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涼依舊
從戰略上來說,德軍在沒有殲滅掉蘇軍主力的情況下,就貿然將兵力一分為二並做過度的伸展,使其戰線大大拉長,兵力密度被稀釋到了極度危險的境地,事實上兩個集團軍群的側翼都處於暴露的狀態,尤其在兩個集團軍群之間的卡爾梅克草原,長達300公里的缺口上,只有一個摩托化師負責警戒。這種威脅如果是對於處於進攻中的德軍來說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當時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攻勢已經全部陷入停頓,這意味著德軍必須長時間的防守如此綿長的防線,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戰略錯誤,不需要什麼高明的戰略眼光都可以發現德軍所犯的致命錯誤。
如果說防線漫長就已經夠危險了,那麼對於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軍B集團軍群的部署來說就更加致命了,該集團軍群的主力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全部集中在斯大林格勒城內外,左翼的頓河縱深側翼保障任務交給了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意大利集團軍和匈牙利集團軍,右翼則是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這種聯軍部隊裝備和訓練都很差,根本無法抵擋蘇軍的強大攻擊,這種部署簡直就是相當於在坐等蘇軍發起一場鉗形攻勢,包圍斯大林格勒裡的德軍重兵集團軍。
南翼德軍所面臨的危險非常明顯又非常致命,從集團軍司令到陸軍總參謀長都曾向希特勒指出當前的危險形勢,但是希特勒還是無動於衷,他首先是不相信蘇軍會有如此強大的預備兵力來執行這次大規模的反攻行動,其次就是斯大林格勒已經垂手可得,他不願意就這樣放棄,因為當時的形勢下德軍要想改變整個防線的不利態勢,只能是放棄對斯大林格勒的進攻,將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解放出來,在高加索和頓河之間實施機動作戰,阻止蘇軍贏得主動權。
即便在第6集團軍被合圍之際,南翼的德軍形勢也不說已經無可挽回,如果德軍最高統帥部果斷的將A集團軍群撤出高加索,全面加強頓河集團軍群方面的防線,併發起進攻解救第6集團軍,至少德軍不會像後來那樣崩潰,第6集團軍也可以得以倖免,當時有三個裝甲師的救援還打到了距離第6集團軍30英里處,如果將A集團軍群的第1裝甲集團軍主力調回,顯然還是有極大的希望的。可惜希特勒遲遲不願意放棄高加索,等到第6集團軍覆滅,A集團軍群也面臨著被合圍危險時,才不得不撤離,如果早幾個月撤離,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小小狼王
一戰後的德國憑藉著先進的設備和強大的生產體系,迅速的恢復起來,這也讓膨脹的德國走上四處侵略提供了組織基礎;希特勒上臺後鼓吹只有戰爭勝利才能讓德國取得不斷髮展,進而把戰爭帶向了全世界。
強大的重工業體系和設備為德國在戰爭中實施閃電戰提供了支撐,加上西歐各國國土面積小、幅員狹窄,一個個被擊破,這也是常理。但是入侵蘇聯,並且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失敗則有其必然性:
首先,蘇聯當時的國土面積世界第一,幅員遼闊,國土縱深,蘇聯方面採取堅壁清野,不留給對方任何物質,這對於蘇聯是優勢,但對於德國來說長途跋涉,戰線拉的太長,石油等軍資供給成了問題;德軍在會戰時彈盡糧絕、食不果腹,加上極度的嚴寒(零下40度),這些不斷摧殘著德軍的戰鬥意志,使得德軍戰鬥力不斷下降。
其次,希特勒對於對手實力的嚴重低估。希特勒原以為夏季就可以攻下斯大林格勒,所以士兵配備的都是夏裝,即使後來冬季來臨,配備了冬裝,但準備不足還是讓士兵們吃了不少苦頭;而蘇聯紅軍則做好了萬全準備和寧死守衛的決心,再加上正確的戰略,使得戰爭勝利的天平不斷像蘇方傾斜。
