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又想跑,中珠醫療會賣殼自救嗎


大股東又想跑,中珠醫療會賣殼自救嗎


A股上市公司中珠醫療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珠醫療”,公司代碼600568)的2018年過得有些焦慮。截至12月25日,中珠醫療今年已經發布了至少230條公告,平均下來,幾乎每個工作日都在披露信息,密集程度令人咋舌。

更何況,密集的公告並非“捷報頻傳”。

中珠醫療股票在今年1月31日出現閃崩後,隨後自2月1日開始停牌。4月28日,公司披露了重組預案,擬共計約30億元收購康澤藥業及浙江愛德。然而之後該重組方案一再生變,最終夭折。二級市場的股價也反映出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復牌一個多月後的8月7日,中珠醫療市值較停牌前出現腰斬。

如果說“重組失敗”是今年上半年中珠醫療的關鍵詞,下半年的公告則常常出現“大股東減持”“股東違規減持”“股權質押”“股東股份被凍結、被輪候凍結”等內容,怎麼看也不算好消息。

中珠醫療到底怎麼了?


由“殼”而來


中珠醫療的前身為潛江製藥,主要從事滴眼劑、針劑、原料藥等產品的生產銷售,於2001年5月上市,當時號稱是國家唯一眼科用藥生產基地及首家眼科醫藥上市公司。

然而,潛江製藥在醫藥行業的黃金時期也並沒有飛起來,在上市的前5年,經營狀況最好的是2001年,淨利潤也不過2114萬元。

於是第一任大股東萌生退意。2003年6月,國有法人股股東湖北省潛江市制藥廠、潛江市醫用藥塑料包裝廠、潛江市醫藥經營開發公司分別同西安東盛集團有限公司、西安風華醫藥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由此,潛江製藥的大股東變成東盛集團,並開始大力發展醫藥商業。不過經營慘淡,2005-2006年連續兩年虧損後,潛江製藥過上了披星戴帽的日子,到了暫停上市的邊緣。

2007年7月,“接盤俠”珠海中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珠股份”)協議受讓東盛集團和風華醫藥的有限售期流通股,共佔公司總股本的29.97%,成為公司控股股東,許德來成為實際控制人。潛江製藥隨後更名為“中珠控股”。

2009年,中珠股份宣佈以其名下房地產及商品混凝土業務資產,與潛江製藥的部分醫藥業務資產進行置換,資產置換的差額部分由公司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支付。也就是說,中珠股份正式完成對潛江醫藥的借殼上市,潛江醫藥成為中珠股份子公司。

借殼完成後,上市公司業績迎來大爆發。


大股東又想跑,中珠醫療會賣殼自救嗎

中珠醫療近年主要財務數據


2009年至201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20.22億元、4.50億元、4.6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47億元、7376.52萬元、1.83億元。2009年剝離醫藥商業之後,營收銳減,但因為新增了房地產業務,淨利潤反而大幅增加。

2016年2月,中珠控股購買深圳市一體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一體正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一體正潤”)、金益信和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金益信和”)合計持有的一體醫療100%股權,作價19億元,將公司業務延伸至腫瘤放療等醫療器械領域,同時更名為“中珠醫療”。公司表示“收購完成後,上市公司的業務規模、盈利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主要產品有hepatest超聲肝硬化檢測儀、輸液加熱器、月亮神全身伽馬刀等。

但是,中珠醫療收購一體醫療後,其業績僅在第一年較為可觀。數據顯示,中珠醫療2016年實現營收10.99億元,同比增長19.22%;淨利潤2.94億元,同比增長300.72%。但這10.99億元營收中,有62.79%是房地產業務貢獻的,來自醫藥和醫療器械的收入佔比分別為5.14%和14.46%。

2017年,中珠醫療業績大變臉,當年實現營收9.81億元,同比減少10.73%;淨利潤1.69億元,同比減少42.43%。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1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6.85%;淨利潤2585.56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9.71%,其中第三季度虧損3147.58萬元。

最新財報顯示,醫療、醫藥和房地產是中珠醫療目前的三大主營業務。


大股東又想跑,中珠醫療會賣殼自救嗎


業績下滑風險猶在


對中珠醫療貢獻最多的依然是房地產業務。以2018年上半年為例,房地產業務實現營收2.46億元,佔總營收比例56.23%;醫療器械收入1.19億元,佔比27.13%;醫藥業務收入1454.93萬元,佔比3.33%。

值得注意的是,中珠醫療的房地產業務受樓市宏觀調控政策影響較大。2018年半年報顯示,中珠醫療目前共有9個房地產項目,其中7個竣工(多半已售罄)、1個在建、1個儲備,全部為珠海本地項目;房地產業務融資餘額為8650萬元,全部為銀行貸款,資金成本並不算大。

