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上)




唐高祖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人,祖籍邢州堯山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兒子李世民。貞觀九年(635年),李淵病逝。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李治即唐高宗,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李績、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由於他勤於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史稱"永徽之治"。後期高宗的健康狀況不佳,政權由高宗向武則天手中轉移的趨勢逐步形成。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

唐中宗李顯,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李顯在位期間,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唐中宗李顯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去世,終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葬於定陵。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初名李旭輪、李輪。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第四子。在位期間僅是母親武則天的傀儡。他在武周建立後,被降為皇嗣,後復封為相王,參與神龍政變。景雲元年(710年),在唐隆政變後被再次擁立為皇帝。他寵信妹妹太平公主,致使公主幹政,與太子李隆基爭權。先天元年(712年),禪位於李隆基,退為太上皇。


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景龍四年(710)唐中宗死後,李重茂被韋后立為皇帝,而形同傀儡,實權均屬韋后。同年,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韋后,李重茂被廢。

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738年被立為太子。安史之亂爆發後,與玄宗、楊貴妃倉皇逃往成都,行經馬嵬驛,軍士譁變殺楊國忠,並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馬嵬民眾攔阻玄宗請留,玄宗不從,李亨留下,同年農曆七月十二日即位,尊玄宗為太上皇。

李豫,即唐代宗,初名李俶,唐肅宗李亨長子。李豫在位時期,改革漕運、鹽價、糧價等,實行了安定社會,發展生產,"以養民為先"的財政方針。

唐代宗李豫長子。李適在位前期,以強明自任,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用楊炎為相,廢租庸調製,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後任用盧杞等,政局轉壞。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爆發,李適出逃奉天,後依靠大將李晟等平亂。執政後期,李適委任宦官為禁軍統帥,在全國範圍內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導致民怨日深。對藩鎮多事姑息,使其勢力日漸增強。他在位時期,對外聯合回紇、南詔,打擊吐蕃,成功扭轉對

唐德宗李適長子。805年,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同年八月,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次年李誦駕崩,諡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葬於豐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