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成都,俯瞰寬巷子。圖/視覺中國


《2018中國城市時尚指數報告》發佈,成都成為“中國時尚一線城市”。


曾幾何時,中國只有兩種城市,“一線城市”與“非一線城市”。奠定前者地位的種種“硬實力”,也成為考量中國城市發展水平的唯一標準:行政級別高,經濟實力強,國際化程度位居前列,頭銜中有一個或幾個“中心”,高樓與華燈佔據城市景觀的“C位”……

當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日益豐盈,城市管理者、規劃者們開始以全新的視角審視這套標準:亮眼的GDP是否與不容樂觀的城市環境、爆棚的壓力相伴而生,是否以傳統文化的消失作為代價?城市邁向先進的速度是否能切實轉化為普通市民的美好生活與幸福感?

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許多城市探索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發展軌跡,也挖掘出屬於自己的定位:“新一線城市”“特色魅力之城”……“一線城市”與“非一線城市”之間的“第三條道路”,也因此而越發顯得寬廣、豐富起來。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2017年11月11日,成都。每天清晨四點半起,就陸續有老人來這裡喝茶玩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圖/視覺中國


在這些城市中,成都一直走在前列。它不具備“一線城市”的收入水準,卻也遠離“一線城市”的緊張節奏,生活在這兒的人們,有點錢、有點閒、有所期待;它不是個官商雲集的地方,卻擁有討厭高大上和假大空的巴黎式高級感,只將審美的態度留給生活;它一般不會被當作開拓事業的首選,但身段靈活,傳統、現代、包容、創新……不同的精神,總能被它詮釋出生命力。

作為聚焦城市發展的“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週刊”,《新週刊》早已關注到成都的多樣性。從1998年到2012年,新週刊曾將成都命名為“休閒之都”“第四城”“中國幸福第一城”,在諸多與成都相關的媒體報道與在線討論中,2000年提出的“第四城”都是高頻詞彙。

2018年,“潮都”即將成為成都的都市新標籤。10月22日,由廣東新週刊雜誌社有限公司主辦、每日經濟新聞協辦、生活方式研究院作為學術支持機構的“從第四城到第一城——2018中國時尚一線城市高峰論壇”活動在成都隆重舉行。會上發佈的《2018中國城市時尚指數報告》,將成都命名為“中國時尚一線城市”。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從第四城到第一城——2018中國時尚一線城市高峰論壇。

01

《2018中國城市時尚指數報告》

以時尚的眼光重新審視城市的魅力和價值

在高峰論壇中,《新週刊》發佈了《2018中國城市時尚指數報告》。

該報告以時尚實力時尚魅力時尚影響力作為指標,對國內十座來自不同區域,政治經濟地位各有差異的城市作出全面觀察。最終,成都異軍突起,成為排名與上海並列第一的中國最時尚的城市,並與北京、杭州一起並稱“中國四大時尚之都”,構成了中國時尚一線城市的主力方陣。

在時尚實力與時尚影響力方面,奢侈品及快時尚連鎖店、5A景區、高端酒店雲集,文創產業發達,旗下時尚品牌活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北京與上海,仍是遙遙領先的“巨無霸”。然而,成都憑藉對外來人才與新科技的包容度與強烈的市民歸屬感位列“時尚魅力”排行榜榜首。報告顯示,無論全國人才淨流入率還是人工智能接受度,成都均處於全國第三的領先位置,網約車包容度更是居於全國之首,與此同時,在“2017年中國幸福城市論壇”,成都也連續第六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新週刊》執行總編周可發佈《2018中國城市時尚指數報告》。

與此同時,在一些與都市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考量指標方面,成都出奇制勝,成績亮眼。報告援引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成都有近1萬家茶館,3463家書店,2078家酒吧,在全國分別位列第一、第二、第三,並曾榮獲“2017年書店之都”名號。報告稱,“書店能揭示一座城市的閱讀氛圍和文化指數,酒吧能夠衡量和探測一座城市的夜生活時尚濃度,而深入市井生活,則是成都的文化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還在消費方面表現出較強的“戰鬥力”。數據顯示,成都目前擁有國際一線品牌155個,門店達200個,國際一線品牌入駐數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甚至超過一線城市廣州,在護膚品消費、奢侈品網購方面,也僅次於北京上海。報告更將成都的時尚案例看作中國城市在時尚領域探路的一個範本。

據悉,這是中國媒體發佈的第一份《中國城市時尚指數報告》

,該報告的最大亮點在於構建了一種全新的城市評價標準和一個極具科學性的評估體系,強調時尚在提升城市軟實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方面的作用。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太古裡,成都的時尚地標。圖/視覺中國

02

多領域專家學者同臺解讀成都時尚密碼

構成時尚的元素多姿多彩。它們以“文化複合體”的形式共生於城市空間中,締造出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與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們並不必然是外來影響的產物,而是可能根植於本土文化中,根植於既有的社區網絡和以此為基礎的生活方式、人際交往方式中。

在2018中國時尚一線城市高峰論壇上,來自文化、傳媒、建築、美食、藝術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紛紛亮相,以成都作為範本,用其專業視角解讀中國城市的時尚轉型、升級之道。

文化學者張頤武表示,一座“時尚之都”,應同時具有“調色板”和“雞尾酒”的屬性。正如在成都,其“底色”始終帶有老成都韻味,但又能夠包容一切有意思而合理的可能性與想象來豐富它的“色譜”,也能夠以開放的狀態歡迎年輕人在此尋找機會,構建未來;其“基酒”永遠如川酒般濃香熾烈,充滿市井氣息,但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狀態,生活品味,卻只讓這座城市更具生活的趣味和熱情。張頤武認為,這種“調色板”和“雞尾酒”屬性,讓成都成為一座“最有全球化本土魅力的城市”。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右起:張頤武、歐陽應霽、瘦馬。


