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億“賭局”壓頂,曾今的鋰電巨頭,如今風雨飄搖?

12月24日晚間,堅瑞沃能(300116.SZ)公告,稱公司與大股東李瑤籤署了《債務抵消協議》,

李瑤同意以其對公司5037.45萬元的債權衝抵其應付公司的業績補償款。

2016年,堅瑞沃能以52億鉅額“禮金”,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企業前三的巨頭沃特瑪“迎娶”進家門。

當年也算得上是沃特瑪董事長李瑤的高光時刻,不僅付出多年心血的沃特瑪終於藉此登陸資本市場,其本人也獲得12億現金以及價值逾14億股權,可謂人生巔峰。

然而,兩年不到,曾今的被外界冠以鋰電巨頭的沃特瑪轟然倒下。公司鉅額債務纏身,訴訟不斷。不久前,堅瑞沃能以及李瑤本人也因未履行法院判決被列入“老賴”名單。

“現在成長起來的有些大型企業,實力未必強大,最典型的就是沃特瑪,曾經行業第三,說倒就倒。”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道。

鋰電巨頭轟然倒塌

三年前,李瑤絕不會想到,沃特瑪在“過門”給堅瑞沃能,不到3年時間裡便轟然倒坍,整體虧損。李瑤本人也面臨最高52億元的鉅額業績補償。

52億“賭局”壓頂,曾今的鋰電巨頭,如今風雨飄搖?

1973年6月,在安徽舒城的一個家庭裡,一個男孩呱呱墜地,他便是李瑤。1996年,年僅23多歲的李瑤南下深圳,在比亞迪鋰電池公司擔任高級主管.

三年後的1999年,李瑤跳槽至廣州市鵬輝電池有限公司,任副總裁;2002年,李瑤“跳”出原來的打工仔的身份,並一手創立了沃特瑪。

李瑤是幸運的。十多年後,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2015年,沃特瑪淨利潤達到2.76億元,由於沃特瑪創新聯盟模式及國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沃特瑪成為動力電池行業出貨量前三的龍頭企業,僅次於比亞迪和寧德時代。

第二年,2016年,堅瑞沃能(原名堅瑞消防)以52億元巨資“迎娶”沃特瑪,實現從消防行業到新能源電池行業的轉型。在這場被人稱為“蛇吞象”的經典收購中,堅瑞消防不僅付出高昂的代價,且對收購沃特瑪的溢價率超過400%。

在這筆交易中,作為沃特瑪創始人的李瑤,獲利豐厚,並於隨後出任堅瑞沃能總經理一職。但好景不長,因決策失誤及國家對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沃特瑪遭遇訂單不足、現金流緊張等危機。

據堅瑞沃能披露,公司受債務危機影響導致企業多數銀行賬戶被凍結,大量經營性資產被查封。截止目前,堅瑞沃能累計被凍結銀行賬戶83個,涉及凍結金額共計0.86億元。固定資產累計被查封的價值約3.18億元。

52億“賭局”壓頂,曾今的鋰電巨頭,如今風雨飄搖?

堅瑞沃能三季報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公司淨利潤為-29.1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單季虧損12.4億元,預計第四季度發生折舊及攤銷、人員費用、財務費用、租賃費用以及按照會計政策計提的減值準備等共計約7.5億元,該事項將導致堅瑞沃能在第四季度繼續虧損。

風雨飄搖路

今年3月份,沃特瑪部分供應商上門打出橫幅討要欠款。隨後,李瑤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被司法凍結;4月2日,堅瑞沃能自爆危局,稱公司逾期債務已達19.98億元,整體債務221.38億元。

隨著而來的是死循環,堅瑞沃能深陷債務危機,大量銀行賬戶被凍結,大量經營性資產被查封,人員流失嚴重,公司風雨飄搖。李瑤團隊也走上了漫漫自救之路,尋求新戰投、求援銀行輸血、簽訂新訂單、開拓儲能業務……然而效果卻並不明顯。

債務危機爆發後,李瑤也對供應商表態稱:“對沃特瑪所欠下的債務,我李瑤砸鍋賣鐵也會負責到底,決不食言”。

52億“賭局”壓頂,曾今的鋰電巨頭,如今風雨飄搖?

更重要的是,早在2016年沃特瑪被併購時,他對堅瑞沃能做出了鉅額業績承諾,承諾2016至2018年沃特瑪實現的扣非淨利分別不低於4.03億元、9.09億元和15.18億元。

結果除2016年外,2017、2018年的業績均無法實現,雖然李瑤同意先期以9.62億元作為應向公司支付補償款的一部分,但面對上限達52億的鉅額補償,即使扣除9.62億元,剩餘的補償款對李瑤而言仍是一個“天文數字”。

“李瑤個人是否有能力補償剩餘的尚不清楚,我們也在積極協調這個事情,希望能夠妥善解決”。堅瑞沃能對媒體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