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唐金國
題目上給出的三個選項都不正確,我們好像經常能聽到有人說,英國是最早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準確的說英國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在1950年1月6日英國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英國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則是到了1954年6月7日。並且那時只是代辦級別,一直到了1972年才升為大使級別外交(外交級別有五級;盟國,大使級,代辦級,斷交,戰爭狀態)
那麼第一個和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是誰呢?其實是瑞典,瑞典在1950年1月14日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在同年五月九日同中國建交,同年兩國互派大使,耿飈將軍為我駐瑞典首任大使,建交後,兩國在經濟,教育,政治等諸多方面均有交流合作。
法國和中國建交是在1964年1月27日,其實主要還是1959年開始戴高樂將軍推行戴高樂主義和美國對抗,中國是法國最好的盟國人選,在1963年10月,法國的戴高樂將軍就來信和中國領導人商討了兩國關係,法方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兩國同時達成建交協議,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外交關係,並決定在三個月內互派大使。
捷克斯洛伐克地理上是西方國家,但是在政治立場上一度被蘇聯掌控,所以捷克在當時並不應該劃到西方國家的陣營,捷克斯洛伐克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並且在1949年10 月6日就正式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一批和我國建交的國家。
玄坤
一、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最早的國家是:1、新中國宣佈成立的第二天,蘇聯即首先承認並以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第一個國家、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2、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亞利、朝鮮、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民主德國(東德)、阿爾巴尼亞等九個國家,當時均為社會主義陣營國家。 二、最早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是:1、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英國在1950年率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以中國建立臨時代辦關係,在1972與中國建立正常關係 。2、1950年以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有:瑞典(5月9日)、丹麥(5月11日)、列支敦士登、瑞士(5月14日)、芬蘭(10月28日)等歐洲中立國。亞洲的印度、印尼、緬甸等國家。 三、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法國在1964年1月24日以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四、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同時發表聯合公報,兩國即日起建立外交正常關係…
留研
樓主的三個選項都不對,英國是1972年與中國建交,法國是1964年與中國建交,捷克斯洛伐克在1949年與中國建交,但是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並不屬於西方國家陣營,是屬於東歐國家,真正與中國第一個建交的西方國家其實是:瑞典。
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月14日,瑞典外長奧斯丁·安登與時任中國外長的周恩來通電話,表達了欲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意向,並在同時與國民黨政權斷絕了外交關係。
在1月18日周恩來覆電瑞典外長時,希望瑞典方面能夠派人來北京談判,因為這與當時的中國建交原則有關,3月9日,談判開始,中方代表為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瑞典方面代表為臨時代辦伊凡·高羅士,經過三次談判,中國在瑞典的資產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並且開始對互派使節問題進行磋商。
因為瑞典可能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所以在派遣使節問題上,中國對之慎之又慎,以至於瑞典出現誤會,在第四次談判時,專門提到此事,在第四次談判三天後,雙方大使任命得到確認,在5月9日,中國瑞典同時發佈了建交及互派大使的消息,而這一天也成為了兩國的建交紀念日,即使在瑞典之前,英國、挪威、丹麥和芬蘭已經承認了新中國,但真正意義上第一個成為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還是瑞典。
在中國瑞典建交後,兩國關係得到長足發展,並且兩國之間簽訂的貿易協定,讓貿易額得到了迅速增長。並且在80年代,瑞典還成為了了第一個與中國簽訂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國家。
環球網
1949年10月1日以開國大典作為標誌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次日蘇聯宣佈承認新中國並與新中國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在蘇聯的帶動下社會主義國家紛紛與新中國建交:1949年10月4日保加利亞和新中國建交;1949年10月5日羅馬尼亞與新中國建交;匈牙利儘管在1949年10月4日就已承認新中國,但兩國正式建交是在1949年10月6日,所以在建交時間上晚於羅馬尼亞,是全世界第四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就在匈牙利和新中國建交的同一天捷克斯洛伐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宣佈和新中國建交;1949年10月7日波蘭和新中國建交;1949年10月16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新中國建交;1949年10月1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與新中國建交;1949年11月23日阿爾巴尼亞同新中國建交;1950年1月18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同新中國建交。這些國家都屬於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
1950年4月1日新中國同印度共和國建交,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也是繼蘇聯之後同中國建交的又一個大國。不過當時的印度提倡不結盟運動,試圖在美蘇兩極格局之下保持中立,儘管不屬於社會主義陣營,但也同樣不屬於西方國家的行列。1950年1月14日瑞典宣佈承認新中國,同一天瑞典外長奧斯丁·安登與時任中國外長的周恩來通電話時表達了希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意向並在同時與臺灣的國民黨政權斷絕了外交關係。3月9日中國和瑞典就建交問題進行正式談判,5月9日雙方正式建交。事實上在1950年1月6日英國政府就已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此後挪威、丹麥和芬蘭也都在瑞典之前承認了新中國,但均未與新中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所以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仍然是瑞典。
到了1950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一週年之際全世界已有蘇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朝鮮、捷克斯洛伐克、蒙古、波蘭、東德、阿爾巴尼亞、越南、印度、瑞典、丹麥、緬甸、瑞士、印尼十七國與新中國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此外還有八個國家明確表示承認新中國政權。1951年5月21日作為同中國關係良好的巴鐵兄弟與新中國建交。1955年1月2日在當時的兩極格局下執行不結盟的中立政策的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同新中國建交。