提及成都,時尚觀察家、前時尚傳媒集團副總裁瘦馬對其特有的慢生活方式情有獨鍾。他介紹,時尚正是起源於歐洲中產階層與平民對貴族優雅、從容生活方式的模仿。慢不僅是巴黎、米蘭等世界時尚之都的城市氣質,也是著名時裝設計師山本耀司心目中的時尚之源——只有在時間積澱中,才能看到與眾不同。茶館時光的悠閒緩慢,老手工藝人對作品的尊重及他們本身受到的敬仰,讓瘦馬對成都的時尚未來充滿期待——“期待下一次是來參加成都的時裝週”。

而成都留給香港作家、美食家、漫畫家歐陽應霽最深刻的印象,則是美食中的人文精神。深夜仍然生意興隆的火鍋店,讓他感到“屬於一個城市的晚上的格調”;川菜大師對於食材、烹調方法乃至器皿的執著,讓他又感到“屬於一個城市的白天,那種向上的味道”。歐陽應霽總結,對於一個城市而言,好奇心、忠誠度、幽默感都是其格調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成都國際金融中心大廈,外牆爬著一隻大熊貓。這是美國裝置藝術家勞倫斯·阿金特設計的雕塑作品“I am Here”。該雕塑落成後,迅速成為成都市的標誌性景觀。圖/Wwklion


03

“天府文化”厚重底蘊孕育成都生活美學

“成都元素”成為此次論壇最為“吸睛”的風景線:在論壇宣傳片中,火鍋、麻將、川劇等成都文化符號便有集中體現。

與此同時,會場精選了成都十個地標,並通過手繪的形式形成展覽區。畫面以熊貓作為形象代表,將成都的生活氣息展現得淋漓盡致。來賓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定製熊貓悠遊成都的專屬海報。200多隻名為胖噠的熊貓成為了論壇的“迎客擔當”,齊刷刷趴在來賓椅背上,令人忍俊不禁。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論壇現場。


而在對談環節,十位嘉賓也分別以自身經歷為“成都精神”作出生動註解。

在遠遠的陽光房品牌主理人、前媒體人寧遠看來,成都是一個“在酒館裡喝酒喝到興頭上就可以爬到桌上讀詩”的浪漫隨性的城市

在成都藍頂美術館館長金延看來,成都是全國少有的“做藝術家非常幸福的地方”,“周春芽、何多苓他們出來會受到明星般的追捧”。

在張頤武的回憶中,成都既如四川大學《文心雕龍》研究泰斗楊明照那樣,長鬚長衫,氣度不凡,又有“喝幾杯酒就和大家一塊兒混了”的“接地氣”一面

在瘦馬的印象中,成都人懂得穿衣,尊重穿衣的規則,“正式場合下西裝配球鞋”的致命錯誤,幾乎很少看到。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成都市博物館,建築設計富有藝術感。圖/視覺中國


事實上,這些亮眼而又時尚感十足的細節都脫胎於“天府文化”的厚重底蘊

數千年間,成都在自然與人文、封閉與開放、農耕文明與城市文明的碰撞中,孕育出“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價值觀,並締造出獨有的生活美學,既市井又優雅;既豐盛又節制;既悠閒又追求創新進取;既有堅守又擁抱變化,但無論如何,“人”總被擺在第一位。

“天府文化”的厚重底蘊與“成都式生活美學”的人本精神,讓傳統在這座城市仍以生動的形式綿延:杜甫草堂仍是詩歌愛好者的嚮往之地,也是凝聚成都崇尚詩歌風氣的精神地標;“天府綠道”仍在延續“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生態和諧。2017年8月,成都更是因此成功躍升中國第5個世界文化名城論壇成員城市。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杜甫草堂。圖/Zerone


“天府文化”的厚重底蘊與“成都式生活美學”的人本精神,也讓這座城市在經濟發展與“詩意的存在”間找到平衡:

成都連續8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連續3年蟬聯“中國新一線城市”榜首,而現在的成都正全力建設“蜀風雅韻、中國風範、國際風尚”的世界文化名城,發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獨特魅力,打造世界文創名城、世界旅遊名城、世界賽事名城、國際美食之都、國際音樂之都、國際會展之都,力爭到2020年,“三城三都”品牌行業價值凸現,建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與此同時,在產業發展上,成都力爭2022年文創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2%,在這個意義上,成都為城市發展的路徑提供了新範本——既要GDP 的增長,也要美好的環境,要觸手可及的幸福感,要傳統與人文精神的溫度,更要創新與蛻變的力量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新週刊》創刊22年來,曾推出《城市魅力排行榜》等一系列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城市話題,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中國人的城市發展觀。

《新週刊》認為,中國城市,大致可分為“硬城市”和“軟城市”兩種,相比前者拼GDP、拼高樓、拼擁堵指數,後者更注重生活力、幸福力和時尚力。而“時尚力”就是生活力加幸福力,就是全面引領美好生活的能力,就是關於一個人應該如何活著和如何活好的能力。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時尚力”並不會取代經濟發展的首要位置,卻是決定一座城市是否宜居,是否令其居民產生認同感的關鍵因素。如何運用這種“時尚力”協調人與城市的關係,協調城市在國家發展棋局中的位置,需要高超的管理智慧與規劃技巧,更是一門深刻的學問。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