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灣精神,永遠的傳家寶”

深秋的天山南麓寒意漸濃,新疆軍區某紅軍團一場實戰演練在風沙中如期展開。

長途機動至預定地域,該團三連又接到“徒步奔襲,向‘敵’後穿插滲透”的任務。戰前動員時,指導員張騰飛擎起一面寫有“模範黨軍”字樣的鮮紅戰旗,站到隊伍前面,給大家講傳統、作動員。

該團前身部隊是墾荒南泥灣的三五九旅七一八團,南泥灣精神是該團官兵取之不盡的精神動力之源。

在前不久的一次傳統教育課上,該團政治處主任王磊講起團隊的革命歷史,彷彿把官兵帶回那激情如火的歲月:“1941年初,三五九旅官兵在旅長兼政委王震率領下進駐南泥灣,一邊生產,一邊與敵軍戰鬥,幫助邊區度過了極端困難時期……”

“革命先輩創造了‘一手拿槍、一手拿鎬’的南泥灣精神,這是我們永遠的傳家寶。”王磊的授課引起廣泛共鳴,官兵紛紛表示,不管時代如何變,但傳統不能變、歷史不能忘、本色不能丟。

精神傳承無處不在,滋養著官兵的心田。

今年新兵入營後的黨史軍史教育課,新兵營營長張存松按照慣例,將課堂擺到團史館裡。

“在著名的中原突圍戰中,我團前身部隊三五九旅歷時36天,轉戰4省,作戰86次,粉碎數倍於己的強敵堵截,突出重圍。”在一面斑駁戰旗前,張存松言語鏗鏘。

張存松的一席話,讓新兵李顯朋受到極大震動。剛入伍時,李顯朋的戰術基礎動作總是“軟綿綿”的,其他課目的訓練成績也都不盡人意。“身在英雄部隊,絕不能給這面鮮豔的旗幟抹黑。”在英雄精神感召下,訓練場上的李顯朋不怕苦、不怕累,如今他所有課目都已合格,是同批新兵中進步最大的。

為使優良傳統深度融入官兵血脈、植入官兵心田,這個團聚焦三五九旅“艱苦奮鬥、能征善戰”的精神內核抓傳承,圍繞練兵備戰這個中心播紅色基因的種子、樹紅軍部隊的牌子,著力提升部隊作戰能力。

前不久,一批新型車載速射迫擊炮配發到團隊。官兵在教材少、教練缺的情況下,發揚艱苦奮鬥精神,不等不靠,主動研究。在搞清新裝備性能的基礎上,他們集智攻關摸索出一套包含動漫模擬演示、單兵體驗操作、班組協同磨合等內容的教學訓練方法,使新裝備戰鬥力生成周期大大縮短。

“學習那南泥灣,處處呀是江南是江呀南,又戰鬥來又生產,三五九旅是模範……”夕陽西下,一整天的演練結束,官兵伴隨《南泥灣》歌曲熟悉的旋律回營歸隊。

團政委王英濤說:“三五九旅是一支將番號寫進歌詞並廣泛傳唱的部隊。如今我們繼承三五九旅優良傳統,就是要把練兵場當成我們新的‘南泥灣’,讓部隊的實戰化訓練像南泥灣大豐收那樣結出累累碩果。”

“南泥湾精神,永远的传家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