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的政治文學氣質

□ 汪政

青年作家丁捷的長篇紀實文學《追問》雖然出版多日,但影響依然持續,並且被從多種角度進行解讀。這些解讀大都著眼於它的內容,特別是它的“反腐”,但它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我們應該關注到這些內容是如何以文學的方式呈現的。與其將《追問》定義為“反腐文學”,倒不如將它歸入“政治文學”。政治文學的範圍要比反腐文學寬泛得多。在文學實踐層面二者也有區別。由於歷史的原因,加上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對所謂純文學的強調,人們對文學與政治聯繫起來似乎有很大的牴觸。而事實上,正確並且正常地看待政治與文學的關係不僅是文學自信的表示,更是一個社會走向成熟和走向現代化的標誌。

說文學要寫出當代人的政治生活並不是強求文學直接參與政治,像過去庸俗社會學所要求的那樣要使文學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文學表現政治,但文學本身並不等同於政治。政治是客觀的社會活動,它僅以題材的方式出現在文學作品之中,而不是說文學必須變成現實的政治行為。這就涉及對政治文學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識,也是政治文學區別於一般現實主義作品的個性特質所在,更是現代政治文學與古典政治題材文學創作的區別所在。

政治文學的成功對作家的政治素養提出了高要求。作為以感性形態和審美方式去反映社會政治生活的文學作品,我們還必須或多或少地具備下列政治學意義上的語義層面:政治經驗層次,指作品中通過敘述所再現的某一時期的現實政治關係,包括制度的設置、權力的運行、權威的中心、影響力的消長等狀況;政治心理層次,指作品通過文化氛圍的描繪特別是人物性格的塑造所勾勒出的特定時期作為“政治人”角色的個體和群體心態,比如不同政治人對權力的態度(進取、退讓)、其不同態度的心理依據(可以是現實的,如經濟原因;可以是歷史的,如社會力量的對比後果;可以是顯層次的,如功利慾望;可以是深層次的,如原型衝動;可以是社會的、民族的;更可以是人的偶然因素……);政治評價層次,這是作品對客觀政治關係的主觀態度,它主要由作家的政治立場甚至其在現實政治生活中的角色特徵組成,它和下面的層次,即政治期望層次共同構成作品的主觀方面。所謂政治期望即作品通過對政治關係的重塑和評價所表現出來的有異於現實政治關係的理想規範,它是作家從現實政治出發對未來政治所作出的超前展望,自然也包含了被現實的政治關係所掩蓋的新的政治關係的萌芽以及現實政治文化的發展趨向……從以上的列舉可以明顯地看出,政治文學和一般泛泛強調文學要反映現實生活有著明顯的區別。它自然是屬於寫實的,但卻著重以現實生活中的政治生活為反映的對象,它應該是眾多文學類型中的一個。

《追問》對當下政治生活的描寫是真實而深刻的,作品中的政治是中國的政治,是中國的現實政治。所以,它講述的那些因貪落馬的官員也可以說是現實中國的失敗的政治人物這一特殊類型的寫照。而對他們之所以失敗的分析,也是在中國現實政治的話語中進行的,路徑、制度、政治技巧、社會的政治崇拜等等,正是這些描寫使作品在對具體的政治個體剖析的同時具備了宏觀而沉重的啟示性。

《追問》

丁捷 著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