最後,對蘇聯的政治措施和民心鼓動。大家都知道碉堡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事實也是如此。為什麼德國一開始入侵蘇聯很順利,戰果很大,這一方面是德軍戰鬥力強,另一方面是蘇聯經過大清洗軍隊、政治各方面混亂所致。當時,蘇聯斯大林為鞏固統治,排除異己,發起大清洗,紅軍中5位元帥中的3位、15位將軍中的13位、9位海軍上將中的8位、約有70%的軍長、60%的師長、50%的團長、20%-25%的其他軍事人員被清洗,共有25000-35000名紅軍指揮員,約佔軍官團的50%遭到形勢多樣的清洗,這大大減弱了蘇聯的軍事指揮力和戰鬥力,可以說大清洗殺掉的軍官百姓都是冤枉的,而斯大林的高壓政策在國內並不得人心,當時德國進攻蘇聯,百姓夾道歡迎,願意德國來解放他們;但是希特勒的恐怖政策讓他們失望了,德軍如此殘暴,百姓只能跟著斯大林保衛國家了。如果當時德國能過採取懷柔政策,對百姓仁慈一些,我相信結果會不一樣了。
獨步天下73103201
斯大林格勒之戰,德國失敗原因是方面的。首先,德國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重要的因素。
德國以閃電戰橫掃西歐大陸,連戰連捷,連強大的法國軍隊也投降了,在進攻蘇聯之初,勢如破竹,以迅雷不掩之勢擊潰了蘇軍,一天推進600公里。這時,德軍的將領驕傲的情緒漸漸滋長起來,想一舉佔領蘇聯,法西斯的侵略是失民心的。於是,失去了人和這一條件。
蘇聯屬北方,寒帶。德國士兵受不了蘇聯的氣候,大大削弱了戰鬥力,被凍死的不計其數,德國又不具備天時這一因素。
德國的機械化部隊迅速推進,飛機對斯大林格勒狂轟濫炸,而地面部隊行動慢,給了蘇聯軍隊以喘息的機會,蘇軍依靠廢墟為掩護,對德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因蘇聯國土面積大,有很長的戰略縱深。所以,德國又不備地利這一條件。
兵哥129472092
1942年德軍的夏季攻勢本來是以高加索的油田為主要目標的,斯大林格勒方向本是一個輔助目標。如果要達成對高加索油田的奪取,德軍只需對斯大林格勒方向保持一定的壓力即可。
可是,當8月23日,德軍第六集團軍從西北、第四裝甲集團軍從西南兩個方向發動對伏爾加河灣的紅軍弓形防線的進攻時,德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頑強抵抗。雖然德軍已多次突入紅軍的防線,但由於攻擊都沒能達成貫穿,只能造成蘇軍的局部撤退。一再攻擊不下後,這個地區的心理重要性也就隨之提高——正好像1916年的凡爾登一樣。“斯大林格勒”對蘇聯人來說是一種精神象徵,而對德軍,尤其對希特勒來說,卻變成了迷魂湯,希特勒作為史上最為激進的反共產主義者,“斯大林格勒”這個地名對他個人來說,比莫斯科更具意義。以至於他忘記了一切的戰略影響和未來的問題。
實際上,德軍根本就不應該過度集中兵力進攻斯大林格勒。相比1941年,德軍的兵力此時早已捉襟見肘,而蘇聯雖然損失更為重大,但其人力儲備遠比德國龐大。除非蘇聯的防禦部隊已經孤立無援或後備兵力正在枯竭,否則,本來物資和兵力就處於劣勢的德國,是經不起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消耗的。更何況當9月份第六集團軍進入斯大林格勒城時,早已變成被德國飛機轟炸後的廢墟的斯大林格勒城區已經十分有利於蘇軍對德軍士兵的狙殺,而德軍又是不太擅長巷戰的。曠日持久的巷戰給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伏爾加河後方兩側集中8倍於德軍的兵力和10倍於德軍的坦克對斯大林格勒城外主要由納粹僕從國軍隊組成的薄弱防線的突破和對第六集團軍的包圍贏得了充足的時間。這時對德軍來說最好的打法應該是在斯大林格勒以外的南北地區集中機動部隊,以德軍最為擅長的現代機動、快速靈活的戰術繞過斯大林格勒城繼續向東進攻!這樣蘇聯方面就沒有多少時間從烏拉爾、西伯利亞等地調集優勢兵力和T34坦克對德軍發動決定性的包圍和反攻。即以速度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在敵人虛弱之時乘還沒有重新集結優勢兵力就儘量穿插其縱深和側翼造成最後的致命打擊。而不是把重兵集團危險的留在頓河和伏爾加河灣流域造成集中的攻擊遇到集中的防禦。畢竟南俄的大草原是非常適合機械化部隊大範圍快速機動的。這也是隆美爾在非洲戰場始終面臨比自己強大得多的英聯邦軍隊時的致勝法寶
