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系列:第1-9期

▻深圳市萃豐實業有限公司致力於於“傳承中國手藝,復興歷史品牌”,是小眾的、文化屬性的精品電商品牌。

▻萃豐好物涉及茶葉、茶食、茶器美學、傳統手工藝品、蘇氏蜜餞及筆墨紙硯等文化用品。

▻若想進一步瞭解我們,請點擊頁首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或造訪我們的官方網站。

關於萃豐

小眾的、文化屬性的精品電商品牌。

關於《哲思》

《哲思》是由“深圳市萃豐實業有限公司”打造的原創、深度、純哲學類精品欄目。

本欄目保持每月更新1-2次,每次更新文字5000字以上。

所涉獵範圍包括儒學(特別是宋明理學)、禪宗等中國範疇內哲學,以及中西方比較哲學。

《哲思》系列:第1-5期彙總(截至2018年2月24日)

▶提要:中國文化,大抵分為儒、道、佛三家。三家之論在魏晉後雖各有爭詰傾軋,但大抵合流態勢。我此處要說的,是儒家和佛教(禪宗)的合流。話題太大,權當拋磚一二。

▶提要:馮友蘭(1895-1990年)寫過兩本中國哲學的通史,即《中國哲學史》(以下簡稱《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以下簡稱《簡史》)。國人所廣泛周知的,大抵是後一本:為馮友蘭1947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講座教授的英文演講稿彙編而成,書成於1948年。而他的《哲學史》成於20世紀30年代,成書時間還要在《簡史》之前。

這兩本書我都看過了,《簡史》是多年前看的,而《哲學史》則是新看。細究之下,兩書在前後有些許差異之處,追根溯源或許能發現這位20世紀廣有盛名(學術方面)的哲學家思想上的一些流變脈絡,更或能借此管窺清代立國近300年學術史上紛爭面貌一二。

▶提要:中國哲學思潮的運動中,素有周期而反動者:孔子視周“禮壞樂崩”而嚮往“三代之治”;兩漢經學重返經典;宋明理學視漢唐無儒,直承孔孟;到了清代,又掉了個頭,離宋學而返漢學。

對於此,一直想寫篇小文略論之。這種“隔代相望”的思潮迴歸,我姑且稱其為“向古而治”。用詞乖張,且勿介懷。

▶提要:宋明理學當中程朱近孔子,陸王師孟子是有公論的。但馬積高說“南宋朱熹寫了讀餘隱之尊孔孟辯,並將《孟子》編入四書”,所以程朱也並未遠孟子。概孟子的宇宙生成和身家性命之說,是宋明理學中的哪一派都是繞不開的。不過,從程朱一系和陸王一系對《孟子》的解讀殊分中,或可見兩系學問歧分一二。

▶提要:宋明理學和禪宗在諸多觀點上趨同,此是大勢,乃“理一”處。但,儒學和禪門歸根到底還是兩門學問,若囫圇論之、不究其深,恐貽誤其“分殊”處。總體而言,禪門以明鏡示“空”和“無滯”,朱熹以明鏡示“誠”,陸九淵以明鏡示“大”,而陽明則在九淵示“大”的基礎上以明鏡意“先驗”。

▶提要:朱熹說“即物而窮其理”,就是要人跳出身外馳物求理,這似乎是朱學通說。但朱子在註疏《孟子》當中卻說“(此章言)萬物之理具於吾身”,似乎又表明理不在身外。現寫一小文略論之:朱子之“理”究竟在何處?

▶提要:一個關於魏晉南北朝思潮動向的綜述。

▶提要:中、日茶道分殊。

▶提要:陽明“至善”理論的非平面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