醫療器械業務則面臨軍隊、武警醫院全面停止有償服務政策的衝擊。據瞭解,此前一體醫療主要收入來源是與26家軍隊、武警醫院建立的合作項目,雙方約定合作期限一般在8-15年。今年8月2日,中珠醫療公告稱,受相關政策影響,一體醫療與上述軍隊、武警醫院的腫瘤合作已全部終止,今年一體醫療合作中心業務收入和淨利潤存在進一步下降可能。

而且,因一體醫療終止部分腫瘤放療中心業務,公司對於待清理狀態的相關固定資產、在建工程、長期待攤費用,逐步轉入固定資產清理。截至2017年年末,相關資產清理餘額超1億元。雖然2017年已對該部分資產計提2905萬元損失,但是固定資產清理金額依然高達上億元,這些資產會不會在2018年產生較大的損失?

雪上加霜的是,中珠醫療當初溢價收購一體醫療時,後者曾就三年業績簽下對賭協議。但今年8月17日,中珠醫療發佈公告稱,因股票市場連續性下跌、流動性缺失,股份解押面臨資金困難及司法凍結等因素,業績補償承諾方已無法履行承諾。也就是說,一體醫療高達13.89億元的商譽存在較高的減值風險(2017年就曾為此減值2.64億元),從而影響上市公司的當期損益。

大股東又想跑,中珠醫療會賣殼自救嗎

中珠醫療2018上半年主營業務分析


或許是業績承壓之下,中珠醫療想到了跨界。

繼上半年的重大資產重組失敗後,今年12月3日晚,中珠醫療發佈公告稱,公司與中國遠望通信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項目公司),在無人機、航天通信、軍工材料和技術等方面開展合作。

該公告一出便受到監管機構關注。上交所同日晚迅速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對計劃合作的軍工業務方向、具體計劃和後續進展、合作對方情況等作出補充披露。對於這一問詢,中珠醫療表示“無法在原定時間內予以回覆”。

而且,這是中珠醫療首次佈局相關軍工業務領域,尚未取得行業准入資質及配備相應人員,具體合作事宜及實施進展均存在不確定性。

公告顯示,中珠醫療第一期擬投資規模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後期根據項目公司生產銷售需求增加投資,配合項目公司實現年產值不低於30億元的目標。

從中珠醫療目前的現金流來看,能否進行後續大額投資也存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餘額為10.92億元,較年初減少38%;今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97億元。


大股東又想跑,中珠醫療會賣殼自救嗎


會賣殼自救嗎


房地產主業低迷、一體醫療業務埋雷、跨界受阻,在業績提振難度巨大的情況下,如果套現離場是殊途同歸,那麼中珠醫療股東們的退意在2018年下半年得到了充分表達。

對康澤藥業及浙江愛德的重組計劃失敗後,今年8月8日至9日,第一大股東中珠股份減持公司股份1349.3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68%。而截至年8月31日,中珠股份通過此前發行的可交換債,已完成換股9340.6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69%,持股比例下降至23.83%。

員工持股方面。今年6月29日至11月24日,前海開源基金管理的“前海開源中珠控股員工持股1號資產管理計劃”累計減持中珠醫療1.3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96%,完成清倉。

從2017年開始,作為業績承諾方的一體正潤、金益信和也多次減持。今年11月8日,金益信和甚至在未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的情況下,違規減持。

更重要的是,公司10月31日公告稱,中珠集團與連南瑤族自治縣麥田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田貿易”)簽署了股份轉讓意向書,麥田貿易有意向受讓中珠集團持有的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大股東退意明顯。

天眼查資料顯示,麥田貿易於今年10月26日才核准成立,主營業務為批發、零售和網上經營業務,由韓明勇獨資成立。有消息稱,韓明勇為廣東博澳鴻基集團董事長韓慶雲之子,該公司主營房地產、基建等項目,2017年營收51億元,目前未上市。

但是,中珠股份所持的中珠醫療股份幾乎被全部質押,且遭遇司法凍結,公司實控人許德來直接持有的近957萬股股份也因債務糾紛被凍結。

上交所在問詢函中,也曾要求中珠醫療補充披露此次股權轉讓事項的進展情況,以及此次合作意向的簽署和控股股東股權變化是否存在關係,是否與麥田貿易進行溝通,是否會影響控股股東股權轉讓事項的繼續推進等。

二級市場上,截至12月25日收盤,中珠醫療股價已跌至2.37元,較2018年初下跌69%,市值規模為47.6億元。

不過,如果真的要“賣殼”,中珠醫療還算一個不錯的借殼標的。截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總體資產負債率僅為14.67%,無使用限制的資金約14億元,短期內需償還的付息債務僅2.32億元,公司流動性充足,長短期的債務壓力均較小。不到50億元的市值,也不算貴。

END

記者丨李文卉

出品丨湖北日報傳媒集團 支點雜誌

商務合作丨 027-88569409 139713376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