同時,要達成最好的進攻效果,應該暫時讓A集團軍群放棄對高加索油田的進攻,這一進攻本就不符合閃擊戰中集中主力從敵人防守薄弱處快速攻入敵縱深和側翼的癱瘓敵人戰力的原則。至少也要把克萊斯特的第一裝甲集團軍從高加索的大山裡撤回到南俄的大草原與第四裝甲集團軍共同向東運動。當然,按照曼施坦因元帥的觀點,德軍也可以採用更為保守的打法,即引誘蘇軍在斯大林格勒以西、頓河和頓涅茨河流域進行德軍最為擅長的機動作戰。或者放把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大量可以用於山地作戰的精銳步兵和空軍預備隊南調至A集團軍群作戰區域——那是一個差點就要成功的作戰區域。山地步兵和空軍的配合在這種情況下一定會成功佔領高加索油田。A集團軍群那個過度綿長的北部側翼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實際情況是,那個與B集團軍群相隔300多公里的側翼危險得只有一個摩托化師在防守)
可是,希特勒聽不進去總參謀部戰略家們的警告。他即不想放棄高加索的油田,也不想放棄集中兵力攻擊斯大林格勒城。希特勒認為前者關乎著因為“生存空間”的需求而對斯拉夫人的種族掠奪,而斯拉夫人在希特勒看來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下等人,後者則關乎對所謂“萬惡的人類公敵——猶太布爾什維克”的殘酷鬥爭。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最終對整個德軍主力所在的東線南翼造成了幾乎是決定性的災難。
王鉑清超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後,標誌著德國從進攻逐漸轉為防禦。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標誌著蘇聯從防禦轉入進攻,也就是說,蘇聯與德國角色發生轉換,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斯大林格勒會戰德軍失敗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希特勒軍事戰略不當,古德里安希望在冬季之前攻下斯大林格勒想法過於經驗主義,以及缺乏應變對策,一味著執行希特勒軍事進攻方針。其二,斯大林從遠東地區調來哈薩克軍團助陣,加上斯大林軍令不準後腿,大量新型T34坦克…。結果就是古德里安軍團被圍困,得不到補給的情況下凍死餓死比戰死還要多,最終選擇投降。從而二戰局勢發生了逆轉,蘇軍大舉反攻…
這時候有些國家領導人坐立不安,眼看著整個歐洲就要落入紅色蘇聯手中,於是匆匆忙忙開闢了第二戰場,諾曼底登陸姍姍來遲,當然,不能說諾曼底登陸沒有實質意義,雖然德軍東線戰場已經處於被動,物質條件匱乏,大量學生兵被招募,英美聯軍從西線進攻幾乎是進入無人之境,開著謝爾曼玩具坦克,也給德軍造成了二線夾擊的態勢。這樣說吧,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標誌著法西斯滅亡的開始。二戰即將勝利的時刻,英美終於明白了法西斯德國並非他們想象的那麼可怕,匆匆忙忙參戰功勞雖然不大,但是見者有份
萬里白光
多種原因疊加在一起,一,希特勒本人剛愎自用,用德軍最精銳的第六集團軍與斯大林賭一口氣,二,拋棄集團軍最擅長的作戰方式與敵人進行巷戰,大批坦克,裝甲車無用武之地,三,保盧斯本人沒有德軍名將曼施坦因古和德里安那樣的魄力,臨陣優柔寡斷,四,蘇聯的冬季,綜合以上四點,再厲害的部隊也會覆滅
不朽的紅旗
希特勒從不聽高級參謀本部集中優勢兵力一鼓作氣的箴言!什麼都想要,什麼都要管,不斷的分兵,戰線太長,一再喪失天氣、地理、後勤及兵力武器優勢!最終喪失戰略的時機優勢!心裡老杯葛普魯士軍官團一再撤免經驗豐富的專家高級軍官最終喪失‘’人和‘’,為此還差點被暗殺就是明證!術有專攻,在專業上,不斷地犯兵家之大忌下士是不夠格的只是一名賭徒,失敗是必然的,一點都不奇怪。
勁草145206340
冬季再說一次冬季,嚴寒不適合作戰,人員自身受困嚴寒,戰備武器無法使用,消耗太大。而蘇聯人就生活在這種空間
山壟耕田
後勤跟不上,氣候太寒冷,巷戰是弱項,指揮員跟總指揮部的作戰思維不吻合,蘇聯紅軍寧死不退的英勇作風,蘇軍漸漸恢復的抵抗節奏,蘇聯東移後慢慢恢復的後勤保障,蘇聯強大的儲備資源,蘇軍士兵適應的寒冷氣候幫助!所以德國人敗了
手機用戶7023491927
天氣和部隊的給養是失敗的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