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山藥成熟,60歲老人坐泥土上採挖,一米一塊二一天僅掙百元


10月25日,山西運城,坐在潮溼的沙土地上的常師傅正握著一把專用鐵鏟小心地挖一根山藥。常師傅今年60歲,入秋以後,他把自家地裡的農活忙完後,再沒有可做的事情,於是開始跟著村裡幾個沒有外出打工的中老年男人,一起到黃河灘地裡打零工,幫助種植戶挖山藥。

山藥是一種藥食兩用的薯蕷科植物,根莖生長在地下,每年的11月左右開始成熟,人們平時食用的山藥就是深埋在地下的根莖。目前,在國內的其他一些地方,挖山藥已經由機械代替人工,但晉南的種植戶為防止折斷,仍喜歡用傳統的人工採挖方式,以保證山藥的完整度和品相,期望賣出更好的價錢。

常師傅介紹,灘裡種植山藥的大多是外地人,以河南、山東人為主。每到山藥採挖季,種植戶們就開始從附近的村子僱用臨時人員幫助挖山藥。挖山藥的時間可長可短,可以挖一天,也可以隨著種植戶一直將地裡的山藥全部挖完。“很隨意,想幹就多幹幾天,不想幹可隨時離開,比較自由。”圖為滿頭大汗的常師傅。


“今年挖山藥的工錢是挖一米地給一塊二,但不能求快而頻繁挖斷山藥,否則會扣錢。”常師傅說,他們每天早上6點開始,晚上5點半結束,僱主管早上和中午兩頓飯。“幾乎全天就是這樣在挖,一天也就挖100多米,掙130元左右。”

據瞭解,挖山藥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並不是誰體力好就挖得多,就能多掙錢。“剛開始挖的時候速度一般都比較慢,掌握技巧後,才能提高速度,畢竟還是要給僱主保證質量嘛。”常師傅介紹,他們這批人中,年齡最大的70歲,但挖山藥的速度卻不是最慢的。

尚師傅今年40歲,戴著一副眼鏡,看著像名知識分子。他說自己一天也就挖個140米左右,掙150元到170元,如果地好山藥長得整齊,可能就挖得快一些,能多掙點。

山藥在地下長得深,為了節省體力和防止太勞累,挖的時候不能站著,而是要直接坐在地上。尚師傅說這是一種最經濟的挖山藥的方式。圖為一名坐在地上挖山藥的男子。

為避免潮溼的泥土傷害身體,也怕磨破褲子,挖山藥的人會在屁股下墊一個厚厚的軟墊,挖一棵挪一下,等挖完一壟地,身後的泥土也被壓得光滑平整。

圖為常師傅坐在自己縫製的蛇皮袋坐墊上挖山藥。

挖山藥主要靠臂力,以男子居多,但種植戶也會僱一些中老年婦女幫助收集挖出的山藥,紮成捆後放置到存儲地,等待客戶上門收購。圖為兩名婦女在收集挖出的山藥。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頭條號大河鄉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