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狼”和“物質獎勵”的關係,這麼簡單的問題,家長卻看不透

家長都深知養育孩子過程的艱辛,都會盡可能的去正面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優異品格,讓孩子先成人後成才,可雖然家長做得很好,但也難免有時候會忽略一些細節。

可正是這些細節,有時候長期執行下來對孩子的傷害最深,影響了孩子將來的性格和習慣。

“白眼狼”和“物質獎勵”的關係,這麼簡單的問題,家長卻看不透

媽媽養育孩子主張“物質獎勵”,10年後孩子滿身劣習

鄰居家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好幾年了,卻依舊不肯外出工作,只是每天躲在家裡玩遊戲,父母催促了很多次都沒有效果,眼看就要到30的年紀沒工作也沒對象,把父母愁懷了。

而且每次外出相親,竟然都會和父母提出奇葩的要求,那就是“給錢才去相親”,不用想光是這種和父母的態度,再加上對錢的看重,以及沒有工作,想找到能滿意的肯定很難,所以父母為此也很頭疼。

說起原因,則是媽媽從小養孩子的過程中,就主張“物質獎勵”,只要媽媽提出有要求,孩子能按時完成,媽媽就會給買禮物,或是給零花錢。考試、做家務這些都成了孩子和媽媽索要“物質獎勵”的籌碼,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孩子“無利不起早”,懶惰成性!

“白眼狼”和“物質獎勵”的關係,這麼簡單的問題,家長卻看不透

“白眼狼”和“物質獎勵”的關係,這麼簡單的問題,家長卻看不透

很多媽媽對待孩子的教育方面都有“物質獎勵”的表現,比如“這次考試能考xx分,就給你買你喜歡的禮物”,再比如:“幫媽媽把家裡收拾乾淨,媽媽給零花錢。”

可這樣的養育過程中,孩子會逐漸忽略事情的本質,只單純的惦念最後的獎勵,而孩子要求的物質獎勵也會不滿足於現狀,開始越要越多,越來越放肆。

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給予滿足,孩子就會出現牴觸情緒,刻意不學習,不幹活,不努力成績下滑嚴重,而媽媽看到這裡即便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物質獎勵”出現了問題,也似乎沒有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糾正內心的態度。

因為他們已經認定了一點:“付出,就應該有回報,即便是為自己付出也是如此!”

“白眼狼”和“物質獎勵”的關係,這麼簡單的問題,家長卻看不透

物質獎勵的兩大弊端

1:更容易養出“白眼狼”

長期採取物質獎勵來引誘孩子,會使得孩子一步步上鉤走進家長設計好的“規劃”中,而這其中孩子會忽略本質問題,只關注最後的獎勵。甚至會忽略了家庭關係和親情,就會覺得父母給自己錢或物,是應該的,因為自己付出了,所以他們就應該給。

到後來孩子就會越來越自私,不考慮父母的感受,只會一味的和父母索取,甚至連表現都不表現,而且從不感恩父母對自己的付出,高興了是因為父母又給“物質獎勵”了。生氣了只會從心底怨恨父母小氣摳門,而不為達人著想,嚴重缺乏同理心。

2:使孩子越來越貪戀,形成無底洞

長期使用“物質獎勵”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們索求的物質獎勵,會隨著次數的增多,一次次的變大,起初可能是幾塊錢的零花錢,後來就是幾十塊錢的禮物,到最後孩子索要的獎勵甚至會是父母的經濟狀況無法負擔的。

如果父母拒絕,孩子就會出現嚴重的逆反情緒,甚至和父母大吵大鬧,這同樣是白眼狼的表現,但同時孩子的貪婪心思,和不勞而獲的心思也會日益膨脹,使得父母無法承受,家庭關係越來越不和諧,幸福指數季度下降。

“白眼狼”和“物質獎勵”的關係,這麼簡單的問題,家長卻看不透

物質獎勵並非不可取,關鍵是用對方式

其實物質獎勵對激勵孩子努力有一定的作用,否則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家庭嘗試使用過“物質獎勵”來鼓勵孩子繼續努力,表現更好更優越。

但關於“物質獎勵”,家長使用的方式很關鍵,這幾點要素一定要把控好:

1:循序漸進,時有時無

關於獎勵,要和孩子事先嚴明,不能說凡事做對做好都有獎勵,一方面要看父母對事情的關切程度,一方面要考慮父母的意願,只有真正得到父母的滿足時才能獲取獎勵,而且獎勵原則要有,不能任由孩子獅子大張口。

畢竟越是年幼的孩子金錢觀念越差,家長在物質獎勵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孩子金錢觀念的培養,不能讓孩子認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父母都能滿足。

2:誇獎孩子的行為,比獎勵本身更重要

讓孩子從努力的過程中獲得誇讚,獲得父母的認可,獲得更大的精神榮譽,讓孩子不在在意物質獎勵的成分,而是關注父母是否對自己的行為有內心認可。

給予孩子足夠的榮譽感,誇獎孩子的進步,鼓勵孩子繼續奮進,這些精神上的建立要遠比物質獎勵更重要。

“白眼狼”和“物質獎勵”的關係,這麼簡單的問題,家長卻看不透

3: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本分,什麼是責任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類似分擔家務,類似幫助父母,都是一種本分,是作為家庭成員應該做的,只是如果做得好,家長會很欣慰,高興之餘可能會帶孩子去遊玩一次,也可能滿足孩子的一個小心願。

不能讓孩子以物質為驅動利益,為了XX而去XX,只有讓孩子明白,充分發育自己在家庭的作用,能讓父母欣喜歡樂,能共享榮譽,才會獲得精神和物質上的雙豐收。

物質獎勵也要區分年齡段,不同年齡的孩子要區別對待

之所以很多家庭在“物質獎勵”的背景下,養出了“白眼狼”,其實最關鍵的不是物質獎勵本身,而是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年紀和物質獎勵的關係。

有科學機構對孩子的性格做過測試和分析:6歲以下的孩子,屬於極度需要父母認可的年齡;6-12歲屬於父母認可後會心理興奮,但很少對外表達的年齡,12-20歲的孩子,屬於對父母的認可不太關心,更在意自己本身的年齡。

所以,家長要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做出正確的物質獎勵劃分。

“白眼狼”和“物質獎勵”的關係,這麼簡單的問題,家長卻看不透

  • 6歲以下的孩子,要精神誇讚+物質獎勵

6歲以下的孩子心裡,父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人,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同樣很重要,這個年齡的孩子會被父母的情緒說感染,也就是父母興奮他們更加高興,如果父母難過傷心,他們比父母還傷心。所以這個年齡的孩子,家長要善於誇獎孩子,適當的採取物質獎勵鼓勵孩子進步。

  • 6-12歲的孩子,要關注孩子的內心

這個年齡的孩子因為成長的原因,和父母不會像小時候那樣親密,但還是對父母的認可感到興奮,但往往不會表現出來,會在心底裡喜悅,同樣這個年齡的孩子最害怕被父母訓斥,他們不表達的行為,會讓他們將難過與傷心藏在心底,影響心理發育。

  • 12-20歲的孩子,要關注孩子的行為

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能力,這時候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行為能力,很多孩子即便做了善事好事,得到了榮譽,也不一定會和父母分享,所以這時候父母要關注和孩子的溝通,表現出關心孩子的態度,在得知孩子的進步後,用全家人的同慶,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態度,不驕不傲。

寶媽們,你對孩子有過“物質教育”嗎?分享你的經驗和看法,一起討論吧,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寫文不易,歡迎點贊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