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察關有座“徽州第一寡婦橋”,村民忌諱攝影人當寶


世間紛擾隨溪去,一牛一犁慢生活。在攝影美圖上,每見古橋、老人與牛的畫面,總是被這世外桃源般的恬靜唯美所打動,終於在婺源浙源察關村看到了這樣的景象。這座古橋叫“祭酒橋”,但它還有個不太好聽的名字“寡婦橋”。

察關村,始建於唐僖宗時期的千年古村。據說是愛釣魚的始祖,將魚竿插在溪邊,第二天長出了枝葉,便決定在此建村,村名也慢慢由“插竿”變成了”察關”。古徽州人看重風水,婺源篁村也有先人倒插羅漢松的傳說,可見婺源生態宜居,處處風水寶地。

察關村以“詹”姓為主,詹天佑的老家就在這裡。高鐵時代說走就走的旅行,真要感謝這位鐵路之父的偉大創舉,先去詹氏宗祠參觀祭拜一下吧。

察關水口這座亭子叫祭酒廳,很古樸的樣子,裡面牆上有一段文字記載,是宋紹興年間,三任金華太守生病辭官回鄉,在水口建了七間亭子和“祭酒橋”,目前只剩下這座亭子和古橋了。

亭子後半闋的“文昌閣”,是古人寒窗苦讀求取功名的清靜之地。每天面對碧水清溪鳥鳴清脆,舞文弄墨吟詩唱和,好生風雅愜意呀。

婺源水口林一般都和村莊同歲,想必這棵枝葉繁茂的古樟樹,也該有千年之久了。溪流兩岸共有二十八棵這樣的參天大樹,如眾星拱月,拱衛著祭酒橋。古木森森,當初求功名的學子卻早已不在了,相比這些古樹,人的生命極其短暫渺小。

不時有村民過橋,發現橋上居然沒護杆很危險。原來這座800多年的老橋,曾因年久失修被損毀,是村中一寡婦帶頭募捐復建的。村人念其功德,故意將橋上石欄拆去,取無欄之意,所以該橋又叫“寡婦橋”。如今村民逢婚嫁喜事,很忌諱行經此橋,以避“寡婦”之諱。


著名的徽饒古道就在橋那頭。山多地少的古徽州,男人很早就外出經商,商人重利輕別離,家中多老幼和寡婦。良心好的衣錦還鄉,運氣差的則客死他鄉,也有功成名就納了小妾,幾十年再也不回家,留下糟糠之妻守空房,這寡婦橋便是古徽州女子心中永遠的痛。

橋下微波輕漾,倒映著橋孔,如果有陽光投射,古橋倒影恰好構成一個完美的圓。橋洞下幽幽清流,洞外青山蔥蘢,粉牆黛瓦田舍儼然,一處歲月靜好的模樣。於是攝影人紛至沓來,也成了《致青春》等影視劇的外景拍攝地。

我們去的那天下著小雨,還颳起了大風,也就無緣古橋最美的圓了。好不容易來一趟,總的有所收穫吧,為了烘托意境,花80元請包車師傅找來老農、老牛當模特。古橋剛好在風口,寒風吹得人直打顫,拿相機的手很快就凍僵了。老牛似乎也怕冷不肯配合擺拍,在橋上走了兩回便不動了。


老農只好不停地吆喝,老牛才又在橋上、古道上很不情願地走了7、8個來回。回來整理照片時心裡挺不是滋味,發現老農看老牛的眼神很特別,寫滿了心疼和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