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外交關係,法國因此成為同新中國建交的第一個西方大國(注意:不是第一個西方國家)。英國作為率先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曾在1954年6月17日與新中國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所謂代辦級外交關係是指在沒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之前雙方互派代辦級外交使節的一種半外交關係,直到1972年3月13日英國才與新中國建立正式的大使級外交關係。
1971年4月毛澤東主席親自批准了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於1971年4月10~17日期間訪華,隔絕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門就這樣用小球撬動了。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隔絕的堅冰由此打破。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中美外交關係的改善為中日外交關係的改善也創造了契機——中、日兩國在官方層面的接觸發生在尼克松訪華之後,然而日本卻搶在1972年9月29日先於美國同新中國建交,據說這成為了日後導致田中角榮下臺的因素之一。1990年10月3日新加坡成為東南亞最後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1989年中蘇關係在經歷一番波折後恢復正常化,1991年中越關係恢復正常化,1992年8月24日中韓建交後中國已同周邊所有鄰國全部建立外交關係。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一邊倒”是我國建國初期實行的一貫外交政策,新生的人民政權為了維護領土安全,毫無疑問地選擇了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然而,在1964年,作為歐洲大陸曾經領袖的法蘭西卻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
戴高樂的決斷
自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戴高樂將軍領導下的法國外交面目煥然一新,常有驚人之舉,在法國國內和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戴高樂外交的總目標和總政策,即戴高樂主義的核心內容,就是爭取法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獨立自主和大國地位。戴高樂說:“主要的是我們所說的和所做的必須保持獨立性。
圖/戴高樂將軍
戴高樂領帶下的法蘭西政府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開始追求多邊外交的方針,逐漸拋棄了完全追隨美國與北約的外交策略。其中最為重要的表現就是在北約之中逐漸擺脫了美國的軍事裹挾。1963年6月21日,法國政府宣佈:如果發生戰爭,北約組織不能使用法國在大西洋的海軍部隊。另外,戴高樂還積極推動歐洲共同體的建立,使歐洲人在美蘇之外建立了“第三勢力”。
圖/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羅馬條約)
中國的意向
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關於法屬印度支那的討論讓中法兩國第一次有了直接的外交接觸,1962年阿爾及利亞問題的解決讓法國成為西方國家中非殖民的典範。當時的中國處於外交瓶頸期,同當時的超級大國關係均較為緊張,因而希望打開外交的新局面。1963年,法蘭西政府與中國政府達成了關於臺灣問題的共識,表示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代表中國人民的唯一政府,且撤回了在臺灣的辦事部門,最終為雙方的建交掃清了道路。
圖/阿爾及利亞的獨立
中法建交是兩國政府尋求在美蘇霸權之外尋求獨立自主多邊外交的結果,而戴高樂政府奉行的非殖民主義外交政策則是法蘭西率先打破歐洲與中國外交僵局的直接原因。
參考文獻:1. 張歷歷著,當代中國外交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張錫昌 周劍卿,戰後法國外交史 (1944-1992),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
歷史研習社
瑞典王國屬於北歐國家,面積約44.9萬平方千米,人口約950萬。這裡自然環境很好,是旅遊度假的不錯選擇地。每年在合適的時候還能欣賞到神奇的極光景象呢!而且,瑞典的社會治安整體上不錯,我看新聞報導發現那裡很少發生什麼惡性案件和恐怖襲擊。
瑞典在17、18世紀時曾經是歐洲強國之一。後來成為了永久中立國,至今已經200多年沒有捲入戰爭了,連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都沒燒到它頭上。當時瑞典人深知“忘戰必亡”,多年來瑞典從來沒有放鬆國防建設。瑞典擁有獨立且較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每年能出口不少武器並在國際上影響很大。我印象中瑞典生產的“鷹獅”戰鬥機品質不錯,不少國家購買了“鷹獅”戰鬥機並作為國家空軍的主力戰機,例如泰國空軍就裝備有“鷹獅”。
瑞典號稱王國,但其資本主義經濟十分發達。例如瑞典森林資源豐富,依託森林資源發展起來的木材加工工業十分發達,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很大份額。瑞典的科技水平也比較高,畢竟大科學家諾貝爾先生就是瑞典人,有“遺傳因素”嘛。有高科技支撐的瑞典經濟發展質量很高,瑞典擁有多家世界知名企業集團,什麼愛立信、伊萊克斯、宜家傢俱、沃爾沃汽車等。據說世界500強大企業中瑞典企業有6家。
瑞典人均GDP有50600多美元,屬於典型的發達國家。瑞典國內實行讓人羨慕的高福利政策,據說“從搖籃到墳墓”國家都有保障,難怪有些人千方百計想移民瑞典啊。
疾風猛士
小編認為,西方這個概念是有歧義的,它至少有三個含義:一是指方向,即位於中國西部的國家;二是指歐美所有發達國家;三是僅指在國際上影響比較大的發達的歐美大國。
如果從第一個意義上講,蘇聯無疑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成立的第二天就宣佈承認,雙方建立了大使級的外交關係。
如果從第二個意義講,瑞典則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歐美髮達國家,雙邊建交的時間是1950年5月。雖然英國、荷蘭等國更早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但是中國與它們建立的是代辦級的外交關係。
如果從第三個意義上講,法國則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因為它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當時法國執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與美國的分歧較大。而中國也難以堅守絕對孤立的外交政策,於是雙方於1964年建立了外交關係。
姜運倉
捷克斯洛伐克當時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法國同中國建交是70年代的事,英國早在解放初期就同中國建立了半外交關係即代辦關係。代辦關係也是外交關係,所以說英國是同新中國最早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
手機用戶6349358600申
第一個建交的西方國家是瑞典,時間是1950年1月14日。第一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是法國。在此之前,中英早就於1954年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一個月不到,中英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係。因為西方多數國家的外交主權受美國的制約,不能獨立自主。
青山居8
三句話。
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是英國。
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是瑞典。
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是法國。
謹此而已。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