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只能進次選名單?《紐約時報》評出年度最佳電影

參考消息網12月27日報道據《紐約時報》網站12月21日報道,首席影評人瑪諾拉·達爾吉斯和A·O·斯科特日前選出2018年最喜歡的影片。

《黑豹》只能进次选名单?《纽约时报》评出年度最佳电影

2018年的最佳影片包括(左上起順時針):《滑板少年》、《第一歸正會》、《燃燒》、《幸福的拉扎羅》和《私人生活》。

瑪諾拉·達爾吉斯

1.《羅馬》(阿方索·卡隆)

《黑豹》只能进次选名单?《纽约时报》评出年度最佳电影

《羅馬》劇照

紀念是卡隆的這部關於記憶的影片的本質,這意味著當它在奈飛上播放時,觀眾將無法完全看到——或體驗——它的奇蹟。

2.《燃燒》(李滄東)

這部令人屏住呼吸的影片可愛又可怕,一個韓國女子在落日下跳舞,兩個男人坐在那裡觀看,並且慢慢燒燬他們的世界。

3.《小偷家族》(是枝裕和)

從第一場一直到最後一場,這部關於一個處境艱難的底層家庭的日本電影展開了完美的描繪,這是這位導演的生涯巔峰之作。

4.《扎馬》(盧奎西亞·馬特爾)

這部奇妙古怪的電影發生在18世紀的新世界,以一個被狂妄和女人的笑聲所羞辱的西班牙帝國官員為中心。

5.《幸福的拉扎羅》(阿莉切·羅爾瓦赫爾)

當新現實主義遇上魔幻現實主義——這部非凡、驚奇的影片講述一位窮苦的意大利男人、他龐大的部落和生活方式的劇變。

6.《黑色黨徒》(斯派克·李)

《黑豹》只能进次选名单?《纽约时报》评出年度最佳电影

《黑色黨徒》中的勞拉·哈里亞和約翰·戴維·華盛頓。

這個令人吃驚的故事大部分以上世紀70年代初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為背景,斯派克·李講述的一則驚人的美國往事,痛苦地走向了令人倍感折磨的當下。

7.《第一歸正會》(保羅·施拉德)

在墮落的世界裡對信仰的一次感人至深的探索,保羅·施拉德的勝利感覺既像是一段非比尋常的電影生涯的總結,又像是它急切的開端。

8. 《斯大林之死》(阿爾曼多·伊安努奇)

伊安努奇已經從一個令人捧腹的作家演變成偉大的導演,通過讓人半天才回過神來的譏諷和精準的時機把握,把一場政治滑稽戲變成了應景得嚇人的警世故事。

9.《印第安納州蒙羅維亞》(弗雷德裡克·懷斯曼)

在這部帶著隱晦的政治色彩的特朗普時代紀錄片中,弗雷德裡克·懷斯曼對一座美國小鎮展開了漫長的搜尋,在那裡,樸素之風與頑固的孤立主義並存。

10.《山水畫卷》(納撒尼爾·多斯基)

輕輕搖曳、色彩絢麗的花朵和不斷移動的花影——納撒尼爾·多斯基震徹心扉的美麗影像讓人們記起,光與形式也是電影的重點所在。

A·O·斯科特

《黑豹》只能进次选名单?《纽约时报》评出年度最佳电影

《黑爾郡的日與夜》中的威利。

1.《印第安納州蒙羅維亞》(弗雷德裡克·懷斯曼)《比斯比 '17》(羅伯特·格林)《黑爾郡的日與夜》(拉梅爾·羅斯);《滑板少年》(劉冰)

2.《幸福的拉扎羅》(阿莉切·羅爾瓦赫爾)

3.《第一歸正會》(保羅·施拉德)

4.《私人生活》(塔瑪拉·詹金斯)

《黑豹》只能进次选名单?《纽约时报》评出年度最佳电影

《私人生活》中的凱瑟琳·哈恩和保羅·賈馬蒂。

一部關於自由主義的、文學-波西米亞式的紐約人的電影,居然能找到一些新鮮的角度,不啻為一個小小的奇蹟了。

5.《羅馬》(阿方索·卡隆)

6.《心靈暖陽》(克萊爾·德尼)

第二次再看的時候,我震驚了,不斷冒出新的問題來。怎麼可能一方面如此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的節奏和一個人性情的反覆,卻還能連成一部電影?一部電影怎麼做到如此不自然又如此自然?

7.《你能原諒我嗎?》(瑪麗埃爾·海勒)

由梅麗莎·麥卡錫和理查德·E. 格蘭特飾演上世紀90年代初一對機智、憤世嫉俗的犯罪搭檔,基本上不可能是敗筆。而且這部電影——根據文學偽造者李·伊斯雷爾和同謀克·霍克的真實惡作劇改編。

8. 《黑色黨徒》(斯派克·李)

9.《迦百農》(娜丁·拉巴基)

《黑豹》只能进次选名单?《纽约时报》评出年度最佳电影

《迦百農》中的扎因·拉菲亞。

在這個關於一個迷失男孩在貝魯特的貧民窟和棚戶區冒險的悲慘故事中,自然主義與情節劇相遇。拉巴基始終沒有忘記,人們即使是在最絕望的時刻,也會保持活力、勇氣和幽默。

10.《寵兒》(約戈斯·蘭西莫斯)

曲折、胡鬧的劇情——安妮女王的宮中,侍臣的性背叛和朝廷陰謀交織起來——處理得乾淨利落,但這部電影之所以上榜,卻是因為它有許多充滿戲劇性的大膽場面。

次選:《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黑豹》、《監護風雲》、《假若比爾街能夠講話》、《騎士》、《小偷家族》、《抱歉打擾》、《支持女孩們》、《西部》、《與我為鄰》、《扎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