率約60%,去年的負債率約為49%。

中海金洲業務涉及石油及天然氣、煤輸送用的高頻直縫焊管、油套管和建築用結構管的製造,還涉及焦炭銷售、代銷等業務。

相比於主營業務管道製造的不理想,公司焦炭買賣業務則是慘不忍睹。2014年8月,中海金洲與天津東能礦產貿易公司(以下簡稱天津東能)、山西省焦炭集團呂梁焦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呂梁焦炭)簽訂三方焦炭年度供貨協議,中海金洲作為採購商向呂梁焦炭採購焦炭,天津東能作為需求單位向中海金洲購買焦炭。

中油金洲本以為可以小賺一筆,但焦炭呂梁未按合同交貨,合同不按時執行。更為重要的是,貨沒有收到,但錢卻付了。截止2015年12月31日,此筆貿易項目賬面預付賬款餘額5293萬元,預收賬款餘額1205萬元,造成公司資金佔用4088萬元。

中海金洲此前已就該事項提起訴訟,就預付貨款責成呂梁焦炭和天津東能返還,並且在2017年1月收到法院勝訴判決。但是,截至此次轉讓的資產評估時,該款項仍未能收回,預計收回的可能性很小,故計提評估風險損失4088萬元。

本次轉讓,原股東未放棄優先受讓權。金洲管道是否有意競購這部分股權,如何處理共同所有的專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10月29日致電金洲管道董秘辦,截至發稿時並未接通電話。

中海金洲業績有波動

2006年,中海油與浙江民營企業金洲集團“聯姻”,組建了中海金洲並落戶於杭州都市經濟圈四大城市之一的湖州市。

中海油官網介紹,中海金洲是國內第一家引進高頻直縫電阻焊鋼管自動生產線的企業,主要製造和銷售石油類套管以及用於石油、天然氣輸送的高端鋼管,並在成立當年承攬了中國海油文昌油田群海管制造項目,結束了我國海底管線依賴進口的歷史。

中海金洲成立後的幾年,產品以出口為主。中海油官網介紹,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中海金洲的電阻焊鋼管已遠銷海外,海外市場份額已佔公司全年鋼管銷售額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由於國際金融環境的變化,中海金洲從那時起改變發展戰略,從外銷轉向內銷。

中海金洲2010年、2011年均處於虧損狀態,2012年到2013年則盈利,淨利潤分別為734萬元和1251萬元;不過2014年到2016年,公司虧損幅度又繼續變大。去年剛剛盈利,今年則又出現虧損。

這也拖累了上市公司金洲管道的業績。金洲管道今年三季報顯示,金洲管道本期虧損1920萬元,同比減少3757萬元,同比下降204.54%。其中,聯營企業中海金洲本期投資虧損1927.92萬元。

而且,對於準備上市的中海能源來說,中海金洲的業績顯然也會是一個拖累。2016年7月,中海能源提交招股說明書,直到2018年1月再次更新招股書。

中海能源2015年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93億元,其中,呂梁焦炭拒不履行合同,預計預付賬款無法收回,計提預付賬款減值準備4088萬元。中海能源此次轉讓股權的原因是什麼,是否是為了上市鋪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中海能源,不過電話暫時無人接聽。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