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神話破滅:股價跌停,一週蒸發近2000億!

史上第一次,茅臺一字跌停!

歷史第一次!誰能想到,被無數投資者奉為白馬股的代表、價值投資圭臬的貴州茅臺,今天出現了史上第一次一字跌停!

截止收盤,貴州茅臺股價仍然牢牢封死在跌停板。

茅臺神話破滅:股價跌停,一週蒸發近2000億!

(一字跌停)



最近一週,茅臺股價從700元跌到了550元一線,市值蒸發更是超過1800億!

茅臺的跌停,也讓上海幼兒園家長群裡的基金經理,“小國寶”的爸爸又火了一次。


茅臺神話破滅:股價跌停,一週蒸發近2000億!


調侃歸調侃,茅臺作為白酒行業當之無愧的一哥,他的倒下造成了整個行業的崩塌:截至收盤,古井貢酒、五糧液、洋河股份、伊力特、今世緣、捨得酒業、水井坊、山西汾酒、口子窖悉數封於跌停板。

老白乾酒、迎駕貢酒、酒鬼酒等,收盤價格也逼近跌停。


茅臺神話破滅:股價跌停,一週蒸發近2000億!


所有白酒股不是跌停,就是在跌停的路上。

跌停導火索:業績不及預期

茅臺為何跌停,直接原因是業績增速太低。

昨天,貴州茅臺公佈了2018年前三季度財務報告。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22.42億元,同比增長23.0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47億元,同比增長23.77%。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貴州茅臺今年第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實際同比增長率僅為2.71%。

2.71%,雖然淨利潤仍在增長,但這一數據還是太差了,要知道,此前最低的單季度增速為2017年一季度的25.24%。

2.71%對比25.24%差了多少?自然不言而喻。

表面看,是業績的低於預期造成了茅臺的一字跌停,但仔細分析,僅僅是業績走弱的原因嗎?

雖然跌停,但茅臺股價仍高達549元,牢牢佔據著A股最貴股票的位置。每買1手茅臺,所需資金仍高達5.5萬元左右。

很顯然,茅臺不是普通散戶能買得起的,其跌停自然也不是散戶們砸的。

機構:價值投資還是價值投機?

不是散戶,自然是機構。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三季度,持有貴州茅臺的基金產品高達801只,排名A股所有上市第二名,僅次於中國平安。

從茅臺前十大股東可以看出,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持股1226.28萬股,位列第4大流通股股東;中央匯金公司持有1078.73萬股,排在第5,證金公司持有803.75萬股,排名第6;社保基金101組合持有262.99萬股,位居第10。


茅臺神話破滅:股價跌停,一週蒸發近2000億!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在公募基金中,華夏基金持有量最多,持股達893.75萬股;其次是易方達,持有量為742.87萬股。銀華、南方、富國、景順長城、招商、華安的持有量也都超過了200萬股。

持有茅臺的機構,實在是太多太多......

上市17年以來,茅臺累計漲幅已經達到100多倍,業績更是連年增長,茅臺酒在整個白酒行業的地位更是獨一檔,沒有任何一個對手能與之抗衡。茅臺酒更是身份的象徵、地位的代表。


茅臺神話破滅:股價跌停,一週蒸發近2000億!


2016年初的“股災3.0”以來,大量小盤股票跌幅慘重,大盤藍籌股則走出上漲行情,這一點從滬深300指數和創業板指數2016-2017年分道揚鑣的走勢可以明顯看出。


茅臺神話破滅:股價跌停,一週蒸發近2000億!



正是從2016年開始,貴州茅臺從不到200元的價格一路上漲至2018年年中的近800元,在很多小盤股下跌的“哭爹喊娘”的兩年多之內,股價翻了近4倍。

2年多漲幅近4倍,這還是“價值投資”股嗎,更像是成長股。

股價越漲,茅臺越是被神話,而基金們,一邊面臨監管層對炒作小盤股的嚴格監管,一邊又受制於最低持倉規定,只能在熊市中抱團取暖,扎堆進入那些大盤藍籌股當中。

而業績優良的茅臺,無疑是他們的首選。

基金在2016-2017年這兩年的抱團取暖,也是很多大盤藍籌最近兩年多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

但從今年年初以來,大盤藍籌股開始轉頭向下,滬深300指數從年初最高的4400點跌到了如今的3000點,“價值投資”的信仰開始動搖。

這就造成了大盤藍籌股從被機構“搶著買”變成“比誰賣的快”。股價越是下跌,機構為了避免加重損失也好,清盤也罷,都會將資金從大藍籌中陸續撤出。

最終,機構的跑路輪到了以茅臺為代表的白酒股。

茅臺的跌停,很多人認為是一些別的原因,比如最近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中,有“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菸酒”的規定,增加了“國家加強對公民過量飲酒危害的宣傳教育”的表述。

除此之外,假茅臺的泛濫對茅臺的股價也是一種衝擊。

但作者認為,茅臺跌停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股價漲幅太大,在熊市中有很強的補跌需求。

茅臺業績增速放緩的背後,其實是高端消費的放緩,這背後的經濟大環境因素,想必各位都清楚,這裡不做具體表述。

當機構們抱團取暖,把“價值投資”炒成了“價值投機”,茅臺的下跌其實已經註定,只是時間早晚。但茅臺以“一字跌停”這種決絕的方式來證明,恐怕還是超乎了大部分人的想象。

不止是茅臺,不止是白酒股,今天跌停的還有美的集團、海天味業兩隻績優藍籌股。

這說明,幾乎所有的“價值投資”股都在補跌。

茅臺下跌的影響

2018年10月29日,是茅臺史上第一次“一字跌停”,這無疑是一個風向標事件。

茅臺是機構扎堆重倉股,也是長線資金的重要持倉股。上漲時,抱團取暖的機構滿心歡喜,稱兄道弟;

但到了下跌時,比的就是誰跑的快,越是先“翻臉不認人”,才越能保住自己的資金。

機構的拋單導致了茅臺的跌停,而茅臺的跌停又會讓持倉的機構發生踩踏,如此循環下去,參與茅臺的資金必然會越來越少。

茅臺的倒下,是近7000億巨大市值的股票籌碼鬆動,這對各路基金的心理衝擊是很大的。

基金的贖回壓力決定了其“越跌越賣”的行為,這無疑又一種“雪上加霜”。市場的重心也會進一步下移。

結語

什麼股票都是這樣:低了有價值,高了都是泡沫。媒體越是對高高在上的股票大喊“價值投資”,投資者越是要高度警惕,別當了“價值投資”口號的接盤俠。

從某種意義上說,走下神壇的茅臺才更接近真實的自己。茅臺終究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

在這個連茅臺都能一字跌停的年頭,在這個李詠說走就走的日子,還是多健身,少喝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