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世界上只有俄軍連人帶車一起扔下飛機?別人腦子沒壞

2018年6月初,俄羅斯宣佈載人戰車空降的“瓜田”系統已正式通過測試,可以滿足俄軍實用。在7月中旬的宴席中,俄軍從1800米高空空投了載有3名空降兵的新型裝甲輸送車。這也是目前世界各國僅有的“戰車帶人空降”例子。為何全世界只有俄軍一家有此技術?

為何世界上只有俄軍連人帶車一起扔下飛機?別人腦子沒壞

在現代化戰爭中,傘兵是一支精銳特種部隊。用運輸機將部隊送到敵軍防線後方。隨著藍天綻開朵朵傘花,大批精兵從天而降,奪取要地,真是威風凜凜。

然而這只是電影上的印象。實際上傘兵是很苦的。他們從一開始就是在敵人四面環視之下,進行無後方的作戰,缺乏補給,也缺乏重武器。畢竟,就算運輸機的容量夠大,但如何能把大型武器從天上投放下來?二戰中,美軍和英軍都研究了用滑翔機運載坦克降落在敵後的作戰模式,但對於其他更復雜的地形,滑翔機無法著陸而只能傘降的,傘兵們將被迫用隨身的輕武器去和敵人的火炮、裝甲車輛乃至主戰坦克搏殺。以小打大,往往使這些精兵良將,僅僅因為重火力的缺乏,就遭到大量傷亡。

因此,對二戰後的各大軍事強國而言,如何為傘降部隊配屬更強大的伴隨武器,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問題。隨著傘降技術的發達,到冷戰中期,不少國家都已經研製出對裝甲車輛和輕型坦克進行傘降的技術。一般而言,就是用專門的運輸機和降落傘,將戰車進行傘降。

為何世界上只有俄軍連人帶車一起扔下飛機?別人腦子沒壞

一般而言,戰車的乘員是不會坐在戰車裡傘降的,而是在戰車已經空投之後,再另行用降落傘降落,即“人車分降”。待到乘員落地之後,奔向自己的戰車,登車並且進行整備,然後投入戰鬥。

這樣的好處主要是流程簡單,而且傘降的風險較小。畢竟戰車的空降是比單人空降複雜得多的操作,出現危險的概率也更高。

然而這種模式也存在明顯的缺陷。首先就是士兵在傘降的時候,沒有裝甲的保護,而是懸在空中,這種慢悠悠的活靶子很容易遭到敵軍火力殺傷,尤其是射速快、穿透力小的機槍等輕兵器,對傘兵是致命的。其次是乘員落地之後,還必須尋找到自己的戰車然後登車,再到形成戰鬥力,會花費很多時間。尤其從傘降到登車的空檔也會成為敵方火力掃射的對象。如果遇上大風或者其他特殊情況,乘員甚至可能飄落到距離自己戰車好幾公里外的地方,那樣就更慘了,乘員基本成了簡裝步兵,戰車變成一堆空殼。

所以,蘇聯人發明了“人車一體空投”的技術,也就是讓戰車乘員在運輸機上就登車,然後連人帶戰車一起從天上扔下去。

為何世界上只有俄軍連人帶車一起扔下飛機?別人腦子沒壞

這種模式的好處很明顯。首先保證了戰車和乘員始終一體,不至於分離;其次傘降過程中乘員有裝甲保護,不至於遭到敵軍地面輕火力的殺傷;最後戰車一旦降落,可以立刻投入戰鬥,節省了寶貴時間,也有助於壓制地面敵軍火力,幫助友軍更安全地降落。作為傘降部隊的中堅,裝甲戰鬥車輛能夠早五分鐘和晚五分鐘投入戰鬥,可能直接關係到一次戰役的勝敗。

但是這種模式的危險性也很大。主要戰車重量達到好幾噸,是一個人的幾十倍、上百倍。空降戰車,即使採用了加大號的降落傘,墜落速度也比單兵傘降要快,在落地的時候會受到地面很大的衝擊。這種衝擊對於皮糙肉厚的蘇制戰車算不上致命,對於待在戰車內的士兵,卻可能造成頭破血流,內臟受損的嚴重內外傷,甚至送命。此外,傘降時是可能發生降落傘故障的。如果是單人傘兵,主傘故障還可以拉開備用傘,但坐在戰車中的乘員則是毫無改變命運的機會。

為何世界上只有俄軍連人帶車一起扔下飛機?別人腦子沒壞

截至目前為止,“戰車載人空降”還是俄軍的獨門秘籍,世界其他軍事強國無一掌握。包括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美國,它的裝甲車輛空降,絕部分是採用“機降”也就是運輸機著陸後開出的模式,而不是直接傘降。60年代美國研製了謝里登輕型坦克(M551)用於傘降,此後數十年沒有新品。謝里登在20世紀末退役後,直到2018年,美軍才準備將LAV-25A2型輪式步兵戰車裝備於美軍82空降師。而且,這兩款裝甲車輛,都是通過“人車分投”的模式進行傘降的。

那麼,為何美國或其他強國不進行人車同降呢?

首先一個原因是這種傘降確實存在很高的技術要求。蘇聯是在上世紀60年代末提出這個項目,1973年首次試驗成功,之後又經過數十年研發改進,至今恰好半個世紀。這裡面,多年的技術積累,以及蘇俄“黑科技”的應用都是必不可少的。相對來說,其他國家在這方面的技術儲備不及俄羅斯,因此要短時間趕上也不那麼容易。

為何世界上只有俄軍連人帶車一起扔下飛機?別人腦子沒壞

更重要的原因是人車一同傘降風險較高。傘降本來就是充滿變數的技術動作,而數噸乃至十餘噸的戰車進行傘降、減速,更是風險重重。如果在接近降落時戰車未處於水平狀態,則可能傾覆翻滾;如果戰車的多個主傘未能逐一完全打開,只要有一個主傘打開失敗,也會導致戰車墜毀。據估計,戰車傘降墜毀的風險在5%左右。同時如前所述,蜷縮在戰車內的乘員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有逃生機會。俄國人號稱“戰鬥民族”,作風彪悍,在蘇聯時代冒著危險積累了這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其他國家暫時玩不起這種遊戲。

為何世界上只有俄軍連人帶車一起扔下飛機?別人腦子沒壞

最後,其他國家可以採用別的方法來解決空降戰車與空降乘員的戰鬥力配屬問題。例如使用更精準的分體空投技術,使得傘兵跳傘落地後,與戰車距離保持在數百米內,輔以無線電信標等電子設備,足以迅速找到自己的車輛,在十分鐘內形成戰鬥力。更進一步,還可以採用“分體同降”技術。例如,將戰車從運輸機尾門空降,同時戰車乘員則從運輸機側門跳傘。同步跳傘的同時傘兵還可操縱副傘靠攏戰車。這樣,乘員與戰車幾乎同時落地,距離更近,可以更快進行作戰整備,完成集結,反應速度比俄軍的人車同投也只是稍微遜色而已。

為何世界上只有俄軍連人帶車一起扔下飛機?別人腦子沒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